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现状、经验及建议
2022-03-19徐顺怡窦克勤王欣
徐顺怡 窦克勤 王欣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要“在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卫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更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以标准化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是紧扣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凝聚了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共识,汇聚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合力,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新一代信息技术覆盖范围广、技术创新活跃、融合应用复杂,相关标准的深度应用和广泛普及仍存在诸多阻碍。亟需把握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新特征,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应用推广现状,创新标准应用推广方法,持续提升企业贯标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实效性,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助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为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本文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建设现状分析入手,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先进地区标准应用推广经验,总结推广方法、明确推广路径,并对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前景作出展望、提出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外机构和学者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涵盖智能制造、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诸多领域。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等标准开发机构认识到标准对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标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发布了当前智能標准概况,并为美国形成了拥有相关标准化框架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德国工业4.0认为标准化是高度模块化和多供应商系统的关键,信息技术标准的应用推广是保证智能工厂产线多模块之间互操作的基础,同时可以促进技术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其他标准发展组织、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也致力于信息与通信技术标准化活动的研究工作,例如 IEC/TC65、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SO/SMCC(智能制造协调委员会)等。
从国内看,由于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正朝追求质量和效益竞争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结合两化融合背景,健全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对推动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广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产业化、争取信息技术产业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国内标准化工作建设方面,通过借鉴美国、欧洲、日本标准化治理体系的成熟模式和发展实践,根据国内外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国内学者从健全优化标准化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标准制修订长效机制、建立标准化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健全中国标准国际化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策略。
总的来说,国内外许多机构和学者已认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应用的重要性,研制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成果,并对标准应用实施推广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需从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的总体现状、典型做法、优秀经验和痛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一)大数据标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412号)等文件,相关单位在推进大数据标准化工作中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各类试点示范项目,为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标准研制方面,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立大数据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SWG-BDS),已有《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等14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信息技术 大数据 系统运维和管理功能要求》《信息技术大数据 工业应用参考架构》《信息技术 大数据 数据分类指南》等多项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工业大数据术语》《信息技术 大数据 面向分析的数据存储与检索技术要求》《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资产 管理要求》等标准正在起草或审查。
宣贯实施方面,全国首批《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国家标准推广试点的签约机构共涉及十余个重点大数据产业省份的相关单位,旨在满足各地方、各行业日益增长的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和提升的需求。为推广大数据产业标准化应用,提供技术力量支持和人才储备,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开展了全国巡回性质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国家标准宣贯、讲解,针对各地方各行业主管、各类企业及高校开展数据管理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二)云计算标准
根据《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工信厅信软〔2015〕132号)、《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信部信软〔2017〕49号)中对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等相关标准化组织以云计算服务需求为引领,围绕云计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推进重点标准研制和贯彻实施工作,通过加强标准战略研究和标准体系构建,明确云计算标准化研究方向,指导国内企业有序开展云计算标准化活动。
标准研制方面,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立大数据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SWG-BDS),负责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的安全标准化研制工作,目前已有《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评估方法》《云计算安全参考架构》等6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信息技术 云计算服务水平协议(SLA)框架 第4部分:PII保护与PII安全的组件》(ISO/IEC 19086-4:2019)等1项云计算国际标准发布实施。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了《信息技术 云计算 云服务计量指标》《信息技术 云计算 云服务采购指南》《信息技术云计算 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等18项国家标准,均现行实施。
