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学硕士研究生混合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2-03-19毛培胜李曼莉杨春华
毛培胜 李曼莉 杨春华
摘 要:混合课程在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受到广泛关注,但如何建设符合研究生教学特点的混合课程则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硕士研究生课程——“牧草与草坪草种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为主要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建设,拓展线上教学资源,利用不同教学组织形式,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探索出适宜于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混合课程;研究生;草学;种子学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2-0041-03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均面临网络应用的挑战。自2012年MOOC进入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在线学习的方式迅速流行,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热点,构建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任务[1-2]。中国农业大学为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于2017年推动学校研究生混合课程建设。“牧草与草坪草种子科学与技术”作为草学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混合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探索适合研究生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一)草种业发展对于研究生培养的人才需求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理念的相继提出,推动了现代草业内涵的不断丰富和产业提升。草种业作为现代草业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对于各种草种子的国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决定着我国种业的战略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在2020年的科学家座谈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以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弘扬创新精神,解决“种子”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在此时代背景下,抓住草种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满足草种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将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挑战。
(二)研究生培养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对高校课堂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MOOC等网络资源迅速发展起来的在线教育已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3]。混合课程建设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学习和探索精神的有效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目标,成为课程教学发展的新趋势[4-7]。混合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面授指导与在线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两者优势互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既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引入信息化技术,又实现了创新与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服务[8]。在混合课程建设探索过程中,通常基于MOOC、在线教育平台等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同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利用翻转课堂、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构建双主体互动式混合教学模式,将师生双主体互动融入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9-11]。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课堂人数的增加,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针对研究生培养混合课程建设特点仍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7,12-13]。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长,专业课程选课人数也在增多,甚至与本科生上课的人数相当。但并非所有的学生均是同一个专业研究领域的,况且也来自于不同的本科院校,学习背景、基础和科研水平也在不同的层次。因此,在研究生课程教学当中,部分学生主动性强,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兴趣,只是为了完成学分。面临学生学习兴趣、需求、基础、能力等更加复杂的情况,如何通过混合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升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仍需要大量探索和实践。
(二)本科生到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不能有效衔接
草学高等教育历史虽短,至今也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的完整体系[14]。但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设置因学校、专业、师资等情况大不相同。例如,在种子科学方面,部分高校將“牧草种子学”课程作为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也有高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部分高校开设“牧草种子科学与技术”作为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部分高校开设相关专题讲座,也有部分高校没有相关课程。因此,在研究生课程教学当中,如何避免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性、跨越性,实现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需要利用混合课程建设进行积极探索。
三、混合课程建设内容与措施
“牧草与草坪草种子科学与技术”课程始于2000年开设的研究生选修课“牧草与草坪草种子技术”,在2012年调整为草学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教学内容是依据2017版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设置,包括绪论、种子发育与形态特征、种子田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种子收获与加工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种子认证技术、种子贮藏技术共七章。按照混合课程建设要求,重点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与探索。
(一)教学内容更新与优化
1.跟踪国内外种子科技动态,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我国草种业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专业化技术实践应用等方面与国外种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尤其是在种子规模化生产方面,国内才刚刚起步。通过课程建设,明确教学内容改革目标,在原有教学基础上,结合我国草种子生产企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更新和完善种子田建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种子加工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
具体措施如下:(1)种子生产实践素材收集。发挥种子生产试验研究基地和种子生产企业的作用,利用研究生开展种子生产田间试验的机会,进行田间管理措施应用和牧草生长发育场景照片、视频的拍摄。(2)查阅和整理有关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文献资料。围绕近10年牧草种子生产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的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和更新教学内容。例如,种子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理论、种子田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苜蓿切叶峰授粉技术等先进理念和技术。
2.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完善。根据学校优慕课(THEOL)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内课程教学栏目的设置要求,编写和填写各项内容,确保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设置教学单元,分块细化教学内容,分解关键知识点。完善图片、视频资料,改进教学课件。
