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送教上门工作的困境和对策思考
2022-03-21程湛曹长德
程湛 曹长德
摘要:送教上门是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基于农村地区县级特教学校的视角,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安徽省潜山市特教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学校师资力量、送教内容、学校对送教工作的支持等方面分析了特教学校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送教形式、优化送教内容,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 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发展目标,特殊教育是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提出“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送教上门工作相继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和2019年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数量分别为11.64万人和17.08万人,各占当年特殊教育在籍学生总数的17.48%和21.50%。
随着送教上门工作的广泛开展,相关研究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地区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主体和骨干力量是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刘德华(2020)的研究显示:福建泉州地区104名送教教师中,来自特教学校的教师有72名,占69.2%;王洁、马金晶(2018)的研究发现,近10年来各地区开展送教上门研究的主体“最主要的是一线的特殊学校,占总体的将近五成”;陈会云、汪红烨(2018)总结了各地区送教上门的三种模式:特教学校送教、“普特结合”送教、“医教结合”送教,这三种模式中特教学校都是骨干力量。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基于送教学生及其家庭、送教教师或研究者自身的视角,鲜有专门基于农村地区县级特教学校视角的送教上门研究。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情况,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安徽省潜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从特教学校的层面和视角探讨其面临的困境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潜山市特教学校的46名送教教师、4名校级管理人员(1位校长、2位副校长、1位教导主任)以及该校送教上门工作的相关档案资料。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送教上门的档案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以收集该校送教师资、送教内容、送教安排、送教对象及其家庭的具体情况等相关信息;采用访谈法对该校46名送教教师、4名校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以了解访谈对象对送教上门工作的认识、态度和意见,从而掌握该校送教上门工作的真实情况。
三、研究结果
(一)该校送教上门工作的基本情况(以2020年度为例)
1.送教上门的组织形式
潜山市特教学校设立了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全面管理;下设16个送教小组,每个小组由2~4名教师组成,分别负责潜山市范围内各片区的送教上门工作。
2.送教对象及其家庭情况
该校2020年度共为76名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残障类型包括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多重残疾等,障碍程度均为重度,年龄从8岁到16岁不等,个体差异很大。76户送教上门家庭,零散分布在潜山市的16个乡镇中,大多比较贫困,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具体情况见表1。
3.送教师资情况
2020年度潜山市特教学校共46名教师全部参加送教工作,其中21名是正式在编教师,其余25名是临时聘用教师,具体情况见表2。
4.送教频率和时长情况
每周送教1次,单次送教时长约1小时。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大多认为送教频率和时长都难以满足需求,具体情况见表3。
5.送教内容
通过查阅2020年度送教上门教学计划、个别化教育方案、工作记录等档案资料,统计出该校2020年度总计送教上门1209人次,送教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运动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劳动技能训练、教育评量等,具体情况见表4。
6.学校对送教工作提供的支持以及教师教学效能感情况
为了解该校对送教工作提供支持及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情况,本研究借鉴王家平(2020)的研究成果对教师进行访谈。王家平(2010)将教学效能感定义为“送教教师在送教过程中对自己能否有效完成送教任务、实现送教目标的信念和知觉”。通过访谈发现,学校对送教工作提供的支持不足,送教教师整体教学效能感不高,具体情况见表5。
(二)送教工作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农村地区的客观条件不利于送教工作的开展
受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与城市地区的特教学校相比,县级特教学校送教上门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大,送教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均受到不利影响。
首先,送教对象的零散分布影响送教工作的效率。正如表1所示,送教上门家庭分布零散且家校距离较远,加上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导致送教途中就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影响送教效率,制约送教时长,增加了教师的辛劳程度。
其次,家庭教育和训练的缺失影响送教上门工作的成效。方俊明(2017)强调“必须培训家长……通过他们再去训练孩子,这样才能彰显送教上门的效果”。但正如表1所示,农村送教家庭大多贫困,家庭成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投入到经济生产中,加上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而通过送教上门对其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训练的想法难以实现。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在我国目前的特教环境中,师资短缺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的县级特教学校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表2所示,潜山市特教学校全部46名在岗教师中只有21名正式在编,其余25名均为学校临时聘用,占比超过50%,这表明该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其次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如表2所示,教学效能感偏低的教师占58.7%,这表明对自己专业能力信心不足的教师占多数。另外从专业背景看,46名送教教师中只有9名出身于特殊教育专业,占比仅为19.6%,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均没有经历过系统化的特殊教育专业学习,其专业能力来源于工作经验及有限的职后培训,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
师资力量薄弱对送教上门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人手不足直接制约送教的频率和时长,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该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普遍认为送教频率和时长不能满足需求,但由于教师数量有限,很难再进行更多的送教安排。二是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导致送教工作难以满足送教对象的需求,送教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3.送教内容结构不合理、随意性大
“送教上门到底要送什么”一直是送教上门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方俊明(2017)认为送教上门应该包括“送温暖、送知识、送康复、送技能、送服务”等内容。结合表4,可以看出潜山市特教学校在送教内容上主要是送知识和送技能,分别占30.8%和42.1%,康复训练方面只占14.6%。然而,邹燕君等人(2016)的研究显示送教上门家庭对于康复训练需求很高;田艳萍(2014)的研究显示送教上门家庭在康复训练、经济支持和照料服务方面的需求很高;向松柏等人(2021)的研究显示送教上门家庭在心理疏导服务和福利方面有很高的需求。由此可见,该校送教内容的结构不合理,不能充分满足送教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送教工作缺少康复师、医生、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参与,单纯由教师组成,送教内容必然向知识和技能领域倾斜。
另外,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得知,学校并没有就送教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也很少进行检查指导。教师们确定送教内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送教对象的情况自行确定送教内容,二是从学校现行的教材中自行选择送教内容,具体情况见表6。这表明送教内容的确定随意性大,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难以保障。
4.学校很难对送教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
要想提高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表5却呈现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情况:学校对送教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可,但同时学校所提供的业务支持(培训指导)和资金支持(补助津贴)却又十分不足,从而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效能感。
