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峡市乡村旅游发展探索

2022-03-19李少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门峡市三门峡景区

□文/李少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豫西智慧旅游研究所 河南·三门峡)

[提要]当前,我国已步入“后扶贫时代”,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重心也已转向乡村振兴。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使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效良性持续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门峡市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脱贫的路径选择,旨在进一步增强该地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提高三门峡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

近几年来,国务院相关部委相继出台多项事关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对其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给予强有力支持,我国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2016~2019年,全国接待游客人次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2017年、2019年分别带动受益农户672万户、700万户、800万户。数据说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表1)

表1 2016~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及收入统计表

三门峡市是河南省最西端的地级市,截至2020年底,建档立卡的22.4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市域唯一的贫困县——卢氏县(国家级贫困县)也脱去了“贫困帽”,脱贫攻坚成绩喜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三门峡因地制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取得非常明显的脱贫成效。但是,如何在“后扶贫时代”尽快解决问题,从而高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值得研究。

一、三门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较晚,发展速度较慢,直到“十三五”期间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十三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总量1.83亿人次,对比“十二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总量1.03亿人次,增长幅度高达77.7%;旅游总收入为1,559.07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871.82亿元增长78.83%;且2016~2019年无论是游客人次还是旅游业收入均呈持续增长趋势,仅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才出现下降。整体来看,“十三五”期间三门峡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图1)

图1 三门峡市“十三五”期间接待游客量及旅游业收入统计图

“十三五”期间,三门峡市相继出台《三门峡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三门峡市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三门峡市关于加快特色民宿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三门峡市旅游行业结对帮扶脱贫专项活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乡村旅游发展取得较多的成果。如,卢氏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新坪村和赵沟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9个村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等。

二、三门峡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不足之处

(一)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于乡村旅游业来说,一定要谋定而后动,也就是说一定要先做好规划。然而,三门峡市在乡村旅游规划方面却存在着明显不足。一是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来讲,三门峡市相关职能部门尚未出台该项规划,这就可能造成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不够清晰,造成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甚至盲目开发。二是具体到一些乡村旅游个案来讲,有些在开发时没有做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有些做了规划但不够科学。比如,灵宝市函谷关镇梨湾园村的猫趣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在二期工程中计划投资6,900万元,规划建设葡萄庄园、康养中心、窑洞宾馆、玻璃栈道等12个项目。以玻璃栈道项目来说,距其仅20公里的4A级景区娘娘山风景区就建有玻璃栈道,并且近两年因为安全风险等因素国内很多玻璃栈道项目已被暂停,该项规划相对不够科学。

(二)彰显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未能得到充分开发。三门峡市的地形地貌可用“五山四陵一分川”来概括,它孕育了广大农村地区优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该地峡谷深幽、黄河壮美、山林茂密、清溪旖旎,还有康养健体的温泉、醉人的天然氧吧,再加上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天井窑院、古村古寨、特色种植、风味美食、独特民俗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开发过程中,有些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彰显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亟待进一步开发。比如,黄金、苹果和大枣被美赞为三门峡灵宝市的三大宝,目前只以“灵宝苹果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寺河山苹果小镇(田园综合体),而围绕“大枣”和“黄金”的旅游产品项目并没有真正落地。

(三)运行管理不到位。在乡村旅游运行管理过程中执行管理不到位,部分景区景点存在明显不足之处。近几年来,三门峡市在旅游交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旅游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对一些旅游景区对外联通道路做了升级改造,景区的通达性大为改善。但在旅游交通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不足。比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灵宝娘娘山风景区是一个乡村旅游的好去处,临近景区的道路建设得也非常好,但当地农民却在景区道路上晾晒玉米;在灵宝娘娘山风景区内,部分景区解说牌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不能向游客有效传递特色信息,妨碍了游客对景区的认知。

(四)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足。近年来,三门峡市在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在产品营销上打造了陕州地坑院、豫西百草园品牌景区,建成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9个等。但是,在乡村旅游促销力度上强度不够。如,移动互联网营销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于乡村旅游,散客比重非常大,移动互联网营销非常适合此特点。然而,除了陕州地坑院、豫西百草园等少数乡村旅游景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外,其他乡村旅游景区都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与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等也没有合作。在“河南乡村旅游网”三门峡仅仅上线展示了5个乡村,而且“景区特色”“美食”“娱乐”“特产”等很多关键信息缺失,不能“引人入胜”,难以有效发挥移动互联网营销魅力。

