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研究
2022-03-19郑宇阳周佳美梅千瑶钱锐章芳芳
郑宇阳 周佳美 梅千瑶 钱锐 章芳芳
摘 要:在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以安徽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官微)从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运营数据为基础,结合网络问卷调查,对官微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官微运营方和用户方不匹配的因素,探寻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运营策略,进而更好地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官方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双一流”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7-0192-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7.192
1 引言
近年来,国家“双一流”建设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世界眼光和目标水平制定的战略。2020年两会召开之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伴随移动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凭借微信庞大用户群优势的微信公众号也蓬勃发展,因具有灵活发布、快速传播、互动能力强、可承载服务、影响范围广和推广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1-2]。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注册各自的官微,为宣传、服务和管理提供一个权威便捷的移动入口,以极低的成本打通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屏障[1,3],为“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师生作为官微的核心用户,其对官微的关注与使用决定了官微发挥价值引领、信息发布、形象塑造等作用的程度[4],从而影响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力度。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校官微的用户行为,探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特点倾听师生的呼声、凝聚师生力量,进而为“双一流”建设做贡献的成效。
2 安徽大学官微运营概况
安徽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7月成立,与安徽大学官方微博、官方QQ等平台共同组成安徽大学融媒体中心,并由安徽大学新媒体联盟理事会统一运营管理。官微以“讲述安大事,陪伴安大人”为宗旨,共设有三个分栏,分别是“全媒介”“看安大”和“有我们”。每一专栏下设有5个二级菜单,每一菜单均可跳转至相应链接或进行自动回复,从而为校园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据清博大数据回溯结果显示,从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官微累计发文172篇,发文136次,发布时间集中在18:00之后,推送频率基本固定为每天一篇;头条位置推文的阅读数和在看数普遍高于其他位置的推文;推文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与“双一流”相关文章相对匮乏;菜单布局杂糅,并未开设“双一流”建设信息专栏;未有倾听师生信息需求的功能设置,因而未能成功打造一个学校与师生双向沟通的交流平台。
文章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安徽大学为例,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官微日常运营的特点,结合问卷调查获取该校师生对官微的关注和使用情况,分析官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官微的运营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从而发挥官微统一全校思想、汇集师生众志的积极作用,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步伐,助推国家战略实施。
3 用户使用行为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样本
根据前期文献查阅及预调查,项目组设计并完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回收214份问卷,经人工对填写问卷所用时间的筛选,剔除所用时间在30秒以下的4份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其中男生74人,占比35.24%,女生136人,占比64.76%。从身份上来看,大三学生居多(见图1);从所调查对象专业看,经管法类人数最多,其次是理工类和文史哲类。根据安徽大学师生群体的性别比例、年级比例以及学科分布情况,调研样本分布较为合理,具有代表性。
3.2 官微用户使用情况分析
3.2.1 关注与取消行为
在对“是否关注官微”进行调查后发现,“一直关注”用户(该用户群体以下简称:A类用户),“前期关注、后期取关”用户(该用户群体以下简称:B类用户)和“从未关注”用户(该用户群体以下简称:C类用户)依次占比72.86%、6.19%、20.95%。用户关注是官微发挥作用的前提,官微运营方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A类用户需求,提高B类用户粘性,同时减少C类用户数量。
从关注官微的途径来看,48.80%的用户(其中包含A类用户和B类用户)认可“学校线下宣传”,“已关注公众号者推荐”得到39.76%用户的认可,还有33.13%的用户认可“其他社交网站看到”,除此之外,“主动搜索”也是关注途径之一。而对于C类用户,“推文对我很有帮助”“学校要求”“老师和同学推荐”和“官微有独家信息”等可以激发其关注兴趣。可看出,官微若要提高用户数量,通过自我提升(如提高推文质量、掌握独家信息)和外部宣传(如学校线下宣传、鼓励老师同学推荐、其他官方平台推荐)的方式较为有效。在关注动机方面,“对我的学习工作有帮助”“对推送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等原因对用户关注官微影响较为显著,部分受访者表示“进行在线咨询”“及时获取学校信息”等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见图2)。
A类用户一直关注官微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增强对学校的了解”和“能通过推文轻易获得所需信息”,占比分别为73.2%和71.24%,除此之外,“信息质量高且全面”“推文互动性强”和“没有取消的习惯”也使得部分A类用户一直关注。官微仍在不断发展完善,存有不足之处是不可避免的。对于B类用户来说,“不能满足自身信息需求”“推送时间以及推送频率不合理”和“信息推送过于频繁”是其取消关注官微的三大影响因素。C类用户主要因“不知道这个公众号”“不关注对我也没影响”和“消息渠道已足够”而不关注官微,这反映了官微宣传力度不够,且可替代性较强。
3.2.2 阅读行为
在对“阅读官微图文消息的习惯”的调查中,45.78%的用户会在无聊时随机阅读;27.71%的用户在消息推送提示就会阅读;22.89%的用户有时间就会阅读;3.61%的用户会在固定时间阅读。可见大部分用户都是随机阅读官微推文,少数会在特定时间进行阅读[5]。在阅讀官微的时间段方面,每天10:00~14:00和18:00之后是用户阅读推文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尤其是18:00后,这与学校安排的休息时间基本吻合。师生在课程结束之后有相对充裕的时间阅读推文内容,因此,想提升阅读量,18:00之后发布是最佳选择(见图3)。
