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陈云的政治成长看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2022-03-19杜娟

邓小平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陈云中国共产党

〔摘要〕陈云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铸就了坚定的政治定力、绝对的政治忠诚、果敢的政治担当等优秀政治品格。这些政治品格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党强大政治领导力的根本保证,是鼓舞和激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陈云;中国共产党;政治定力;政治忠诚;政治担当

C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1-0099-09

〔作者〕杜娟,陈云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上海201715

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参与了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党在关键时刻的伟大转折,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了思想和智慧,积累了经验和财富,先后成为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的成长轨迹与党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他是众多优秀共产党人中的一员。

一、政治定力:从三民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淬炼

政治定力源于对现实的反思、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坚守,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精神动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陈云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三民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淬炼,最终在以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为根本价值诉求的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坚守一生。

(一)从普通店员到民主主义者的初步转变

陈云出生、成长在战乱频仍、民生调敝的时代。近代以来,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昔日的东方大国被西方列强肆意欺凌,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包括陈云家人在内的中国普通民众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中,吃饱穿暖成为他们最大的渴望。陈云在不到五岁时,父母就双双离世,好在没有子女的舅父将其收养,供其吃穿。虽然生活贫困,但是舅父母将他视为家中长子寄予厚望,供他断断续续读完高小,期间也考虑让他学习珠算和记账的技能,以便日后可以找个稳定工作,成家立业。1919年高小毕业后,陈云的班主任老师张行恭将他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去当学徒。虽然最初工资只有三元,但对于过早领略生活艰辛的陈云来说,能够找到这样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实属不易,更何况以后还有机会成为正式店员。因此,陈云分外勤奋。由于他悟性高、业务熟悉快,只当了两年学徒后,就被店方提前一年升为了店员,薪资也由三元涨到七元,后来又涨到九元,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薪水令舅父母甚是欣慰。

为抵御外敌,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前赴后继,展开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探寻救国救民方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政治思潮跌宕起伏,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革命力量在陈云身边涌动,指引他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商务印书馆是新思想文化的汇聚地,每天下班后陈云就跑到商务印书馆办的上海图书学校学习,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如饥似渴地接受新知识,接触各種思想主张和各类进步人士,并开始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政治书籍,以探求救民强国的真理。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到“民主共和”的思想演进,在当时多种思潮和“主义”冲击之下,陈云先是相信吴佩孚,后来相信国家主义,后来又相信三民主义,觉得孙中山的道理蛮多。①

陈云正是从小小的柜台出发,一步步向前迈进,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同事的介绍下,陈云积极投身革命,参加罢市和游行等活动。此时的他虽“还只是一个随资本家罢市的店员”②,但在急风暴雨般的反帝爱国运动中,他经受了革命洗礼,得到了实践锻炼,经商务印书馆同事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成为国民党上海特别党部闸北区第十五分部(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分部)的首创人之一,担任分部常务委员会委员。他与沈雁冰(即茅盾)等一起领导全馆职工大罢工,代表职工向馆方提出承认工会、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复工条件。

(二)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蜕变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愈来愈多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历经革命洗礼的陈云先后阅读了《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制度浅说》等马克思主义进步书籍,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多次斟酌、比较,在救国救民的探索中反复检验、实践,逐步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更好的主义。1925年八九月间,陈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回忆入党经历时,他写道:“此时看了《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制度浅说》,至于《共产主义ABC》还看不懂。这些书看来它的道理比三民主义更好。……我自觉人党时经过考虑,而且入党以后,自己觉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是要干革命,这个人生观的改革,对我以后有极大的帮助。”①这是陈云思想上的重大转变,是他新的政治生命的开始。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陈云继续领导工人运动。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他作为基层工会骨干连续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领导了商务印书馆工人罢工。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被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陈云也遭到敌人通缉。知道陈云领导罢工后,愤怒的资本家以扣除他的工资和退休金为威胁,陈云的经济条件变得十分困难,吃饭都成问题。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他明确了信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手脚健全,就能自食其力,只要立志革命,大家都有饭吃,“归根结底要推翻现在的社会制度”②。就这样,他毅然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专做党的工作”③。即使后来养育他成人的舅父母一再劝说,让他不要去做“造反”的事,陈云也没有因此而停止革命,而是在经过慎重思考后更深刻地领悟到“只有到了革命成功时每个人可以劳动而得食时,人人家庭都可解放,我的家庭也就解放了”④的道理,正式开始了职业革命生涯。

(三)从“更好主义”到“奋斗到底”的理论升华

陈云不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找到了“更好主义”,在组织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名光荣战士。他在长期复杂斗争考验和严峻工作挑战中,经历了严格的思想淬炼后,不断深化了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人生目标。

