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

2022-03-18董丛崔琳

健康之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干扰影响

董丛 崔琳

摘要:目的 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液标本4 ml,均分为两份(各2 ml),一份做溶血处理,为溶血组;一份不进行溶血处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白蛋白(ALB)、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血组溶血组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高于对照组,尿酸(UA)、血糖(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溶血现象的发生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在生化检验期间需加强管理,积极预防溶血发生,以提升检验准确率。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干扰;影响

生化检验为现阶段临床常用检查,通过生化检验项目可辅助诊断疾病类型,帮助医生更好地对临床病症进行诊断鉴别,以及评估疾病的预后。但在生化检验操作中,血液样本可能会出现溶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溶血现象指的是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溢出,多种因素都能引起这种现象的发生,如采血过快、血液样本采集后放在温度过高或过低处、离心处理转速过高、水浴温度过高等[1]。溶血现象会导致血细胞破坏,血细胞一旦被破坏,其中红细胞等会释放出某些胞内成分,对血液指标检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探究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针对性防范措施十分关键[2]。本研究以健康体检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液标本,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9.57±6.24)岁。纳入标准:(1)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认知能力无异常,可正常沟通;(3)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合并免疫系统疾病;(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5)患有精神疾病[3]。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作为血液样本,分别置于2支肝素抗凝管中,每管2 ml,分别纳入溶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将血清样本收集好后小心保存,不能使细胞受到刺激,然后进行离心操作,小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溶血组进行人工方法溶血,离心后分离溶血血清。两组离心转速均为3500 r/min,时间为10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化检验指标差异相关生化指标内容。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5.0。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各生化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ALB、LDLC、HDLC、APOA、APOB、TC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血组TP、ALT、ALP、LDH、CK、AST、BUN、CRE水平高于对照组,UA、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干扰与影响因素。血液样本出现溶血现象之后,红细胞中的成分会进入到血清当中,与血清中原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对医师的判断造成干扰,可能会导致疾病诊断失误或治疗不当,从而增加医疗风险[4~6]。溶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1)注射器和容器未充分干燥、清洁;(2)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淤血过久;(3)针刺次数过多,导致组织损伤过多;(4)抽血速度过快或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5)抗凝血混合过程中振荡力度过大;(6)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将针头取下,血细胞于压力作用下通过针头;(7)血液未完全凝固前用力振荡;(8)静脉采血操作中,为增进血流速度而对采血部位过度挤压;(9)血液标本运送中过度振动或挤压等;(10)生化检验使用的设备、仪器存在一定问题,未定期检查、维修;(11)检验人员的检验方法不合理,或仪器操作不规范;(12)检测过程中血液样本存贮环境温度较低,或存放时间过长。由此可见,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样本采集、运输、分离、检验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引起溶血现象,虽然当前临床生化检验操作已逐步规范化发展,但仍难以完全规避溶血现象的发生[7~8]。因此,为了有效保障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溶血的因素,减少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溶血组TP、ALT、ALP、LDH、CK、AST、BUN、CRE水平高于对照组,UA、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溶血现象会对多项生化检验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升高或降低趋势各异。主要原因是:血细胞中AST、ALT的含量远远高于血清,溶血现象发生后这些物质溶出使检测值高于真值;样本溶血后,大量Hb中的珠蛋白释放,参与TP反应,使TP值假性升高;红细胞中不含CK,但溶血后红细胞中的腺苷酸激酶释放到血清中,使ADP转化为ATP,ATP参与CK反应,导致了CK值的假性升高;溶血后红细胞中物质进入血清,抑制了UA、GLU的反应,因此导致UA、GLU值降低[9]。

在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为规避溶血现象影响检验结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第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不宜扎得过紧,且需控制时间不要过长,以1 min以内为宜;避免拍打采血部位,尽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保证采血器具的清洁、干燥、无菌,正确使用试管,在血液注入真空试管过程中控制好速度,以免速度过快出现气泡,增加溶血风险。第二,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采集完血液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将样本送到检验科,以确保样本的新鲜性。标本存储时间较长,其质量易受到血细胞的代谢活动、微生物降解、光学作用等因素影响,增加溶血风险,降低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第三,优化标本签收制度。在发现不合格样本时,需及时对问题样本做好详细登记,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对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解释。若不清楚问题标本出现原因,需主动分析是否与运输、采样等环节有关,及时提出解决办法。第四,完成血液样本采样后需与血清分开保存,防止因冷冻引发溶血现象。第五,确保进行生化检验的器械符合标准。在临床检验人员发现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时,需第一时间上报,并通知相应科室重新采集血样,以确保检测准确性与可靠性,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10]。第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加强采血与检验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提升其对溶血危害的认知;合理使用检验器械,定期维护保养,规避器械引发溶血。

综上所述,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存在一定影响,为减少检验结果误差,需强化生化检验质控管理,合理规避溶血发生,以提升检验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盛明.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8):238-240.

[2] 蔡存会.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07-1309.

[3] 刘海英,卢惠文,游红,等.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观察分析[J].江西医药,2021,56(5):587-589.

[4] 葛丹红,方慧玲,林斐然,等. 模拟急诊生化标本不同仪器检测效率比较[J]. 检验医学,2022,37(8):766-771.

[5] 邹春霞,刘琴,王玲萍,等.Biolis 30i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初步评价[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22,32(1):136-138.

[6] 蔡存會.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07-1309.

[7] 王海芳.浅谈临床生化检验溶血现象的干扰和影响[J].健康之友,2022(3):47-48.

[8] 孙丹丹,秦绪珍,童飞,等.血清样本溶血、黄疸和脂血对3种检测系统9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干扰评估[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1):46-51.

[9] 耿芹.溶血对临床免疫和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和作用研究[J].健康之友,2021(15):136.

[10] 王波.研究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2):271.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干扰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科学处置调频广播信号对民航通信干扰实例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