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信息化建设探究与分析
2022-03-19侯柯胡华坤铁江荣
侯柯 胡华坤 铁江荣
本文以湖北民政信息化建设作为案例,指出其在具体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参考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探讨了具有民政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新思路。
民政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复杂、规模巨大的系统化工程,在促进民政智能化、科学化发展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要有固定资金与人力方面的投入,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规划,持续改善。当然,民政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局限于在技术方面升级改造,从本质上而言,是管理上的革新,为其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以湖北民政信息化建设作为案例,对其所存在着的问题、可参考经验进行了系统论述,同时还紧密结合国内发展趋势,为其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近些年,民政信息化工作紧密契合政府机关职能转变的革新,通过各级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努力,电子政务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湖北省信息化建设为例。
(一)养老服务方面
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和黄石市养老服务机构调研,上述四个城市中都有相关社会机构(组织)建设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但由于受到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只在区级和试点社区进行养老服务覆盖。
(二)社会救助方面
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民政局调研,宜昌市民政局在原有民政综合服务平台、宜昌市社会救助联动服务系统基础上,从2019年初开始陆续启动宜昌市慈善扶贫中心超市信息平台、宜昌市社会救助家境调查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宜昌市社会救助家境调查服务平台,实现对社会救助家境调查的闭环管理,并以数据可视化方式实时展现平台运行情况。宜昌市慈善扶贫中心超市可通过线上线下的两个平台,实现动员城区各单位和居民家庭捐赠物品,精准配送给有需求的贫困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以及城区低保家庭。
(三)婚姻服务方面
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黄石市民政局调研,目前使用的是由省民政厅统一建设的湖北婚姻登记服务系统,武汉市已完成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婚姻登记智能一体机已在武汉、黄石、黄冈、天门、仙桃、潜江等地投入使用,极大方便婚姻登记对象办事。
(四)殡葬服务方面
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调研,市级殡葬管理馆的殡葬管理系统属于自建系统,数据已与省厅进行对接。大冶市、阳新县殡葬管理所数据直接报省厅,与省厅系统对接,未通过黄石市级殡葬管理系统进行上报数据。
(五)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方面
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湖社区和荆州市沙市区东岳社区调研发现,上述两个城市的两个社区均建设有社区治理服务平台。其中宜昌市夷陵区“夷陵一家亲”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运行和使用情况较好,功能较为丰富,系统设计比较注重发挥社区能人纽带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志愿者服务功能,使社区志愿者服务充满活力。
(六)信息安全方面
信息安全对民政部门稳定、正常工作带来巨大影响,突出表现在信息资源容灾备份、管理和发布等。如部分地市的自建系统因对网络信息安全防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网络安全存在一定风险。
(七)基础设施方面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现有信息化的需要。部分地区在专业技术与指导方面较为欠缺;部分地区则是在投入经费方面存在着短缺问题,这就使得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问题,使得智能化、现代化民政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一)构建民政大数据资源体系
促进民政大数据资源系统的规划统一性,对不同级别、种类的数据资源进行科学梳理,打造民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使之实现共享校核、省內统一、更新实时化、发布权威化。强化对各级民政部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图表、电子证照等数据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更新管理,加强数据校验力度,提高数据质量,逐步形成覆盖自然人、家庭、村委会(居委会)、社会组织法人、民政服务机构的全要素、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做到统一编码、一数一源、多元校核、动态更新。
(二)推进民政业务体系整合与共享
坚持省市两级部署,深入推进民政业务应用一体化建设,利用信息共享、交流、系统整合,使得民政业务得以协同。坚持省以上建设集约化、部署集中化、应用平台化,全面集成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社会组织管理等民政业务,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大系统”,并接入省电子政务内外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的模式转变。
(三)加快数字化养老社区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能力
按照《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5号)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积极推动省内数字化养老社区建设,在养老服务中,积极应用AI、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如把新型物联网智能手段应用于为居家养老服务,在市级层面上打通民政与社区治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将智能水表、门磁终端、烟感报警器等智能设备纳入物联网智能感知平台,独居老人一旦超过24小时未开门或12小时用水低于0.01立方米,系统实现自动报警,可及时将情况反馈至所属社区治理系统。在收到社区治理系统的信息警报后,社区党员或网格员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和上门探视老人,并将核实情况上报社区,实现对居家养老老人的闭环监管。
(四)进一步深化民政服务机构视频监控数据归集应用示范建设
建议选取1到2家农村福利院试点建设“平安福利院”工程。建设“平安福利院”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福利院各方面安全状态的综合监管。建设的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升级为带有人脸识别、越界报警等功能的300W以上的摄像头)、入侵报警系统(实现对福利院周界的安全管理、可与院内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可视对讲子系统、生命体征监测子系统、简易视频会议功能(通过配置带有拾音器的摄像头,实现监控中心对福利院的点对点的简易视频会议功能)。
(五)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按照国家关于国产密码和安全自主可控相关部署,建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强化信息安全规范标准在民政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提升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明确各部门信息安全负责人、要害信息系统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政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六)强化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提升软硬件建设与应用水平,这也是提升民政信息化水平的关键举措。民政部门要在资金上给予投入支持,对基础设施进行强化建设,积极推动落后设施淘汰更新,有效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七)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结合机构改革的契机,优化理顺各部门的职责边界,人员配置和联动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信息中心部门,推出契合民政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举措与战略,大力推动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机制,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为民政信息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做好各级干部信息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新技术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有针对性的住房补贴、奖励津贴、技术津贴等激励措施,增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由上分析可知,要对民政、互联网管理信息化服务模式进行科学探索,积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利用,使得民政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还需要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系统的完善,对组织结构关系进行明确,构建完善的大数据资源系统,积极运用这种先进技术,有效提升民政服务能力,使之职能得到更好履行,并提升政务公开的实时化,为民众提供现代化服务。
作者单位:侯柯、胡华坤 湖北省民政厅铁江荣 武汉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7250078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