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沟通技巧应用现状

2022-03-19夏春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沟通技巧老年

夏春梅

摘要:介绍了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概念,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沟通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沟通形式有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旨在提高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沟通时所具备的沟通知识与技能,为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时提供更有效的沟通技巧。

关键词:老年  精神障碍  沟通技巧  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 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5--02

老年期精神障碍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60岁及以上)的精神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老年人群受生理退化、居住环境等因素影响,极易并发多种心理精神障碍[1]。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趋势,据研究表明,高达90%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在患病后可表现出情绪不稳、偏执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破坏、攻击性行为,给家庭与社会构成严重威胁[2]。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交流时大部份存在沟通障碍,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护理同行研究用各种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沟通,以稳定患者各种不良情绪,让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康复的目的。因此,本文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沟通技巧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实践与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

1.1认知异常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因脑功能减退而出现的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的表现为自责、自卑、自罪,还可产生幻觉、疑病观念等症状;甚至有自伤、自杀的企图[3]。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大多数患者会产生消极悲观心理,常怀疑自己被家人抛弃,担心死在医院。

1.2人格改变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多数敏感、多疑,不善言辞,经常焦虑不安,郁郁寡欢。有的则表现为兴奋、吵闹、莫名发脾气等。患者的人格多为内向不稳定型,遇到不良体验无法合理应对,常有强烈的情绪反应[4]。有些患者逐渐出现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自我为中心、主观、偏执、自私,甚至有人格极端的倾向。

2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或感情的过程,是将一系列信息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燕等[5]研究表明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服药依从性会大大提高。护士根据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结合患者性格特点,采取有效沟通技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马冬飞等[6]患者试图与护理人员交流他们的需求和经历的问题时,由于神经退行性改变,导致沟通不畅,患者往往经历失望和沮丧,诱导激越行为的出现。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属于一类特殊群体,由于认知障碍、感知觉功能下降等特点,沟通相对困难,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落实,因此研究如何沟通更好服务于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3  护患沟通技巧

3.1语言沟通

3.1.1  口头语言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入院时表现陌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更明显,护士与患者交流时,适当放慢语速、语气平和、吐字清晰、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①语言体现尊重患者。见面时护士先介绍自己,打招呼用患者喜欢的称呼,使用以前的称呼.让他拥有被尊重感[7]。根据患者不同的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给予适当的称呼,不直呼其名,如用“某老师”“某老”“您”等礼貌性称呼,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当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和被了解时,也会切实地感受到被尊重,因而会产生一种满足感[8]。②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取得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多鼓励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信心[9]。倾听有紧张、焦虑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明显缓解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时应注意采用鼓励、支持、说服、解释等方式,以取得其信任与合作[10]。护士耐心倾听,适时回应,使用安慰性语言,慎用或不用评判性语言。切忌随意打断患者说话,以免中断患者表述,引起患者的反感,等患者表达告一段落,护士再进行反馈。③支持性语言,掌握适度的音量与语速。积极的语言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护士以诚恳、热情、关心的态度主动接触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用安慰、鼓励式语言启发其谈话, 禁忌使用的语言:“你怎么什么都不懂,我不知道,你去问某某人”[11];对于理解力差、反应慢的老年患者,每说一句话简洁,语速放慢,并确认患者理解谈话内容,必要时重复。针对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在进行沟通交流时,护士在患者的视线内,贴近其耳边适当提高声音说话,切忌不要吼,以免激怒患者。④谈话内容患者感兴趣。有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患者通常愿意向护士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这时候会很在意护士对他的问题是否感兴趣,和患者交谈时,挑他感兴趣的事情谈[3]。遇上激惹的患者,可用他感兴趣的话题转移注意力。顺势引导患者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诱发语言连贯,锻炼病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12]。⑤ 选择沟通时间,在床头交接班、入院宣教以及各项护理操作时,与患者沟通,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在实施治疗和护理前,無论患者是否有沟通反应,均需在操作之前通过解释性语言实施常规沟通,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13]。可选择晚餐后或治疗完毕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使患者更乐意沟通。沟通也是精神科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 ,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一定要掌握语言的艺术 ,使其在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

3.1.2书面语言

书面沟通是增进护患沟通的重要手段[14],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材料使患者容易了解疾病知识,对康复更有信心。对于口头交流存在语言障碍时,患者识字情况下护士通过书写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如图画、交流板等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书面文字沟通需注意:用词浅显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性术语[15];关键点需突出标记或强调说明,文字与纸张颜色有鲜明对比,并且用大号字体;书面交流时,字体要大,字迹工整清晰且文字通俗易懂[16]。用简单、易理解的图表或图画来说明患者需要配合的操作、治疗;巧妙运用小标签,如:标签写上每天需做的内容,放在患者枕头、床头柜等常见的地方,防止记错或遗忘。书写结合语言的表达方式起到提醒作用,使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更容易接收,起到强化信息作用。