宣贯实施方面,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召开国家标准宣贯会、应用试点总结会,邀请标准应用试点工作的各方代表介绍了试点工作经验,充分发挥试点成果和经验,推动党政部门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ITSS分会)充分发挥了平台作用,做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应用推广工作,工信部联合ITSS分会开展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首批试点单位的评估工作,共选取了国内20余家代表性的云服务提供商,通过文档审查、功能测试、基本性能测试等测评方式,在人员、流程、资源、过程等几大方面,对云服务提供商进行了全方位评估。此外,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每年举办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政策文件,面向产业界进行标准宣贯,切实发挥标准对产业及技术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规范作用。
(三)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种重要工具。工信部发布《信息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规划(2016-2020)》《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信软〔2017〕316号)等多个文件,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
标准研制方面,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国内开展信息安全有关标准化技术工作的组织,自成立以来先后发布了包括《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机构要求》等在内的数百项标准,不断完善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宣贯实施方面,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召开多项信息安全技术相关国家标准的试点工作启动会,其中,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首批试点工作选择了包含互联网医疗、金融、物流、旅游、人工智能及航空、政务等行业在内的10家单位,为推动国家标准落地实施、提升网络运营者数据安全能力摸索经验。在信息安全服务领域,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作为该领域全国唯一的标准化试点项目,于2019年6月通过项目验收,成为国家级信息安全服务的优秀案例。依据国家标准GB/T20984-2007,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几十家单位获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可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四)软件标准
基础软件标准方面,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GB/T 19003-2008 《软件工程 GB/ T19001-2000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指南》、GB/T 28452-2012《信息安全技术 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38674—2020《信息安全技术 应用软件安全编程指南》等多项软件国家标准,建有基础软件标准化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标准培训宣贯资料及工具案例,协助企业进行标准落地应用工作。此外,北京、广东、湖北、安徽等多地都举办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宣贯培训会,助力企业进行软件服务资质申报和管理工作。
软件成本度量标准方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围绕标准研制、体系和机制建设、应用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经发布GB/T 36964-2018《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规范》和GB/T 32911-2016《软件测试成本度量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软件工程与质量论坛,汇聚了政、企、学、协、咨、社、用等方向的软件行业专家和典型垂直领域用户代表百余人,对软件开发成本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解读,总结并推广了先进企业标准应用和实施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了一批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
软件交易标准方面,2018年,首个国家级软件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北京软件交易所通过验收,该所围绕软件交易服务发展主线,以交易所的模式进行标准化交易,推出了采购标准、交付标准及价格标准三大软件标准体系,并且推动软件交易标准在交易服务中的落实工作,积极探索软件交易服务标准化的有益做法,为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一)北京市:运用市场化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标准咨询、能力评估、专家答疑、定制培训等多样化服务
当前,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呈现出“启航新阶段、构建新结构、释放新潜能、打造新优势、优化新生态”的发展新格局。2019年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北京宣贯培训会召开,总结通过实践探索出的集标准研制、应用和持续改进为一体的标准化工作“北京模式”。
协会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注重依托北京信息化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力量,运用市场化服务手段,开展信息技术标准咨询、能力评估、专题研讨、讲座沙龙、专家会诊、定制培训等多种服务,鼓励行业企业参与特色化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各类对接交流活动,进行政策宣讲、标准贯彻、京津冀合作、交流沙龙、国内外交流项目等内容,并且推动一系列团体标准研制,有效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推广。
(二)江苏省: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标准研制验证和应用实施
为抢抓互联网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集聚发展,江苏省印发《江苏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关于组织实施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365”工程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江苏信息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加强标准应用推广是江苏省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江苏省成立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在线公益课堂为企业进行标准化培训,并举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宣贯会议,总结行业最佳实践,培育行业生态。此外,江苏省积极探索工业大数据的标准化需求,研究工业大数据服务标准化趋势,开展了包括工业大数据標准体系研究、《工业大数据核心元数据规范》《工业大数据OID标识分配与注册解析规范》等重点项目。在重点领域标准试点验证及应用推广过程中,江苏省将“工业大数据元数据规范标准与验证技术攻关项目”作为省重点领域共性技术攻关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最后由省内、重点企业——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研究、重点标准编制以及相关试点验证工作,充分发挥了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
(三)广东省:坚持标杆引领、强化成果交流,打造“标准研制-标准验证-标准应用-标准改进”的标准化工作闭环
广东省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大省,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2018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软件产业的规模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为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省先后建设了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立了华为云服务华南大区中心,组织了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培育等重点工作,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在标准验证与应用试点工作中,广东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积极探索以标准为抓手、规范信息技术发展的工作模式,组织召开省内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宣贯培训,进一步巩固了ITSS标准化成果;召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现场交流会,深入开展贯标成果交流,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优秀产品和成果经验;召开广东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软件产业相关政策培训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报告了产业统计报表数据,向企业贯彻了对国家信息技术运行维护标准等相关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等。在一系列标准应用推广工作中,培育形成了标准应用的试点示范和最佳实践,试点单位依据信息技术的相关标准,对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提升了一批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更是创新了政府标准化工作模式,实现了“标准研制-标准验证-标准应用-标准改进”的工作闭环。
