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2022-03-19瞿盛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级化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文/白 桦 瞿盛隆

(1.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2.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提要]长期以来,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都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阐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同时运用广州市1985~2019年经济数据,基于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广州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广州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广州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二者的内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经济学家均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将随经济的增长而变动。而我国总体上产业发展不均衡,各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还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文献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家视角和欠发达地区视角进行的,对发达地区二者内在关系的研究较少,并且在对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二者关系的研究上也有较大的分歧。

当前,产业结构不平衡发展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具有制约作用。同时,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也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实现更有效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本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发展战略,探究沿海开放城市(以广州为例)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率先发展的东部城市未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传统观点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该经济体将生产要素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能力;索洛模型中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劳动力的供给、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说,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经济体长期会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部门间资源的流动并不能够增加产出,即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无关。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市场配置资源是有缺陷的,即使是在长期,市场配置资源也难以完全实现“帕累托最优”,这种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是有影响的。

2、国内学者关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刘伟(2002)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第三产业拉动的,但单一发展第三产业只会产生短期的经济增长,因此第三产业发展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为前提。李延军和金浩(2007)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稳定协同的互动关系,以河北为例论证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可行性。胡梅玲(2019)在对福建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中表明,福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认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建议在促进福建经济发展政策中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主要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也有学者在以地区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时发现了特例。付凌晖(2010)通过提出新的产业结构度量化方法,在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发现经济总量明显带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刘宇翔(2019)通过对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

总的来说,诸多文献中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但是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是基于国家宏观视角或者基于欠发达地区,而对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还比较少。而对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研究为未来发达地区如何发展、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国家各区域间如何促进协调发展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分析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产业结构变动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变动反映各部门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这说明不同部门之间供需存在差异,市场未能达到出清。而产业结构的变动正是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主导产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由国民收入核算的生产法可知,经济增长就是各部门产出增加值的加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部门是由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变为第二产业主导,最终转变成第三产业主导,新的主导产业取代原有主导产业后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极大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经济增长根源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作用表现为,一方面它引起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革,从而优化各产业配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生产要素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它使得新产业得以出现并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产生消费需求的变动(即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消费转变),需求端的改变会作用于供给端,使得产业结构发生变动。经济增长还有利于吸引投资,为产业结构的变动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长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应相互适应。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受产业结构的制约,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受到经济增长的制约。只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互适应,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过度要求产业结构优化,或者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都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

三、变量选取、数据说明与计量方法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本文选取以1985年为基期、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干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命名为SN)作为反映经济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指标,选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之和(命名为SV)作为反映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指标。由于数据的对数变换不改变原变量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于线性化,且能够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所以本文对上述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进行变换,以LGDP、LSN、LSV进行表示。本文检验均在EViews10.0软件下进行。

产业结构变量:SN越高说明产业结构朝着“服务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SV越低说明产业层次越低,社会以农业为主,SV越高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较大,社会进入工业化经济社会或后工业化的信息经济社会。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广州统计年鉴》,数据跨度从1985年至2019年,共35年。

(二)计量方法。本文采用的方法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用以分析广州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定性分析各变量对于其他变量的冲击反应,使用方差分解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不考虑外生变量,所以模型设定为:

四、实证检验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时要求数据序列具有平稳性,因此在构建VAR模型时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检验时间序列LGDP、LSN、LSV以及其一阶差分是否存在单位根。ADF检验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知,LGDP、LSV在5%的显著水平上平稳,但LSN存在单位根,说明原序列非平稳;而其一阶差分变量D(LGDP)、D(LSN)和D(LSV)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上平稳,说明原序列一阶单整,符合建立VAR模型的条件。

表1 各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一览表

(二)建立VAR模型。选取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对于建立VAR模型十分重要。如果滞后期过长会导致自由度减小,直接影响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若滞后期过短,则误差项可能产生自相关,导致参数估计的非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LR、FPE、AIC、SC、HQ准则检验结果都表明二阶为最优滞后阶数,故建立VAR(2)模型。(表2)

表2 最优滞后阶数选取一览表

建立VAR(2)模型后,需要对模型稳定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AR根图来进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1表明,VAR(2)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说明模型整体上稳定。(图1)

图1 VAR模型的AR根图

(三)Gr anger因果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单项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单向Ganger原因。(表3)

表3 Gr anger因果检验关系一览表

(四)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描述模型中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而广义脉冲比一般脉冲更具稳定性和说服力,所以利用VAR(2)模型分别给LGDP、LSN、LSV一个广义脉冲。图2是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各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3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各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4是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对各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本文主要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冲击的响应。(图2、图3、图4)

图2 LGDP对冲击的反应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GDP对于SV冲击的响应比较强烈,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从第一期开始不断升高,而LSN对GDP的冲击在初期为负向作用,在第三期后变为正向效应,两者都在第九期正向效应达到最大后开始递减,从长期来看仍保持着正向效应,但正向效应不断递减,并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GDP的冲击接近于产业结构升级对GDP的冲击。这说明:(1)广州市可能因为早期受到国家开放政策倾斜,得以吸收了大量投资,从而快速推动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产业的升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广州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发展进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2)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升级对广州市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接近主要是由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说明产业重心逐步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从图3中可以看出,GDP对SN起初呈现负向冲击作用,在第二期达到最大,第六期变为正向作用,在第十八期再次变为负向作用,GDP对SN总体上冲击程度较弱且较为稳定,这说明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图4中可以看出,GDP对SV的冲击在第四期由正转负,总体上为持续的负向冲击。这可能是由于在初期GDP的增长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水平仍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能是因为为了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淘汰一批传统落后的产业,以便于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从而在长期内显示出负向冲击作用。

(五)方差分解。Ganger因果检验说明了VAR模型中各变量的因果关系,但不清楚其因果关系是否显著,并且检验中存在部分结果与理论相违背,也需要进一步探究。方差分解结果见表4、表5、表6。(表4、表5、表6)

表4 对GDP方差分解一览表

表5 对SN的方差分解一览表

由表4、表5、表6可知:

表6 对SV的方差分解一览表

1、经济增长方面。经济增长主要受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第5期贡献率约为30%,随后不断增高,在第30期贡献率约为48%;同时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贡献也比较大,在第30期贡献率约为40%,反映了经济趋向“服务化”;经济受自身冲击逐渐减小,到第30期约88%的冲击都是由非自身因素引起的。

2、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经济增长对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贡献显著,但具有滞后作用,在第1期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贡献率约为12%,在第10期贡献率约为40%,而后不断递减,总体上经济增长在不断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3、产业升级程度方面。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贡献率在第5期约为3%,而后不断增加,但总体上是因为经济增长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产业结构升级。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从作用机制来看,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快速提高)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能够使其创造更多产出;同时,其本身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继而影响消费,再反作用于生产以拉动经济增长;当地在发展初期拥有国家政策优势,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也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收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产生了对第三产业的旺盛需求;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够吸引一定的投资为长期经济结构高级化积累资本,从而在长期促进经济结构高级化。结合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在长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也具有显著影响。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来看,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第三产业产值的快速增加,占GDP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广州市支柱产业正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

(二)政策建议。第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广州市政府的作用。第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生态,助推数字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第三,出台更优惠的引进人才政策,以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更坚实的人才储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挥财政支出的调节作用,例如不断提高教育、科技创新、文化、医疗等多方面的投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更有效的减税降费政策,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例如提高加计研发扣除比重、针对特定的行业进行政府采购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级化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编制说明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测度及效应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产业结构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