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面数码工作室的“MEL”运营模式研究

2022-03-21王自生吴建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6期
关键词:平面设计职业教育

王自生 吴建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通常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真实的实习环境和实习条件。平面数码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有效过渡。平面数码工作室在运营中按照MEL模式运作,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企业环境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实习效果,有利于学校实训资源的有效利用,并能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平面设计 MEL模式

一、问题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办学经验不足,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实操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设置与企业不能完全对接,学生在学校掌握的技能滞后于市场需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虽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学生的实习方面,企业实习对应专业岗位少,实践机会少,因专业特点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疲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企业指导教师一般因教学工作、实习管理工作繁重,很难顾及实习生的实践需求。此外,学校经常需要进行相关宣传,如制作宣传资料、展板等,每年花费的资金较多,学校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学校设立平面数码工作室,让师生真正参与企业式管理与运营,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二、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对策

(一)由于市场前景广阔,上至大学,下至社会培训班相继开设平面设计相关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却局限于计算机机房教学,个别学校甚至仅停留在纯理论教学阶段,对计算机平面数码工作室的研究很少。

纵观国内外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研究现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对工作室服务与教学功能研究多,而细化到工作室系统性实施方案上研究少;二是研究高校工作室管理与运营的多,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工作室管理与运营的少;三是研究艺术设计等其他专业工作室管理与运营的多,研究平面数码工作室管理与运营的少。

(二)中等职业学校都有着丰富的软硬件资源,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技能突出的教师。这些资源若不能充分利用,将是巨大的损失。

鉴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普遍没有企业介入、没有足够的实训基地、学校师资和硬件资源的闲置等问题,组建平面数码工作室,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师资培训、学生实习的重要基地,从而更有效地让学生的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过渡,填補理论与生产之间的空白。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MEL平面数码工作室管理模式。

三、数码工作室的MEL管理模式

平面数码工作室依附于学校的相关专业部,在专业部的领导下,采用企业化管理。为发挥平面数码工作室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确保赢利。即管理者(Manager)由系部选聘,员工(Employee)由管理者聘用,员工按企业形式配置,可以适当聘用学生业务员若干,聘用财务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财务管理,聘用设计员、操作工、摄影摄像员等若干,所有员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并完成培训学员(Learner)的任务。

(一)平面数码工作室的实用性

一是可以承担校内本专业师资的培训工作,让计算机教师有了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空间和契机。二是可以给学生搭建舞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生活。三是承办校内、校外各种广告业务,丰富学生实习实训的内容,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用来补充工作耗材等各项开支。

(二)平面数码工作室的基本组成

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的需求及社会需要,平面数码工作室的工作范围设定于摄影,包括证件照处理加工、社会和学校内部平面广告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实习、工作室的日常运作及财务管理等工作。根据平面数码工作室的工作定位,将工作室按功能区划分为四块:摄影区、数码处理区、操作区和管理区。

为了满足设计的需要,按各功能区划分,将设备需求清单及主要功能用途列成清单(见表1)。

(三)平面数码工作室的管理模式

MEL管理模式是为了保障工作室的日常运作,并适应学生实习的需要,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以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在初入社会时对企业缺乏了解而无所适从,打破约束学生发展的瓶颈,将在校学习与走上工作岗位有效地衔接起来。

1.管理思想和原则

计算机平面数码工作室的管理基于学校教学实习,在管理运营上以纪律制度约束为主,采用企业化运营模式,全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使计算机平面数码工作室在运行中更具创新性、更具活力。

2.组织结构

计算机平面数码工作室依附于学校系部,是在系部领导下运行的独立的企业形式。管理者由系部选聘,员工由管理者聘用。员工按企业形式配置,可以适当聘用学生业务员若干,聘用财务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财务管理,聘用设计员、操作工、摄影摄像员等若干,所有员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并完成培训学员的任务。

管理者与学校教务部、实习部门共同协商,制订实习计划,确定指导教师,安排学员完成实习任务,并为学员分配员工,由员工带领学生完成实习计划。

组织结构形式如图1:

工作室负责人负责工作室全面工作,并选聘员工;员工等同于企业员工,他们负责学员的具体工作;指导教师由系部和教务部门统一安排,服从负责人管理,指导学员跟随员工实习,并在学员实习过程中保证实习项目的落实,确保实习过程不偏离计划。

三、运行机制

在计算机平面数码工作室建设之初,工作室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保证正常运行。最终的管理目标是,以制度管理为基础,辅以随机处理、偶尔淡化规则,避免刻板。因为工作室是基于学校的实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企业形式的实体,所以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培训学生,使学生得到实习锻炼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真实存在的业务案例,学生的实习仍停留在与现实脱节的虚拟阶段。因此,工作室除了承接学校内部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任务外,还应该适度地承接校外业务,而校外业务来源于学生业务员的推销。计算机平面数码工作室需要按企业形式进行运作,但又不同于企业的制度化管理。

四、意义与展望

计算机平面数码工作室的MEL运营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中等职业学校组建平面数码工作室提供行动参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有利于学校实训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学校的开支,推动新型教学框架的探索。

计算机平面数码工作室既不同于社会企业形式,又不同于学校实训室,它既要赢利,又要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既要管理员工,又要管理实习学员。因此,在工作室的管理运作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实习效率、如何提高工作室赢利能力等,这将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叶锋.“教学工厂”的教学实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平面设计工作室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2]刘爱清.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2011(7).

[3]李静.高职高专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4(4):76.

责任编辑:唐丹丹

3238501908274

猜你喜欢

平面设计职业教育
基于Photoshop环境下的平面设计刍议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