(四)经验总结
基于对国内先进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建设与应用推广典型做法和优秀成果的总结,可吸取的经验包括:
一是完善标准推广机制。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需要依靠企业、专业标准机构、标准组织等多方面力量的协作与配合,缺一不可,完善组织机制,建立标准推广工作组织,建立健全标准推广机制是加快标准落地实施的基础保障。
二是构筑标准推广公共平台。以市场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立足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链,搭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推广公共平台,形成以政府、科研机构、市场化服务机构、企业共同参与的标准生态圈,构建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的标准推进机制,是加速标准化成果培育与转化的基础。
三是注重标准应用试点示范。针对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建立标准应用试点示范机制,在产业界分级分类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应用的先行企业和典型标杆,以示范推广为引领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在企业、服务商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促进标准的规范化推广和产业化普及。
(一)形势展望
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趋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标准化重点应聚焦在以下领域。
工业大数据领域。工业大数据日益成为全球产业界挖掘价值、推动变革的主要资源。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结果可广泛应用于企业研发设计、复杂生产过程、产品需求预测、工业供应链优化和工业绿色发展等各个环节。加强大数据标准化研制工作,对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进程,加快技术与标准的相互融合,落实大数据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企业、构建工业大数据流通共享平台、探索示范应用等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大数据标准化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健全数据标准化体制机制,促进大数据标准化服务更加高效,形成“供给快、重应用、谋创新”的新局面。
云计算领域。云计算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云计算平台产品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同和广泛使用。与此同时,云计算的核心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停止。新技术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云平台的计算速度,并且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大数据应用模型,包含批处理、实时数据处理、流式数据处理、随机数据查询和数据挖掘等。通过全面规划云计算关键标准,以标准引领技术迭代发展,推动技术成果固化转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享,在经验沉淀与创新发展间嫁接桥梁,可有效助力我国云计算发展水平和效能不断优化提升。
信息安全领域。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当代科技和产业革命交叉融合,巨量的数据信息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并形成联接,信息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加快数字信息安全领域标准的研究和推广,将促进企业完善数据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强化风险预警能力,对于中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以及推动全球信息安全治理体制变革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是引領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当前已进入技术创新迭代持续加速和融合应用拓展深化的新阶段,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研制并推广人工智能的相关标准,促进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协同应用,将为各创新主体理解、掌握和运用各类工业知识赋能,大幅降低创新门槛和创新成本,不断助力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两化融合与数字化转型领域。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在两化融合及数字化转型领域新增衍生出一系列标准化重点方向。例如:工业互联网已经从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速构建,对于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供应链逐渐转化为数据驱动、立体多维、网状连接的数字化供应链新形态,相关产品信息、数据采集、指标口径、交换接口、数据交易等关键共性标准亟需研制;数字经济为质量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外部环境,以顾客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流程管理为切入点的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然而数字化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仍缺乏科学性强、可操作性好的相关标准进行界定。
(二)对策建议
推进组织建设,完善标准推广机制。支持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进一步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联合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完善标准应用推广服务平台。鼓励标准化技术组织吸纳各类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健全不同标准化技术组织之间的跨领域协作机制。构建由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应用推广机制,加强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政府制定标准与市场制定标准之间的统筹推进和协同发展。
加快标准研制,强化标准测试验证。编制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导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协同推进标准研制完善和应用落实。加快信息安全、软件、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前沿领域的标准化布局,注重参考和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技术法规,重点关注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国家标准的先进性。支持相关标准化机构、检测机构开展国家标准的符合性测试与验证工作,为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试验和数据支撑。
开展应用示范工作,打造标准试验验证示范基地。遴选一批水平高、应用效果好、市场竞争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并向社会公布。支持行业协会、联盟等组织以标准应用示范项目为基础,积极开展标准的宣贯培训、经验交流、评估服务等活动,深化标准的应用与推广。打造标准试验验证示范基地,通过重点标准的先试先行,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先进产业,总结提炼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以点带面拓展标准应用深度和广度,持续凸显标准在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促进标准推广国际化,打造标准国际化高地。大力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推进更深层次的技术、标准和规则互通互认,大力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使“中国标准”走出去,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建立国际与国内标准项目同步发展的工作机制,提升国际国内标准一致性水平,积极推动我国各方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推广中国标准的应用范围,把中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纳入国际标准制修订计划,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
240650170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