这种对于送教工作既“足够重视”又“支持不足”的情况,看似相互矛盾,实际上却是农村地区县级特教学校现实困境的真实反映:学校对送教工作不是不够重视,更不是不愿支持,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医疗、康复等各项资源都较匮乏;其次,政府层面对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力度不够;再次,学校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也十分有限。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导致学校很难对送教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很難创设良好的送教条件。
四、对策思考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根据特殊教育实际,专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按照这一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特教学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创设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出台送教上门工作专项配套政策
地方政府应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送教上门工作专项配套政策,制定财政支持方案,规定送教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各参与部门及相应职责,为送教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构建送教上门工作支持体系
地方政府应牵头构建当地的送教上门工作支持体系,在专项配套政策的指引下,以政府为主导,以特教学校为一线力量,构建由教育、民政、医疗卫生、财政、残联、社区(村委)、临近高校、普校、康复机构等部门单位组成的支持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及合作方式,形成长效的支持机制,以确保特教学校能整合各方资源服务于送教上门工作。
(二)创新送教形式,优化送教内容
在上述专项配套政策和支持体系的保障下,县级特教学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各主管部门、参与部门交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以克服送教工作中的现实困境。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整合外部资源,创新送教形式
送教上门家庭分布零散、离校较远、家庭教育和训练的缺失,是农村地区县级特教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特教学校应在政府领导和政策支持下,整合社区(村委)、普通学校的资源,创新送教形式和方法。
对距离学校太远的送教对象,可以采用网络远程教学+当地普教教师辅助的形式开展送教工作:特教教师在特教学校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送教对象当地的普教教师到其家中提供辅助支持。网络和电脑等设施设备可由当地乡镇、村或普通学校保障。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个乡镇或一个区域的送教对象集中到一起接受送教上门服务,集中地点和场所的选择、送教对象的交通均由当地乡镇、村和普通学校负责。
对于家庭教育和训练缺失的问题,首先要依靠当地乡镇和村加大对送教上门家庭的扶持力度,一方面争取改善其家庭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对居家教育训练孩子的家长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其次,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要向家长提供相应的培训,让家长有时间、有意愿也有能力开展家庭教育和训练。
2.整合外部资源,优化送教内容
针对当前特教学校送教内容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送教上门家庭需求的问题,特教学校应在政府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整合残联、民政、医疗卫生、普校、康复机构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资源,构建由特教教师、普教教师、医生、康复师、心理治疗师等组成的综合性送教团队,为送教对象提供包含康复训练、诊断医疗、心理疏导、信息服务、物质支持等各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对于送教内容的确定随意性大的问题,可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附近高校的支持来解决。一方面,特教学校应积极寻求附近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专家学者帮助指导,提升送教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以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关于送教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以提高送教内容的规范性。
(三)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主导、政策护航、财政保障、机制化支持是送教上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要想提高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作为一线力量的特教学校还要从自身着手,不断强化“内功”,以确保外部力量和资源能和特教学校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满足送教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更好地促进送教对象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学校内部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送教上门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考核评价制度和教科研工作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既是送教工作成效的评判标准,又是发现和纠正送教工作问题的重要依据,其意义十分重要。教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全的教科研工作制度是送教教科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保证送教上门工作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要严格遵循教科研工作制度开展常态化的、高效化的送教教科研活动,要严格遵循考核评价制度对各教师的送教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和教师的绩效和晋升相关联,以促使教师形成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
2.从教师数量和专业能力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一方面特教学校应积极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更多的教师编制,编制是教师的职业生涯保障,没有编制就很难吸引高质量人才,更多的编制就意味着教师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上文提到的构建综合化送教团队也有利于缓解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因为各种专业人员的加入能大大分担教师的工作任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特教学校也可以聘请各专业人员作为临时教师或送教顾问,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又可以深化学校与外部单位的合作联系。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特教学校要积极寻求各支持部门单位的支持,尽量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附近高校、残联、医院、康复机构等部门单位都有充分的专业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内部培训活动,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优秀教师经验分享、开展教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1/t20140120_162822.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5]刘德华.县域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20(6):25-31.
[6]王洁,马金晶.我国送教上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綏化学院学报,2018,38(10):33-36.
[7]陈会云,汪红烨.我国送教上门的研究现状及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1):130-135.
[8]王家平.送教上门教师社会支持和教学效能感的关系[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0.
[9]方俊明.送教上门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现代特殊教育,2017(7):28-29.
[10]许佳宾,李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破解思路[J].教育探索,2017(3):31-34.
[11]邹燕君,孙玉梅,李皓怡,等.残疾儿童家庭对送教上门的需求调查——以武汉市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6(24):59-64,77.
[12]田艳萍.上海市送教上门家庭现状与服务需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3]向松柏,冯惠敏,吴谦梅.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西南地区522名残疾学生家长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21(2):26-3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EB].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2017-7-17.
责任编辑:黄大灿
3918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