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师课堂倾听艺术研究
2022-03-19周颖
【摘要】课堂倾听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是形成师生心心相印、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教学环境的钥匙。语文教师课堂倾听是一种艺术,蕴含着多方面的价值: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师生平等;掌握真实学情,提供及时帮助;彰显主体价值,实现教学相长。为了体现倾听艺术的价值,高职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倾听策略:提高自身倾听素养,树立正确倾听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倾听学生真实言说;重视积极有效反馈,提高课堂倾听质量。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倾听;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7-017-03
【本文著录格式】周颖.高职语文教师课堂倾听艺术研究[J].课外语文,2022,21(07):17-19.
叶澜教授曾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 每一句话语。”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强调学生要学会倾听,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教师倾听。倾听是教师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一种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路径。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述,而是教师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因此,课堂倾听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建立和谐课堂的路径,也是生命教学发展的动力,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高职语文教师课堂倾听艺术的内涵
“倾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立不正方,不倾听。”孔颖达疏:“不得倾头属听左右也。”意思就是人在倾听时,不能再侧耳以听左右的声音,也就是强调用心细听。由此可知,“倾听”是“听”的高级形式,它已经超越了“听”的基本含义。听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无意识行为;而倾听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汲取对方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方式。
在人类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倾听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对活动中的人以及活动结果都产生了一种隐性影响。教学领域也是如此。“教师课堂倾听”与“倾听”类似,但也有其特殊性。首先,教师课堂倾听是一种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期望;其次,教师倾听对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课堂倾听内容、倾听方式、倾听态度的特殊性。据此,笔者对“高职语文教师课堂倾听艺术”做如下定义: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倾听的方式用心、耐心、细心地感受学生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并对此做出积极应答,以促进学生灵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二、高职语文教师课堂倾听艺术的价值
(一)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师生平等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而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应答。高职学生作为有着独立意义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表达的需要,也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理解。教师的倾听就是满足学生这种情感需求最重要的工具。这时教师倾听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听的行为,它体现着教师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因而,教师成为倾听者是形成师生心心相印、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教学环境的钥匙。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实现了认识活动的平等对话、思想情趣的坦诚沟通、认识情感的和谐共鸣以及智慧志趣的友好共享。
教师课堂倾听的效果是互逆的。高职学生的情绪表现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内隐文饰性。在课堂上,他们已经不像初中生那么乐于发言,比较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课堂倾听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言说,用心感受其内心需求,在倾听时教师表现出来的姿态、神色、语言都会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尊重和认可,学生自然也能接收到教师对自己的接纳和重视,他们也会更愿意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与教师形成思维碰撞,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会相应形成。
(二)掌握真实学情,提供及时帮助
教师的课堂倾听是教师掌握教学信息并及时提供帮助和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观察学生所表现出的非言语信息,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教师拒听、假听的现象,前者是教师的“一言堂”,不给学生任何表达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脱节的,因为教学活动必定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言说的课堂教学是不完整的;后者是教师听完学生的叙说后,没有任何言语或情感的回应,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予重视,这种似听而非听的形式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倾听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口头语言,还要学会感受学生的情绪、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不加掩饰地将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暴露在教师面前。“学生不懂装懂”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自身,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点的真实掌握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支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彰显主体价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的课堂倾听是一种彰显师生主体价值的行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倾听是他们实现自身主体价值的必要路径。教师倾听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归还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权,使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學习的主人;另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价值的尊重,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信程度也会大幅提高,他们也会更加主动地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例如一位高职语文教师在教授鲁迅的《药》时,没有直接提出学生总结学习小说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1+X”群文阅读中发现、归纳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这位教师作为一名忠实的观众耐心地倾听着学生的言说。倾听,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学生学习的包办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友好互助的学习伙伴关系,这也是教师彰显自身主体价值的最佳方式。
教师课堂倾听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既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积极发展,又能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在倾听过程中除倾听对象,其他同学也是倾听者,因而,对于倾听对象来说,教师的耐心倾听对他来说是一种认可、一种激励,这必然会激发他多思考,尽可能以最精准的语言吐露自己的观点,以达到老师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倾听,可以取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也可以通过比较双方观点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高职语文教师课堂倾听艺术的策略
(一)提高自身倾听素养,树立正确倾听观念
教师课堂倾听是一种本领、能力,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倾听理论和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倾听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倾听艺术的作用。首先,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倾听观念,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行动,行动才有方向、有目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弄清“倾听”与“听”之间的区别。倾听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动用听觉器官感受声音,它体现着鲜明的倾向性、情感性和关注性,在听的过程中要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被欣赏。因此,语文教师要放下身架,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也就是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自觉地与教学对象“相似”,这样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安其学而亲其师”。
其次,教师要通过自我教育或培训的方式掌握一定的倾听技巧来提高自身的倾听本领。倾听是需要人体多种器官共同作用的,不仅要用耳听,还要用眼去看,用心去悟。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倾听时一定会与学生进行目光接触,使学生感受到你在认真地倾听他说话,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感。通过眼神交流,教师还可以收获言语外的信息,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说过:“教师应从学生的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倾听学生真实言说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创造一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因而,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为高职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和谐、愉悦、温馨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乐于学习,而且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毋庸置疑,只有学生愿意说,教师才有倾听的机会。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师进行倾听的前提条件。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传统的“秧田式”座位设计呈现出一种教师主导、学生被主导的关系,虽然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但是不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往往被教师的威严震慑,不愿与教师交流、沟通,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座位布局,采用“U”形,即“马蹄形”的座次模式。在这种座次排列中,教师坐在“U”字缺口的对面,方便教师近距离地接触每一位学生,不存在前后排的公平问题,也更容易与学生的目光交汇,从而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时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当作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将他们视为学习上的帮助者,也会更倾向于向教师袒露心声,教师自然也能听到学生的真实言說。
与“物理环境”不同,“心理环境”是隐性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心理环境的构建相对于物理环境,它更加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内心感受,可以让学生的心灵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尊重,也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倾听和应答。良好心理环境的建设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也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三)注重积极有效反馈,提高课堂倾听质量
教师课堂倾听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倾听,而不给予学生任何的反馈,那么这种倾听就变成了信息的单方面传输,失去了其最初意义。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在得到一定的认可和激励后,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地发展,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学生言语反馈或非言语反馈,提高课堂倾听的质量。
言语反馈主要包括倾听过程中对学生发言的应和,例如“嗯”“是的”,为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认真地倾听他的发言,此外还要重视在倾听后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激励性的评价。钱梦龙老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倾听学生发言后非常重视积极反馈,例如“这个问题提得好”“讲得对”“讲得真好”。这样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同和赏识,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此外,对学生进行否定评价时,要注意措辞适当,切记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非言语的反馈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在倾听时,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眼神,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欣然接受知识的洗礼。
高职语文教师的课堂倾听,既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也体现着和谐的教学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名词。只有将教师倾听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才能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凤美.教师要学会倾听[J].教学纵横,2006(12).
[2]戴圣.礼记[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
[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李伟刁.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无声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5]张奎,李维鼎.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评点[J].黄冈师专学报,1982(1).
作者简介:周颖,女,1996年生,江苏淮安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