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19周桃红
周桃红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还应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已经成了教师首要任务,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举措。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面临的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完善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性
1.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思维品质中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比如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有些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明显不足,增加了下一阶段学习的难度。然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片面极端的思想状态,使其透彻地分析地理问题、地理要素,从而做出快速、准确的解答。
2.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当前社会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技能与知识水平,还应具备正确的思想。因此,要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地理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外,还应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以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例如,在教学人口的分布和城市主要特点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創设情境,让学生熟知相关的气候、地形、城市历史、人口分布等要素,将所有知识点串成一个知识链,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进而促进知识的迁移,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意义
首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其次,培养综合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背后的思想、观点、精神,以便拓宽学生视野,使其更加深刻地了解各种社会现象,形成完整的思维与知识体系,这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途径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本文所涉及的思维结构理论核心内容主要指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将综合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与划分。一般情况下,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学生的思维主要分为五种类型。思维混乱型,具有该种类型思维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处于无结构状态。单一片面型,具有该种类型思维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多数不够全面,不具有涵盖性,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只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进行内容构建。多项杂乱型,与单一型的思维相比,该种思维的结构更加多样化,所涉及的面也更广,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处于毫无关联的状态。综合结构型,具有该种类型思维的学生能够对多个重点进行梳理,并且建立正确的关联。拓展抽象型,具有该种类型思维的学生不仅能够对现有的知识内容进行层次性梳理,并且还能够进行带有拓展性质的思考。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阶性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思维模板的复制粘贴,整体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最大的思维潜能,而不是限制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与进步。对于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主要指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自身观念去认知与学习地理的有关知识。地理综合思维与思维结构理论共同关注的要点在于综合在整体思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这也就凸显出思维结构理论在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必要性。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时间、不懈地坚持与努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在不同教学环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与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层级特征,做到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进步。
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具体策略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趋于成人,却又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区别,常常受家庭、社会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应当鼓励、肯定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得综合思维的提升。例如,在关于亚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万里长城、泰姬陵、日本富士山等,通过这些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加形象地掌握亚洲的概念。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整合有关亚洲的地势、河流、降水量、气候等相关环境要素,提高自主整合知识的能力,锻炼综合思维。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地理教师在教学时通常依靠教材、黑板等传统方式,虽然完成了知识的阐述与传授,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完整地表达知识内容与结构,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让其了解知识背后的情感与思想,拉近个体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快速地掌握教材知识点,促进综合思维的培养。在思维结构理论方面,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理论支撑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情景认知理论、问题教学理论以及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于此,作为教师,要在原本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融入相应的教学方式与内容。除此之外,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具有涵盖性、典型性以及整体逻辑的完整性。例如,教师在介绍日本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工业、农业等,让学生自主分析日本独特的地势——“岛国”对各领域发展的优势与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日本贸易经济的发达,了解日本基本国情。
例如,在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教学中,针对以色列地区水资源开发方面的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以色列的水资源。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以色列未来农业的发展走向进行有依据的创想,推导水资源的变化可能会对以色列经济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以色列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核心的典型国家,这也为周边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一地创设教学情境是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还要利用提问促使综合思维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3.实现课堂问题链条化,促使学生形成综合思维。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与传统教学方式与观念相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更加提倡学生能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单一的问题并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综合思维。
在关于以色列水资源问题方面可以构建如下带有引导性的问题链。首先提出关于以色列水资源的关联问题与拓展问题,如:以色列为什么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其关联问题就是:以色列水源短缺会对该国产生哪些影响?拓展问题是:怎样才能解决以色列的缺水问题?再如:以色列农业发展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关联问题是:该发展困难对于国家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哪些?拓展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形成进行引导,使三种问题处于相互渗透的状态。
4.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拓展综合思维。
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当结合趣味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高效掌握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例如,教师在介绍有关澳大利亚的内容时,可以展示相关的地形、农业、牧业等,让学生认识因地制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还可以组织小组探究活动,探索“为什么澳大利亚的绵羊可以由29只发展到1.8亿只”,这样,既引导了学生深入探索教材知识,又促进了其综合思维的发展。
综合思维的培养是初中地理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将其与地理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大局观念,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发展需求。另外,综合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多渗透、多总结、多反思,丰富现有教学设计与内容,以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进而促进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1555019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