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22-03-19□文/刘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能源转型经济

□文/刘 强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以来,全球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当前,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各国政府与公众持续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同时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消费国和全球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是中国发展经济必由之路。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宏观战略背景下,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策略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首先综述低碳经济有关理论,总结英国发展低碳经济实践经验及借鉴意义,阐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机遇。

当前,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热点和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展动力。面对全球气候风险严峻的形势,中国若想在此轮政治经济博弈中有一定的话语权,需在降低碳排放上有所成效。本文在梳理低碳经济自提出以来的相关概念,以及借鉴英国低碳转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中国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机遇。

一、低碳经济理论综述

(一)国际视角下低碳理论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此书旨在通过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启了英国以转型低碳经济为宗旨的能源法律政策方向。但英国在此书中没能给低碳经济下一个确切的概念以及未给出合适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由加拿大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提出的“生态足迹”概念通过对比生态足迹的需求与自然系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衡量国家和地区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而方便各国制定低碳经济政策。而后由生态足迹引伸出的“碳足迹”则能更直观计算出企业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消费和各类生产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集合。OECD于20世纪末提出的“碳排放脱钩”理论,通过测量经济增长和CO2排放量之间关系来衡量各地区的低碳发展状况。日本学者从循环经济视角提出的“城市矿山”和“静脉产业”与我国大力倡导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些都为各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转向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价值。国际非盈利组织气候集团发布的《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报告向人们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梳理了因转型低碳经济带来的收益,并指出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皆成本高昂,揭示了全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和唯一性。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急剧恶化的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就全球节能减排责任共担和分配先后签署了《京都协议书》和2015年达成一致的《巴黎协定》,以及举行哥本哈根世界大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责无旁贷地需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倡导民众提高低碳生活的意识,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低碳理论的发展。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重心在于进行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制度变革,终极目标是缓解气候恶化和促进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气候变化专家潘家华认为低碳经济旨在通过低碳方式寻求全球可持续发展。付允、马永欢、牛文元等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框架,从宏观层面确立低碳经济发展方向,中观上选择节能减排这一发展方式作为低碳经济的手段,在微观层面上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此外,以夏堃堡为首的学者强调从“低碳社会”方面着手,认为转型低碳经济应联合我国发展实情,推介以可持续为特征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此派学者的观点凸显了“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概念之间的交融性。如今主流低碳经济理论则认为,要从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方面着手。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来看,笔者认为低碳经济不仅应该关注经济发展,还应该结合低碳社会倡导的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以降低温室气体等排放,尽早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两者皆需要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及低碳技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二、低碳经济发展实践经验

面对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场硬仗,需要积极借鉴各国经验。在此梳理并总结英国低碳城市的规划和经验。

(一)英国模式——低碳经济的跑者。英国作为国际上低碳经济转型的领先者,其低20年碳转型的历程可以给我国在建设低碳城市上提供宝贵的经验,为我国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英国的低碳建设从2000~2007年的萌芽期,经过2007~2010年的激进期,之后在2010~2016年回归理性期,最后在2016~2020年进入低碳建设再调整阶段。英国在整个低碳经济转型阶段大致出现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可供我国参考:因政府措施不能随机应变耗竭了经济转型前的市场红利;因政府指导干干预过多造成能源市场竞争能力受限;能源市场制度设计因只束缚于气候变化观念,使制度改革不合理、不及时,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否定了市场机制作用。由此可见,进行低碳经济转型发展道阻且长。

(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从英国20年来低碳转型的过程可看出,在制度设计方面,英国进行的过度的政府干预束缚了市场机制所能发挥的作用。梳理英国20年来的低碳转型,我国可得到几个方面的启示:第一,选择市场机制抑或加大政府干预应该由国家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决定。不止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整个经济领域更应遵循此规律。例如,经济制度不同的美国在大萧条时期(1929~1933年)施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政府干预;而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从指令性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第二,市场与政府恰如其分的协调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不可进行过度的政府干预,在转型过程政府应该侧重发挥监管与引导功能,牢牢把握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这一原则。第三,政府在设计能源制度时,不可只从市场失灵不足一方面考虑,而忽视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如,不可以市场失灵为借口进行过度干预,否定市场作用,而应在制度方面进行修正,提高政府自身制度设计能力,始终以促进市场自由和市场效率公正为目标。

三、我国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机遇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战略之路。早在2006年末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便提出我国需要选择“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方向。但从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低碳技术的研发水平上来看,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减排压力。

首先,与当今世界其他两大经济体相比。总体来看,我国自1980年以来CO2排放量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也始终在增长,2018年为10,757百万公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日本的7.92倍、美国的2.04倍。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EIA)预测,我国碳排放强度虽有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高于发达国家的降低速度,但因我国经济规模的逐年增加以及长期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短时间难以下降,至2050年将达到10,497百万公吨,彼时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表1)

表1 1980~2018年世界三大经济体CO2排放量(单位:百万公吨)

其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昭示着在世界范围内以绿色生态发展方式为特征的发展模式的蓬勃兴起。随着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必将从以高碳为特点的工业文明迈向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倡导的生态文明纪元。此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能源转型,为我国低碳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发展机遇。

最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处在城市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进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愈发明显,国家发展遇到瓶颈,进行低碳经济的转型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同时满足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与我国开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同时也为各地政府开展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政策创新土壤。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背景下,为早日实现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在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保护压力亦在不断加大。在此情形下,利用好低碳发展这一契机,将低碳理念植入经济发展中,走好低碳经济转型之路,不仅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枢纽,而且也将给我国带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机会。

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面对巨大的人口基数、以煤炭等传统石化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在现今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担当部分“世界工厂”等基本国情,为保证我国顺利转型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将能源结构转轨到低碳发展轨道上,降低资源的消耗等。笔者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转型低碳经济发展。在节能减排和我国经济结构亟须改革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维度着手,淘汰碳排放量高的落后产能,统筹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重中之重是需要相关学者和政府的协同研究。能源结构的改革之路步履维艰,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我国作为煤炭消费大国,在未来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因此需要在利用低碳能源的同时将化石能源作为备用,以应对能源调峰的需求;二是低碳能源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抑或说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达不到全面市场化的水平。

(二)政府政策落实到位。一方面提升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探讨出政府与市场对低碳能源配置的平衡点,实现低碳能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同时,强化低碳能源行业的监督管理,推进排污权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推动低碳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有效发挥低碳能源价格的杠杆效应。

(三)增加低碳技术研发投入。作为低碳经济发展后发国家,我国可和低碳发展先行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促进低碳技术的突破,推进各国低碳领域的共享发展,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言以蔽之,我国在利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上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进而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政府和社会相关主体需要在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国情,在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降低碳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借鉴低碳发展国家的经验,统筹考虑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案,助我国早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能源转型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沣芝转型记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