陈云从理论上深刻阐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革命人生观,并将其列为共产党员的政治标准。1938年春,在抗日军政大学所作的《怎样做一个革命者》的报告中,陈云提出作为革命者就是要为自己确立的理想“奋斗到底”,并用上海方言形象生动地将其比喻为“翘辫子”⑤。后来在规定共产党员标准时,他又进一步明确“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⑥是第一标准。“共产党是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因此,一个愿意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①“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看似一句口号,但陈云却深感这九个字的沉重分量。在他看来,短短九个字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选择了什么主义的问题,即共产主义;二是选择之后要做什么的问题,即为之奋斗;三是奋斗的时间问题,即奋斗到底,是奋斗一辈子。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陈云在每一个阶段都清晰地指出中国前进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不断坚定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奔走操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改革开放时期,他敏锐洞察到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严肃指出:“有些人看见外国的摩天大厦、高速公路等等,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就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对于这些人,我们要进行批评教育。”②1985年,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他进一步强调:“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③

政治定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是党治国理政的鲜明旗帜。陈云作为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全身心投入到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最为之动容的是,弥留之际的陈云依然铭记自己党员的第一身份,在离世的当天上午,主动缴纳了人生最后一笔党费,履行了党员最基本的义务。他还将遗体全部捐献给祖国医疗事业,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政治诺言。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使得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具有强大的信仰感染力和精神指引力,鼓舞和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一生。

二、政治忠诚:从“不熟悉”到“衷心拥护”的政治历练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领导核心和中央权威至关重要。邓小平指出:“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①随着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在领导伟大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陈云不仅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发展、成熟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政治历练,成为重要成员之一。

(一)从“不熟悉”到“了解的完满”的认识转变

遵義会议前后,陈云对毛泽东的认识经历了从“不熟悉”到“坚决支持”的感知过程。进入苏区前,陈云对毛泽东并不十分熟悉,甚至还听党内有人说毛泽东是机会主义。1930年陈云和毛泽东都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党的六届三中全会,毛泽东被重新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云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3年1月,陈云从上海历经艰险到达中央苏区开展工作,陈云和毛泽东之间的交往日渐多起来。他对毛泽东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感觉他“经验多”①。当时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积极鼓吹共产国际提出的所谓进攻路线,党内“左”倾错误思想长期占据支配地位。毛泽东则一直被排斥在中央决策层之外,他针对中国革命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正确军事主张没有被采纳,使得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残酷的现实使陈云越来越对“靠铅笔指挥”②的领导人产生不信任,他说:“我们仿佛总是沿着一条用铅笔在纸上画好的路线,朝着一条方向直线前行。这个错误很大。”③长征途中在遭受接连失败后,毛泽东提出改变行军路线,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力挽了狂澜。此时,陈云觉得毛泽东经验较多,他所展示出来的军事指挥艺术和领导才能更是令陈云折服。为此,他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写道:“赤军此种狡猾机动之作战方法,常以出奇制胜,此均为朱德、毛泽东之特长。故在赤军中,毛泽东有诸葛亮之称。”④

陈云对毛泽东的认同,正如他所说“有一个过程”⑤。“进入苏区前,对毛主席‘是不熟悉的,且听说是机会主义。见面后,认识上有变化,感觉他‘经验多。遵义会议后,开始知道毛主席懂军事,红军南渡乌江后,才佩服他的军事天才。到莫斯科及回国后直至十二月会议,独立自主问题上、徐州会战问题上,对他‘才了解的完满,认为‘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旗帜。”⑥

(二)从坚定支持到真心拥护的情感自觉

基于对毛泽东的认同,1935年在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上,陈云以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会后,陈云还以亲历者身份撰写宣传文章,在党内传达遵义会议情况。为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他又远赴莫斯科汇报党内领导更换情况。他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⑦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①

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以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娴熟应用和对抗日战争的透彻分析,赢得了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赞誉。”②延安时期,陈云与毛泽东同住枣园,比邻而居,二人有非常深入的交谈,陈云多次就思想方法问题请教毛泽东,还反复认真研读了毛泽东的电报、手稿和著作,在“思想上的进步可以说发生了一个飞跃”③。此时的陈云对毛泽东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发自内心地认同并拥戴其领袖地位。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地位更加稳定,陈云也成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56年党的八届一中全会形成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六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云真心实意地拥护毛泽东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④。他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长期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岗位上尽职尽责,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从反对个人主义到支持科学评价的理性态度

实事求是是陈云一贯秉持的科学态度。无论是反对个人迷信,还是反对“两个凡是”,亦或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陈云始终立足党内团结、立足国家大局,以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视角拥护和评价党的政治领袖。

毛泽东在党内的最高权威和核心地位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陈云明确指出,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伟大的领袖,是我们党团结的核心”⑤。与此同时,陈云理性看待领袖个人,反对搞个人崇拜。他主张将个人视为集体的一份子,不要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早在党的七大时陈云就说过,任何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功劳,首先是人民的力量,其次是党的作用,最后才是个人的作用,不能把个人的功劳排在人民前面。⑥1954年2月10日,陈云告诫大家,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提高革命觉悟,正确看待领袖人物。他强调:“至于说有毛主席在,我们党内就可以不出野心人物,我看也是靠不住的。”⑦他提出,作为唯物论者,应清醒认识到“‘毛主席万岁这是一个政治口号,但是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⑧。在毛泽东的核心地位已经在全国确立且得到大家认同后,陈云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科学的态度明确提出不搞个人崇拜,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真正成熟。