3.2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通过人的目光接触、仪表举止、倾听、微笑、触摸、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随着沟通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非语言沟通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贝恩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只能起方向性及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语言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17]。①沉默和倾听,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伤心、难过时,护士静静陪伴在其身旁能给患者带来温暖,积极倾听是一种态度,是对患者的一份关怀和理解;倾听能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内心情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18]。用心去倾听患者,理解患者话中之话,去感受患者的感受,用准确信息与患者交流取得对方的认同。②面部表情。护士端庄的仪表,和蔼可亲的笑容,让人有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特别在首次接触时尤其重要,古华新等[11、19]研究微笑可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能使患者消除陌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和安全感。③眼神与体态。鼓励的目光可给抑郁、沮丧患者带来信心,喚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与愤怒患者交流,护士沉着、冷静的目光,接受其愤怒,分析原因,听出情绪的真正需要。与偏执型人格老年患者谈话时,正视患者,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有过多表情,并且也不要触碰患者[20]。患者坐位时,护士在其对面,取坐位或下蹲的姿势与患者沟通,双方目光视线在一水平线,当患者正在表达时,护士目光注视患者,表情随和,适时辅以点头、摇头、摇手等肢体动作,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④触摸技巧。皮肤接触可以给患者亲情般温暖,如身体前倾、轻轻抚摸患者的手等,取得患者信任,协助其说出自己的想法,建立健康有效的沟通渠道。护士可利用测血压、体温、脉搏时机,用手摸摸额头,患者感到体贴、关心,消除紧张和不安情绪。由于部份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视力及听力的下降,不要对其进行突然的触摸,避免患者受到惊吓。触摸是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动作,某些老年患者受家庭、文化、信仰的影响, 思想较守旧, 应注意审慎、选择性地使用触摸方式沟通[21],除了在治疗护理以外最好只接触患者的手臂和肩[11]。⑤手势,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语种不同的患者可用手势与其沟通,患者表现出积极的言语、行为时,护士可竖起大拇指或鼓掌表示鼓励和肯定,注意手势动作应慢,确保患者能理解手势的含义。可见临床护理工作中灵活运用非语言沟通,可缓解老年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4  小结

综上所述,良好的沟通能建立信任、理解、支持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目前对于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沟通研究还需完善,虽然沟通技巧很多,但是缺乏具体、针对性的沟通模式,这将成为未来护理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对提高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和稳定情绪症状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付良秀.老年期常见心理精神障碍病人护理特点要知道![J].保健文          汇,2020,(05):153.

[2]李颖,徐洪常.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4):116-118.

[3] 徐艳.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8,(47):239

[4] 张腾,王国栋,王瑞,等.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人格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4):964-966.

[5]张燕,陈立波,罗薇薇.有效沟通对精神科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4):125+127.

[6]马冬飞,孙皎,赵英男,等.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相关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7):1017-1022.

[7]余梅,姜丹,邢淑芳.中重度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沟通技巧[J].当代护士,2014,(08):96.

[8]莫孙淑冰,廖进芳,赖芷君,等,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10) :75-77.

[9] 马亚平.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恢复期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4):150.

[10]谭锦青.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8):183-185.

[11]古华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J].护理研究,2009,23(S1):194-195.

[12]黄玉芳,于丽琴,卢薪宇.探索老年痴呆患者的沟通技巧[J].心理医生,2017,23(33):207.

[13]吴金玲.养老机构内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07):653-655.

[14]颜霞,张素,孟春英,等.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 6) : 366-367.

[15]刘芳.浅谈语言沟通技巧在护理老年患者中的重要性[J].西藏科技,2016(11):60-65.

[16]王群华.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有效方式在门诊服务窗口的综合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12):1540-1542.

[17]张 燕,张 瑜,钱应菊,等.老年性痴呆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05):118+120.

[18]何颖.与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沟通的技巧[J].当代护士,2021,28(28):131-132.

[19]邓雪辉,封思思.骨科老龄患者护理工作中非语言艺术沟通技巧[J].当代护士,2018,25(22):183-184.

[20]张沙沙,张鸿昌,刘新爱.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2021,16(08):201-202

[21]李小珠.与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沟通的技巧[J].当代护士,2007,(8):70-71.

2616501705273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沟通技巧老年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四川省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