APP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

2022-03-21许静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批判性思维学科素养

许静

摘要:新课标、新课程的“双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方向,重视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的教学现状是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差距,教师可以对教学方式、评价形式进行研究与设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中美术鉴赏 学科素养 教学实践

美术鉴赏作为高中的必修课程,是达成学科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切实践行新课标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背景

(一)“双新”课程的促动

新课标、新课程的工作正有序推进,“双新”课程凸显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和育人性,强调教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自身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思维分析,增强自我判断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概念产生的背景

批判性思维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杜威主张对观点进行主动、持续、仔细的思考,他认为“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反思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批判性思维所指向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向和美术新课改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一致的。

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一)批判性思维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体现

目前,各地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主要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这三个版本的教材,本文仅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版为例探究分析。

新版美术教材以大单元教学为主,在每个单元展开前加入了单元导学、学生课前测评表等环节,供学生自学或展开自主鉴赏活动,这就要针对本单元学习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提前进行相应的思考准备。教材通过课例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美术鉴赏、探究,并在课例后设置评价环节。这些环节的设置,需要学生具备分析、综合的能力,建立自我判断的意识。

(二)美术鉴赏课程教师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部分教师也尝试在美术鉴赏课中导入情境问题,但大多是资料的堆砌和课程切入点的铺垫,学生在信息的被动接收中并不能获得主动学习的导引;课程进行中很多教师也多用结构性知识体系进行新课讲解,这并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普通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状况

为了解当下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状况,笔者以所在学校高中一、二两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美术鉴赏课程批判性思维运用经验两个部分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一般,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运用经验不足。

当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存在差距,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认同处于一般水平,且实践经验明显不足。

三、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赏析的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品,也是历史的再现,有多学科知识资源综合、形式相对开放的特点,对于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合适的素材。

要想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并从整体关系来思考问题,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拓宽自身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评价方式。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

1.问题导向

核心素养时代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带有问题意识,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课程,从开放性知识的探究引导入手,在选择研究对象后创设问题情境,规划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在不同文化情境中探究不同问题,进行多维度美术学习活动,最后解决问题并进行展示、评估、反思。

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学生们主动探究,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由被动性思维向主动性思维转化。

2.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项目式学习可以把教材中看似孤立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是一种统整课程,从一节课一个小项目的设定完成,到一个单元大项目问题的规划实现,都可以在项目式学习的统整中完成。教师可以先设计学习主题,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环境,组建学习团队,用所得到的信息去分析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过程。

笔者在教学《建筑艺术》单元主题一“凝固的音乐”时,首先引出问题,请学生以建筑设计师视角,分组构建代表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及西方建筑风格的作品并阐述创作思路,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导学资料,展开讨论设计。由中西方建筑特征、审美情趣到文化背景碰撞,考查了这节课需要教授的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进行了自主探索。

3.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要培养学生主动探寻美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为学生提供方向性的辅导与必要的技术支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作品鉴赏中发表个性化见解。

看似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际上教师需要在课下根据各个项目小组的研究方向做大量的资料查询、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引导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效辅助。

(二)转换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1.评价视角

合理的评价方式具有多种价值,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加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活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评估,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估,实现了从老师个人的单一标准转为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的多个标准,更能贴近每个孩子的特点,体现教育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尊重,因为美学教育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样的审美观,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个性的审美观与思维方式。

2.加强生生互评

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学生互相评价,来完善彼此的观点或思维的建构。

在互评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学生对作品的見解在拓展性、思考的广度等方面会有一定的进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赏鉴能力、思维辨析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由此,辨析互评的设计促使学生在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双新”背景下学科素养本位的美术鉴赏教学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主题式、项目式探究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达成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刘晓文.核心素养时代高中美术鉴赏的“教”与“学”[J].艺术教育研究,2020(1):13-14.

[4]戚业国,孙秀丽.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状况与教育应对[J].教师教育研究,2020(3):63-64.

[5]石柳华,钟景迅.创造力和批判性思考培养的政策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20(10).

[6]袁源.同伴评估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唐丹丹

3699501908225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鉴赏批判性思维学科素养
高中美术鉴赏课实践式作业的设计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美国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如何提高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