(五)乡村旅游高层次人才短缺。伴随着国家、省、市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方面给予的政策大力支持,三门峡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同时也凸显出乡村旅游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窘状。目前,在三门峡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不少,但其中高端策划人才、景区管理人才、综合服务型人才较为急缺,极易造成发展定位不准、高品位旅游产品生成不多、游客对服务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一是乡村旅游的工作环境较为落后,薪资较低,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较小;二是基层主管部门和乡村旅游企业在乡村旅游人才引进方面重视不够。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三门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做好乡村旅游规划,谋定而后动。乡村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必须制定好科学合理、定位高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三门峡市来说,一方面要结合三门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三门峡市“十四五”规划》和中央及地方乡村振兴的文件精神,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统筹布局,编制三门峡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避免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具体到要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来说,要遵循先科学规划、再实施建设的正确原则。被誉为“民居活化石”的陕州地坑院景区是乡村旅游的典范,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直播,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实施开发建设之前聘请旅游规划公司编制了《陕县地坑院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详规》,谋定而后动。

(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坚持“特色为要”的原则,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在乡村旅游产品打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地域特有的人文和自然特色,才能与众不同,增强吸引力。比如,卢氏县生态环境优美,有“中国天然氧吧”以及“全国第三届百佳深呼吸小城”之美誉,又有驰名的汤河温泉,可以发展乡村康养游;灵宝连续三十多年荣获“中国十大产金县(市)”称号,有“中国金城”之盛誉,可以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分布在山区的废弃金矿进行资源科学再利用,形成一种新颖的“黄金探秘”乡村游形式。在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方面,陕州地坑院景区值得借鉴。“营造技艺”“捶草印花”“穿山灶”“陕州剪纸”“锣鼓书”“扬高戏”等众多“乡味”十足的地域文化资源被一一挖掘,育成了该乡村旅游胜地的强大诱惑力。

(三)精细做好乡村旅游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对乡村旅游运营精细化管理,可以大大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形象,增强游客的满意度。乡村旅游运营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尤其要做好服务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方面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服务设施、服务环境、服务用品、劳务活动等要严把质量关,并在运营过程中高度重视维护和保养。比如,对于乡村旅游景区交通来说,一方面要重视路况质量的提升,维护保养好卫生间、停车场、环卫、消防等配套设施,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农户不占道晾晒粮食、商户不占道经营等,共同营造通畅的乡村旅游交通。在安全管理方面,要一丝不苟,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先”的原则,在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做好应急预案。三门峡“五山四陵一分川”的地形地貌,也要求乡村旅游发展中要在防火、防落水、防自然灾害等方面多下工夫。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根除,有常态化存在的迹象,三门峡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在国家防疫政策指导下科学防疫,在保障旅游安全的前提下复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多措并举,强化乡村旅游营销力。强化营销力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三门峡乡村旅游在加强旅游营销时应该创新思维,多措并举。一是要加强网络营销。建设新颖实效的乡村旅游门户网站,设置栏目板块要体现功用性、文化性、新颖性,陕州地坑院景区官方网站上的“地坑院快报”是一大亮点,值得学习借鉴;把三门峡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多向“河南乡村旅游网”“中国乡村旅游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门户网站以及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等推荐合作,完善信息,凸显特色;现如今,我国网民的规模高达9.89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7%。另据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获取资讯统计,在获取乡村旅游资讯的途径中,快手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微博大V推荐、vlog打卡等已成为颇受青睐的重要方式,其比重达55.56%,所以要充分利用手机App、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有效发挥移动互联网营销魅力。二是开展联合营销,合力做大做强。如,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可以实施旅游营销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三是借助在三门峡拍摄的《大山的儿子》《遥指杏花村》《铁拐》《鹭世界》等电影,实施影视营销,让这些拍摄地“热起来、红起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大力引进和培养乡村旅游人才,夯实乡村旅游人才资本。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地方政府和村旅游企业一定要在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多下工夫。一是要认真领会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崤函人才计划”、《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精神,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支持,大力引进高端策划人才、景区管理人才、综合服务型人才,尽快补齐乡村旅游人才不足的短板;二是要充分借助当地高校的培训资源,适时对现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发展一批“土专家”,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三是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乡村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吸引众多创客进入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猜你喜欢

三门峡市三门峡景区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三门峡市
“摘牌”
三门峡市印染厂唐墓陶器研究
三门峡市果树产业发展报告
三门峡市
文物普查——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在行动
浅谈三门峡库区安全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