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研究
2022-03-19范先淼
范先淼
摘 要: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是当前中小学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以及优良品质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之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155-03
A Study on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FAN Xianmiao ( Yuwanquan Primary School, Shuiquan Town, Pingchuan District, Baiyin City, China)
【Abstract】Th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ubjec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level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hinese subject is not only a tool for students to learn,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often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students'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as well as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qu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level.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strategy
1.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1)能够保证德育的传承
德育的传承无论是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做好德育工作,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发展。从个人方面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更加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有关道德素养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于道德素养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一个人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节制,就能够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创作价值。对于国家而言,公民的素质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公民的道德素养是极其重要的,可以提升在国际中的地位。所以,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2)能够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健全学生的人格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教学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语文课程注重沟通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渗透其中,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小学生正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对社会没有完全的认识,在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加强小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从而健全受教育者的人格。
(3)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这就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合,比如: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学。小学阶段,学生年纪尚小,道德观念并不成熟,甚至缺失,所以,要注重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提高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
“立德树人”在十八大中,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总所周知,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然而,语文课堂才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阵地。所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一,要加强教师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深层次理解。
語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语文这门学科是多元化的,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对学生的精神方面有深刻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教师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层分析,以此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德育点。
现在的语文课本在编排上,分为多个单元,而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反应一个共同的主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并对课文进行升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第三,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以及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不论学识多么渊博,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在教学中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位教师都需要交流与合作,相互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互探讨,以寻求最恰当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参加相关的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的教学技能,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在小学生语文生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字词是基本的部分,也是重要的部分,对于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有几千年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其进行挖掘,让学生可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例如在“敬”字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解“敬”的含义并有所引申,“敬”可以组词为“尊敬、孝敬”,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孝敬自己的长辈、父母,见了老师要问好,不能顶撞老师,学习老师好的行为,以促进自己的成长。
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道理。对于一、二年级刚开始学习写字或者有点点的经验的学生来说,教师主要是交给学生写字的规范,在四线格里写字是,要头顶天、下立地。告诉学生写字要占满格的原因,并借此告诉学生写字就如做人,上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下要爱护小朋友。解释在田字格中,只是上下占满,而左右有空格的原因,在路上走路,如果我们张开双臂走路会怎样?会打到别人还不好看,那就像写字一样,如果字的两边飞起来,是不是就不美观了?所以,要左右留空。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要打打闹闹影响别人,要做有用之人。
第二,在小学生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之中,不仅仅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字义、词义、全文大意,还要教给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将德育融入其中,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古诗词语言的特点是精炼,语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在读古诗词时会不自觉地发出感叹,感叹国家的悠久历史、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诗词已经成为了千古名颂,在登到山顶时我们会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看到祖国的大江大河会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感叹。课文中这些对人有警示作用的以及表达心中感悟的诗句,可以在讲解时跳出来,进行特别的讲解,让学生带上感情的多朗读,体会其中的深意,进而使德育教育更加的直观,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
转变传统的教师讲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情商方面的发展。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有许多经典古诗词中蕴含着与内心情感有关的深意,例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表达了人要有自己的人格,不能做污蔑自己的人格事情,等等。在这类古诗词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查一下作者的相关信息,并在讲解时,将自己想象成是作者,带入到情境之中,来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进而来促进自己情商的发展。
第三,在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除了老师教,还要有学生的练,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通过实际训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实际活动就是写作训练。
小学生处于好动的年纪,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可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也可以让小学生的父母也参与其中,增加家庭之间的亲情。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场关于义卖的活动,小学生和父母都参与进来,学生可以自己准备义卖品,可以是自己的画的画,自己串的手链,也可以是自己的玩具或者家里的东西,等等,学生和父母一起来卖,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家人之间的亲情。在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写一个自己的感悟,在自己经历之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写法,可以解决现在小学生在普遍存在的作文没得写的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可以通过学生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动画人物来进行道德行为教育。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学习更多的东西,但是由于年纪的原因,心智并不成熟,对一些知识无法正确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童话故事或者动画人物进行讲解,来深刻理解其中的深意。
教师在写评语是,也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语文、认同的语言或者开导性的语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在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时,教师要有所鼓励,例如:某同学想要当一名画家,评语就可以写到“从你为班级办的黑板报来看,你有一定的画画基础,并且这是你所喜欢的一个兴趣,我相信你会为此而努力,你的梦想也会实现,加油,相信你自己。”
第四,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基础性课程,需要教师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把德育融合其中,进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阅读课文的深层含义,抓住德育点,并将其与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融合,将然以理解的深层含义简单化,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①预习课文提高德育效果。小学生具有向师性,老师的赞扬是十分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关注学生,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在学习一门新课时,如果有预习的学生老师要大方的给予表扬,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对于学困生,通过提前预习,能够帮助她减少学习压力,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②设置教学情境融入德育。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術创设情境,运用播放图片、播放配音等方式来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让学生可以沉醉其中。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要稍加点拨,就能使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③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渗透德育。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有感情的朗读是感悟作者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时,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领会到作者的思想,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秋天的雨》这一课,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秋天雨的特点,是五彩缤纷的、有好闻的味道等等,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秋雨滋润万物、默默奉献的赞扬。老师由此就可以告诉学生要学会奉献,帮助他人这一良好美德。
④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渗透德育。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是一篇优秀课文的中心,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表達的品质来渗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先带领学生对人物的外在形象进行分析,由此来加深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接下来再分析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来了解人物的性格,最后再对人物的肢体动作进行分析,实现对于人物的深层次的理解,已达到借助人物渗透德育的效果。
⑤在分析课文主题时渗透德育。一篇课文中,在学习完字词、分析完人物形象之后,要总结本课的中心含义,这是学习一篇课文的重要步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依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而编排的,每篇课文的中心深意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这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将相和》中讲了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有其所要表达的思想,而就《将相和》这整篇课文来说,就是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下太平”的中心思想,就是为了告诉学生要学会宽恕,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解放。所以,教师要把握好通过分析课文主题渗透德育思想,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3)家校合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长要认识到家庭以及自身行为对于孩子的道德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培养。
第一,要加强父母自身德育水平的培养。
我们知道,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人的相处之道、在社会交往中、以及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等,这些对于孩子的道德素养都是有影响的。所以,家长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孩子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第二,家校合作促进德育发展。
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例如在母亲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洗个脚;在劳动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帮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春节时,给父母拜年、感谢自己的父母等等。这样既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加深感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认知,从而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3.结语
总之,德育的渗透途径有很多,语文教学只是其中一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致力于在教好学生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积极探索、积极参加教育改革,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越性,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更深层次的德育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把小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于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读与写,2019(16).
338150190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