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

2022-03-19黄劲松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好人预设意义

黄劲松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线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一、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生活化的课堂,开展探究、合作学习,让有意义的学习真的发生。而情境的创设,重在选材的精致、精当,让知识的传授与学习,都在有效的情境中实现并升华。

一次,我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那就需要我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完成无障碍沟通。所以新课伊始,我就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猜我的名字。我随意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松树的简笔画,配合简单的文字描述“有力气”,要求猜一个人名。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真没想到,我的名字被一名男生一口道出,那欢快的教学氛围自然就出来了,这就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课伊始,学生对老师感兴趣了,自然就对这节课有期待了。兴趣与好奇使然,学生自然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意义的学习就这样顺利起航了。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有关与人为善的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我仍然采用猜谜的方式让学生猜出“中国好人榜”名单,然后引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本地的“中国好人”。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对好人的事迹有了了解。然后,我从视频中挑选素材,重新整合,设置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善、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因为有了生活化课堂的营造,有了教师、学生角色的正确定位,学生很快就融入了故事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了课堂教学。

三、精心设问,有效追问

一节好课中,设问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合理性、层次性与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切入点要小,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问题的抛出要时机恰当,让学生愿意说,有说话的欲望;问题的追问要有探究性和拓展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拓展已有的认知,最终自主生成结论。这样的设问和追问,应该才是最有效、最有价值的提问。

我在突破“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信”这个难点时,通过适时地追问,在不经意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不同观点在相互碰撞中有了交锋。因为每个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必然在交流、质疑、升华中有了自己的感悟,最终的课堂生成也就水到渠成了,有意义的学习也就真正做到阔步前行。

四、教学需要留白

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除了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完成必要的教学设计外,还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中的自然生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前要结合授课对象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还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学会“留白”——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留一点时间,让學生谈谈。尤其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产生冲突时,教师千万不能拘泥于预设的答案不放,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善于捕捉这些动态的场景,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结论最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

例如,在教学与人为善的相关内容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加工和整合,打破了原来的编排顺序,用“中国好人”的典型事例贯穿全文,使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呈现更加简单有序。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最终达到德育提升、自觉践行的目的,我在教学中特意设计了“善行大搜索”的活动,让学生现场说说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抛出话题后,我没有立即要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思考。

总之,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3053500589247

猜你喜欢

好人预设意义
好人就在身边
西游新记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诗里有你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