具体措施如下:(1)教学平台内容信息的完善。按照THEOL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课堂建设的要求,上传相关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安排,将教学周设置七个教学单元,将电子教案、PPT课件放入相应的教学单元内,学生可以按照教学计划下载浏览学习。另外,补充种子鉴定图谱、种子质检技术标准等辅助资料。(2)持续改进教学课件的制作。在收集种子生产相关文献、种子生产管理实践图片视频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件的更新与完善。在课件文字内容方面,每章教学内容文字以英文为主,突出专业词汇的使用,强化研究生的专业英语熟练程度。在各章节部分,配置相应的图片素材,尽可能通过图片形式展现实践应用场景,制作完成清晰简洁和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
3.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积累,助力教材的更新与修订。《牧草与草坪草种子科学与技术》教材于2011年5月出版,至2020年已使用10届,主要用于高校草学硕士研究生教学。为适应硕士研究生教学和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差异和特点,结合混合课程建设需要于2020年10月启动实施教材的修订工作。由中国农业大学毛培胜主编组织部分高校骨干教师进行修订编写。围绕种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进展、发展动态,收集查阅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调整教材部分章节编写结构,重点更新种子生产、加工、贮藏等内容,补充思政和数字化资源,从教材结构、内容以及形式上不断完善符合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新形态教材编写的时代要求。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将纸质教材和教学资源库等线下线上教学资源有机衔接,实现经典教材的新形态修订。
(二)混合课程教学实践
针对“牧草与草坪草种子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线上资源条件完善的同时,在线下开展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多种形式教学组织活动。
1.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线上自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在种子科学理论与专业技术研究方面,采用学生课前查阅重点内容和了解技术问题,课上由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研究与技术进展,并提问讨论。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种子发育与形态特征、种子田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种子收获与加工技术、种子贮藏技术部分。学生课前掌握相关内容的主要理论与技术知识,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技术实践应用的措施和问题,学生在课前、课后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学习和总结。另外,教学团队也主持开发了“牧草种子学”慕课,于2019年起在学堂在线平台同期开放,可满足研究生线上学习的需求。
2.以“学生线上自学+现场操作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在种子质量检测技术方面,通过分组并设计专题内容,由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和学校种子质检机构工作条件进行课前准备,在种子质检机构的工作现场,由学生按照设计专题任务,负责现场实践教学。例如,将学生组织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种子质量检测技术指标,设置种子扦样、发芽试验、净度分析等专题,每位学生负责一个专题进行准备和现场讲解,其余学生在学习各项技术操作之后,针对讲授和掌握情况进行打分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3.以“学生线上自学+课堂讨论”为主的教学形式。在种子认证技术方面,采取翻转课堂形式,设置专题讨论题目,由学生课前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准备,然后按照专题要求进行课堂讲授和讨论交流。例如,根据种子认证技术的主要内容,教师设置种子生产认证的必要性及意义、种子生产认证程序、认证种子等级与贴签要
求、苜蓿种子生产认证的田间管理要求、无芒雀麦种子生产认证的田间管理要求、种子生产认证的收获与加工要求等专题,学生负责查阅整理资料和主题报告。同样,针对学生的讲解情况进行打分評价。评价结果也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三)教学考核与评价
按照混合课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课程考核方面,针对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化,在笔试基础上增加部分学生评价的成绩比例,在总成绩中笔试成绩占80%,学生评价成绩占20%。线上资源使用情况、作业等统计评价未纳入学生成绩。通过课程组织和考核方式的调整,尤其是在现场教学和翻转课堂上,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表现明显。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针对混合课程线上线下内容的建设情况,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上课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认为通过THEOL、MOOC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所有学生都认为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有利于掌握知识,其中4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帮助;有57%的学生认为网络运行速度、资费水平等网络条件是线上学习的主要限制因素。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混合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研究生教育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与本科生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体现在教学环节、教学知识点等方面也要按照研究生培养要求进行设计。因此,研究生混合课程的建设需要针对课程特点、学生专业背景等因素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研究生培养特点的混合课程教学模式。
(一)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线上学习效率
研究生培养课堂教学时间短,课程安排相对密集,并且研究生知识背景和基础、学习诉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利用混合课程的线上资源可以有效弥补这一差异,重点解决学生理论基础不一致的问题,为线上教师课堂讲授重点和热点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但在研究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其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所需内容,并整理消化真正掌握,也成为线上学习的一大困境。因此,在混合课程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文献数据库、信息链接等大量线上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
(二)注重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研究生课程在设置上应考虑与本科生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避免出现基础知识的重复教学以及研究生教学缺少挑战性问题,关注因本科教学内容欠缺导致研究生教学基础薄弱的局限。通过混合课程教学,加强线上资源在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方面的内容建设。同时,发挥现场实践教学、翻转课堂以及教师讲授等多种组织形式的作用,将理论与技术研究最新进展、突破以及研究热点问题作为课堂教学重点,在混合课程的不断实践与改进基础上,构建符合研究生培养的系统性专业理论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英善,黄佳雙,殷宝法.我国高校混合课程研究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
[2]刘玉玲.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9(14).
[3]毛培胜,王显国,李曼莉,等.牧草种子学慕课建设探索与实践[J].草学,2020(S1).
[4]徐震,杨蕾,方国贤.基于MOOC的混合式高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
[5]陆鑫,张凤荔,汤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5).
[6]褚燕华,王丽颖.混合课程建设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
[7]高雪,王跃嗣,潘效红.混合课程对提升生物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1).
[8]蒋鑫.互联网+背景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5).
[9]吴海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
[10]佘侃侃,王珍,苏传琦.基于翻转课堂的“互联网+数据库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
[11]姚友明,郑州,李立新.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应用与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8).
[12]焦亚萌,崔琳,潘杨,等.基于MOOC的研究生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为例[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33).
[13]王宝国,张军,杨挺.研究生混合式在线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9).
[14]毛培胜,张蕴薇,王赟文.草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转变[J].高等农业教育,2012(5).
141050118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