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2022-03-19尹文超褚庆柱刘夕升邹亚平赵莹

经济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尹文超 褚庆柱 刘夕升 邹亚平 赵莹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文章以青岛科技大学的“TPA”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大赛实践培养和创业精准服务等方面出发,对应对“不确定”的创新思维培养课程、覆盖全校师生的学科竞赛参与和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各类服务的相关经驗和做法进行了探讨,阐明了“TPA”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人才培养 创业思维 大赛实践 创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147-02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双创教育,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创新创业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响应上述文件的要求,更好地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笔者所在的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了“TPA”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TPA”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广谱式的”创业教育:T(Thinking)指思维,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维训练;P(Practice)指实践,是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平台进行实践培养;A(Action)指实战,是对已经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进行精准服务。“TPA”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导师、孵化器、投资机构等各方力量,弥补了高校在师资、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我校对“TPA”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如下:

一、创新创业思维训练(T)

(一)双融入的创新创业思维训练

“不是每一名大学生都适合创业,但每一个人都需要创业思维训练”是学校秉承的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建设了“1+X”课程体系,并将创业思维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1.“1+X”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建设“1+X”课程,将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1”是《创新创业基础》,是必修课,目前主要有效果推理、设计思维、精益创业、结构化思维、有效表达、TRIZ理论等;“X”是专业和创业融合课,目前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传统优势专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教、练、用、辅”是“1+X”课程的显著特点。“教”是教授“可付诸实践的理论”,“练”是通过课堂模拟、比赛或者项目去实践,“用”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辅”是老师作为教练,并聘请企业导师进行辅导。

2.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学校的创业课程是从成功创业者身上提取出来的思维方式构成的,是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主要是面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应对思维,不仅对创业者有用,对于解决问题的人都普遍适用。

不确定性是目前学生所处时代的特点,处处存在。学生通过创业思维的学习,有意识地在日常学习、生活、求职择业中运用,有效达到“创业人生”的效果。

(二)训练了一批基于“TPA”和“不确定教育”的师资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创业思维训练理论,学会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1.内育外引相结合,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成立《创新创业基础》教研室,制定《创新创业导师管理规定》,组建了296人涵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杰出风险投资人等多个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导师队伍。1人入选了“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56人入选“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

2.加强培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和指导服务能力。通过教师实践锻炼、人才引进、业务培训、团队立项、学习考察等,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先后组织了双创师资内训班、校内KAB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200余人,仅2020年就有57人次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均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三)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任课教师水平

学校每年对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进行选拔,在保留往年优秀师资的基础上,经学院推荐,选拔新的后备师资。课程负责部门和权威机构与专家合作,对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始终掌握创新创业前沿理论、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学校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优秀课程分享、分章节磨课会等各种备课活动,为任课老师提供不断自我提升的机会,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二、大赛实践培养(P)

实践是创新创业思维建立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各类比赛、以项目进行的教学等,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突出的作用。学校通过各类引导措施,逐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全面覆盖。

(一)高度重视,提供政策保障

近年来,我校根据“全员参与、分类实施、协同推进、精准施策”的原则,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基因,健全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和实践体系,高度重视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先后制定《青岛科技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青岛科技大学本专科生科技创新奖学金评选办法》等政策,不断加大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了全体师生,形成了全过程、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夯实了青科大学科竞赛在全国和省内高校排名中的位次。

(二)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

我校每年有超过15000人次参加国家、省级赛事130余项,另有30000余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在校生四年参加一次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的全覆盖。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开展学科竞赛。对外引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权威赛事,对内构建“一院一赛”学科竞赛格局,涵盖了全校各专业学生,形成了“赛学相促、赛教相促、赛业相促”的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机制。出台《青岛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建立学科竞赛组织实施、指导老师和学生后备队伍,学科竞赛实践活动规范化、日常化。形成了以“互联网+比赛”“挑战杯比赛”为龙头赛事,“ACM-ICPC”等基础竞赛和“机械创新设计”等专业竞赛为辅助的比赛体系,扩大创新创业学科比赛的受众范围。学校开展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比赛,做到了前有计划方案,后有相关报道,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覆盖,学校大部分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大赛实践成效显著。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参与竞赛积极性

从2018年开始,对于指导学生在重点竞赛中获奖的各位指导教师,学校进一步从职称、业绩等方面加大激励,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成果计入工作量考核,特别是学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竞赛的金奖和银奖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另外,对于在重点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从、学分、奖学金、升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激励,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和比赛的热情。完善奖励机制,学校设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相关奖学金和学科竞赛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对于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力度不断优化调整,按照“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的原则,根据竞赛排名的几个维度,重点加大了对已纳入学科竞赛评估排行榜竞赛的投入力度,从参赛作品、赛事集训、校内选拔、外出参赛、教师指导、获奖级别、科学研究、教改论文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资金保障,免除师生的后顾之忧。

三、创业精准服务(A)

(一)建立“空圃孵”学科创新创业平台

2020年底,学校基本完成“三创中心”建设,大楼五、六楼两层设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苗圃,给有创业意向或者已经开始创业的在校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提供办公场地。学校给予入驻的企业和团队各项费用减免政策,并对其给予各项支持,提供网络及项目培育、管理咨询、财务代理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创业培训,同时申请提供创业补贴学校出台《青岛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修订)和《青岛科技大学“三创中心”孵化基地管理细则》以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协同育人实效。2020年减免大学生创业团队房租、水电暖等各类费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学生满意度较高。

(二)为学生创业提供各项服务

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学校制定了青岛科技大学创客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建成协同育人的开放创客基地,培养具有“协同创新”思维、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学校构建了“共建、共享、共赢”长效机制,为创业学生提供“三到位”的创业精准服务。学校还建成了赛轮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贵州国际大学生影視动漫创新创业中心等校外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490余个。山东省“双创教育中央教室”落户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创业教育。此外,学校委托橡胶谷、大学科技园等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化培训,并建立296人校内外专兼职导师队伍,为创业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学生注册“学科性公司”和“学科性”师生创业公司。

(三)建设创客基地能力培养中心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在“三创中心”建设了8个能力培养中心,其中4个能力培养中心已运转较为成熟。文创中心针对传媒、平面设计、新媒体的学生开设,目前设有文创创业、创意、创新项目30多个,参与学生200多人。技能学习中心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学历提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目前开设学历类、岗位类、语言类、编程、区块链等专业技能类培训。赛事中心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研。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赛事活动,加强学生赛选拔、辅导和推广。电商实训中心迎合学生需求搭建5间新媒体电商直播间,为学生提供利用新媒体直播平台进行项目推广和直播带货等商业运营活动的实践平台。

通过对“TPA”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我校获评“2019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0年,学校学科竞赛全国排名第75位,山东省属高校第2位。学校学生注册良好运行的学科性公司达到150余个,并构建了广受社会称赞的以“政产学研融合”为特点的“青岛科技大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雷轶.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8):8-14.

[2] 李春阳,郑艺,付铁,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0):208-210.

[3] 闫俊凤.“互联网+”大赛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以地方理工科高校H大学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06):126-128.

[4] 刘宪杰,何杰,姜玉声,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2020(16):161-162.

[5] 刘波.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在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2):7-8.

[6] 李德丽,刘俊涛,于兴业.融入与嵌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式转型[J].高教探索,2019(03):30-35.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山东青岛 266061)

[作者简介:尹文超,硕士,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通讯作者:褚庆柱,博士,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刘夕升,硕士,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邹亚平,硕士,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赵莹,硕士,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责编:贾伟)

353450190820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