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与行,德与学
2022-03-19顾倩倩
顾倩倩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与品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些知识较为抽象,使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与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学习,在主动实践中提高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堂:丰富課堂形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有教师“讲”,只用课本“灌”,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单元内容,选取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小品的形式将其演绎出来。学生们合作分工,有的扮演脱离集体的角色,有的扮演与集体融洽相处、具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角色。在表演结束后,学生各自发表对于两种角色的感悟与总结,表达对“我与集体共成长”以及“集体荣誉感重要性”的领悟。
教师还可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等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校内:在实践中落实理论知识,以德服人,严于律己。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按照学生发展需求,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学科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时,教师可以开展活动,让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打扫卫生、值日等,或者班级之间以其他形式相互帮助。同样,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觉担任校园秩序监督员,监督食堂排队秩序,巡视课间眼保健操,在校门口登记迟到、早退、逃学学生姓名,自觉清扫公共场所垃圾,监督各班卫生情况等。学生作为主人翁,身在其中,会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德服人。诸如此类,教师可以将一些有情境、有寓意的课堂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与品行,团结互助,友爱相处,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2.校外:在生活中探究政治学科价值,提高品德与素质。
教师不能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转移,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作为真正的参与者,投入到活动中去。
教师可以围绕课题,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使其能够用敏锐的眼光看清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问题与现象,在亲身经历中独立自主地处理个人与同学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时,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使学生深入社区,参观社区图片展,体会社区人民的丰富生活,从基层感受到民主,了解居民自治制度和民主管理的相关内容。学生根据对社区的观察,分组搜集生活中的相应素材,并在返校后为同学们详细分析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这样的教学活动新颖有趣,能将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也能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民主。
除了针对课堂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垃圾分类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公共场所的意见和需求并想办法解决居民矛盾,满足居民需求;带领学生调查社区养老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探望节假日无子女陪伴的老人;等等。
落实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先导。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贴近生活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深入探究学科价值,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品德与政治素养。
总之,教师应该结合课程要求和目标,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将其与教学内容联系的同时,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世界,学以致用,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36515019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