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提出和推行“两个凡是”,邓小平、陈云等多次表态进行抵制。1977年9月28日,陈云发表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一文,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支持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实践,明确指出:“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①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呼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突破了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和“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

成熟的领导集体是党的政治领导的力量之基。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关系新时期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政治问题。陈云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利害关系,明确表示:“我们对毛主席的评价,不会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那样。…对毛主席的评价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世界的问题。”②

为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党的战斗力,中央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但具体如何评判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成为起草小组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陈云突破“建国以来”的时间限制,提出了“增加回顾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的关键建议,帮助起草小组解决了难题。③此时的陈云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具有很强的核心意识,始终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前列,立足于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视野,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功绩和地位,维护了党中央权威,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成熟。

三、政治担当:从革命时期到改革时期的实践锻炼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无数具有政治担当的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奋斗而来的。陈云作为一名有政治担当的共产党员,在实践中勇挑重担、善解难题,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革命斗争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奋斗史。

(一)在民族独立的血雨腥风中成长为开国元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云在血雨腥风的战斗环境中信心如磐、不惧生死,逐渐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他充分展示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洪流,冲锋在工人運动最前线;在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时,他接替周恩来领导中央特科的重建工作,保卫了党中央及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时,他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完成殿后保卫工作;在党与共产国际近乎失联时,他向世人宣传红军长征,远走莫斯科汇报遵义会议;在西路军困顿无援时,他援接西路军入疆整顿学习,组建了党的红色航空队;在国民党重兵压境时,他主动请缨拍板坚守南满,参与领导了东北解放;在缺乏城市接管经验时,他摸索创建了“沈阳经验”①,为党接管其他大城市提供了经验借鉴。在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陈云实现了从共产党员到共产党人的转变。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中领导完成经济奠基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在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殚精竭虑、勇闯难关,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面对给共产党“财经打零分”②的嘲笑和质疑,他挑起恢复全国财经工作的重担,给投机资本家最有力的回击,领导统一全国财经;面对抗美援朝战争与恢复经济的双重压力,他理顺思路、分清主次,确定“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③的方针积极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主抓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面对国内迫切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全面封锁的环境,他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布局,积极争取苏联援助,学习苏联经验,亲自制定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经验;面对城市农副产品严重不足将阻碍大规模经济建设,但如向农村征粮又将造成农民不满这一两难处境,他肩挑“黄色炸药”和“黑色炸药”①,通过反复比较,权衡利弊,最后采取又征又配的办法,并提出进口粮食,解决了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多年的问题;面对“大跃进”的严重挫折,他头脑清醒,积极建言,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实情,降低钢铁指标尽量减轻损失;面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他参与部署调整工作,通过进口粮食、精简职工、回笼货币、压缩基建、恢复农业等,扭转了困局,使国民经济步入正轨。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陈云积累了工作经验,历练了领导才能,成为共和国的“红色掌柜”①。

(三)在领导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谱写历史新篇

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求真务实、运筹帷幄,成长为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当党在徘徊中前进时,他以一个老革命家的高度责任感,实事求是地反对“两个凡是”,提出发展经济必须首先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领导平反了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冤假错案”,全面认真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拨开了思想迷雾,推动了历史转折。进入历史新时期,他凭借多年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积极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筹划布局,提议并成功领导了国民经济调整,最早系统研究计划与市场关系,表态支持安徽、四川等地试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提出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以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领导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铁腕反腐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

四、结语

从陈云革命奋斗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驾驭各种政治局面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力和政治担当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力的根本保证。陈云在领导民族独立的血雨腥风中成长为开国元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中领导完成经济奠基,在领导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谱写历史新篇。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开展和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担当的最好诠释。目前,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保持政治定力、守住精神血脉,保持政治忠诚、维护党的权威,投身社会实践,履行政治担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梁灏)

①《陈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1頁。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5页。

①《陈云年谱》(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7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5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42页。

⑥《陈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7页。

①《陈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7页。

②《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2页。

③《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7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9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31页。

②《陈云文集》第1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9页。

③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1935年10月15日)》,《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

④《陈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31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31-332页。

⑦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1935年10月15日)》,《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8页。

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温〈论持久战)》,人民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5/0826/c85037-27520496.html。

③《邓力群文集》第2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第70页。

④《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0页。

⑤《陈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2页。

⑥《陈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⑦《陈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2页。

⑧《陈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2页。

①《陈云文集》第3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44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54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543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①《陈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7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640页。

③《陈云文集》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13页。

④《陈云年谱》(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79页。

①林庭芳:《陈云:共和国的“红色掌柜”》,《新一代》2005年第8期。

猜你喜欢

陈云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My plan for new term
陈云拒礼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