对于官微推文类型,实用类、学校活动类、新闻资讯类信息对用户吸引力较强,另外部分用户对人物报告类、原创文艺类、信息科普类和互动活动类也感兴趣(见图4)。投其所好是增加用户黏性的方式之一,官微增加推送实用类、学校活动类和新闻资讯类信息次数,不仅有助于提升阅读量,还可收获一波“铁粉”。
推送多条内容时,66.26%的用户会根据推文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阅读,仅有22.29%的用户只看头条内容,选择其他情况的用户较少。这表明,可以考虑将用户感兴趣的推文内容放在头条位置,从而提升相关推文的阅读量。
合适的标题和推文的形式有助于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对于标题形式,71.08%的受访者选择概况,51.81%的受访者选择趣味,24.70%的受访者选择悬念,还有12.05%的受访者选择抒情。而对于推文形式,“文字+图片”是用户最倾向的推文形式。结合两者,官微可以采用概况性标题和“文字+图片”推文形式的组合来调整今后相关推文内容。
用户参与交互情况是评价官微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据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是否参与以及参与形式与推文具体内容联系紧密。用户最喜爱的方式是“点赞”,其次是“留言回复”和“在看”,相比之下,“收藏”“转发”和“向公众号发送信息”使用较少(见图5)。由此可知,贴合用户需求、提升推文质量是重中之重。
3.2.3 用户需求分析
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用户最关心的内容”的针对性调查显示,用户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关信息关注度普遍较高,且对于自身关联度越高的内容越关心。81.33%的用户关注人才培养(奖励情况、学生情况)、74.70%的用户关注科学研究(科研基础、获奖专栏、论文专著、科研项目)、59.64%的用户关注学术队伍(教师情况、专家情况),还有34.94%的用户关注学术声誉。“双一流”建设是高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官微作为凝聚师生力量,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应全面、准确和及时传达有关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信息,同时提高宣传力度。
“双一流”专栏是为用户提供全面及时获取“双一流”建设信息的便捷通道,以便更好地凝聚师生力量,共建“双一流”。83.73%的用户认为需要增加“双一流”专栏,有15.06%的用户持反对意见,另外还有1.20%的用户表示都可以。可以看出,设置“双一流”专栏是大势所趋。
4 安徽大学官微运营优化策略
4.1 提升信息推送效率,满足用户需求
官微有着明确的受众——师生,因此官微应以师生的需求为主,增强推送内容的可读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例如,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实用类信息,不仅可以增强用户持续关注的意愿,还可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在推文碎片化的阅读场景下,容易产生难以阅读和枯燥无味的问题,因此需要摆脱传统媒体的束缚[1]。按照新媒体内容的特点,适度穿插运用网络语言[6],通过趣味的概况标题,结合新鲜、活泼和精致的图片展示推文内容,可以增强吸引力和用户的亲切感,进而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的愉悦感。发布推文时,科学地调整信息更新频率,以每周更新2~3次“双一流”信息为最佳,贴合用户需求的推送频率可以提高信息的阅读量,进而提高高校师生用户对官微的认可度。
4.2 加强互动宣传力度,提升用户归属感
已有调查显示,B类用户和C类用户仍占有一定比重,这体现了官微的宣传力度仍有上升空间。官微运营方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官方QQ和官方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阐明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以此来吸引用户关注。同时作为新媒体平台,官微需要通过用户参与得到必要的反馈信息,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对校园文化的打造和高校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7]。该校官微不仅设置了互动类文章(如在线玩游戏、做题等),也在后台设置了精选留言以及自动回复等功能。但由于推文形式不够新颖、内容趣味性较低,以致后台留言和在看数较低;同时,自动回复效率不高、讨论区不够开放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许多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提供问题答复服务”“增强互动栏目”“增加对学校意见反馈模块”,基于此,官微需要及时调整功能板块,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精致化互动渠道与内容。在增强线上互动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下互动,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推广微信公众号和丰富校园文化[7]。
4.3 增设“双一流”专栏,助力“双一流”建设
官微作为高校“门面”之一,在塑造高校品牌形象、宣传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徽大学官微推文中“双一流”建设信息较少,在分析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172篇推文后,发现其中仅有37篇关于“双一流”建设的内容,占总推文数的21.51%,不能满足用户获取相关信息的需要。被调查者中高达80%的人有增设“双一流”建设专栏的需求,因此需调整菜单板块设置,增添“双一流”建设专栏。此专栏可以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针对性信息,通过长期有逻辑性的策划形成名专栏和深度剖析的栏目品牌,进而提升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力[6]。官微可以将学校“双一流”建设现状、政策方针等信息融入官微平台中,以此加强“双一流”信息的宣传力度;同时,师生作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军以及受益者,可以通过官微积极参与学校“双一流”建设。两者相结合,有利于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孙麒杰.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应用情况与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3(24):26-29.
[2]庞伟红.高校官方微信的现状和改进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18):350,376.
[3]车峰.高校官方微信平台的调查与分析[J].新闻知识,2015(9):12,81-82.
[4]杨郑治.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影响力的提升策略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J].市场周刊,2018(8):28-29.
[5]弓建华,钊林真,李书宁.受众行为分析视角的图书馆微信运营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9,39(3):91-96.
[6]翁李焱,葛海霞.高校微信运营现状分析及对策[J].海峡科学,2015(11):60-62.
[7]徐会,李芒.用户思维在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中的應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8):47-49.
245750078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