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特殊教育研究的意义、问题及建议

2022-03-18郝文武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残疾人儿童农村

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了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大爱无言、无私奉献,使众多城乡特殊儿童受到特殊关爱,但还有许多乡村特殊儿童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关爱。为使人间大爱更好温暖乡村特殊孩子,特殊教育研究既要研究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也要研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及其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施建设等政策,做好政策咨询、舆情调研、舆论引导;既要研究先进经验,也要研究扶贫帮困,关爱更加特殊的乡村特殊儿童;不仅应大爱有言,而且要大声疾呼。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振兴乡村教育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贵州、内蒙、山西、湖南、江西、河南、山东、广东、黑龙江、吉林、重庆、江苏、四川、广西、安徽、浙江、河北等22省市区150多个县700多所学校进行调研,与县市领导座谈普通基础教育发展同时,了解特殊教育情况,深入考察广东佛山市顺德启智学校、中山市特教学校和深圳市元平特教学校,吉林永吉县永吉特教学校,陕西横山区特教学校,四川广汉市特教学校、永川区特教学校,江苏宿豫区特教学校,江西全南县特教学校,青海玉树州八一孤儿学校,陕西清涧县下二十里铺随班就读小学等,再通过网络调研分析,对农村特殊教育发展和研究的思考。

一、国家政策对发展农村特殊教育的重视和规定

我国特别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根据国家宪法和1951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就创办了聋哑学校。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教育法都对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残疾人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都对发展特殊教育有明确具体规定。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对发展农村特殊教育提出具体要求。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同步实施义务教育。2001—2009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中央编办、中国残联等八部委联合或分别颁发的《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2010 年) 》《“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等,都提出加强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30万人口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要求。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农村特殊教育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和公益普惠性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体系,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措施;落实发展农村特殊教育和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七项重大项目。《纲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

2014年、2017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七部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把推进农村特殊教育事业作为重点,提出农村特殊教育事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把推进农村特殊教育的全纳教育、随班就读、普特融合,普及与提高结合、补短板、兜底线、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尊重差异、多元发展,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作为具体原则。指出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殊教育条件保障机制和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了强力推进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特别强调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的县(市、区),不得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

残疾人事业有不同方面,特殊教育是重要部分。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5年、2016年国务院先后颁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城乡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收入和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和城镇残疾人生活还十分困难,就业还不够充分,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城乡残疾人的康复、教育、托养等基本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需求,专业服务人才相当匮乏。“残疾人群体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残疾人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补上残疾人事业的短板,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7年国务院颁发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进一步强调特殊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提出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的原则。特别强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职能,提出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设想。指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应承担:指导、评价区域内随班就读工作,为承担随班就读的教师提供培训,派出教师和相关专业服务人员支持随班就读;为接受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辅导和支持;为残疾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供咨询等工作。特别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区市政府应根据残疾人教育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支持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相关院系或专业,培养特殊教育教师。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

二、推进和研究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特殊教育既是专业,需要专业人才的科学谋划、全面深入研究和不懈精心实践,更是事业,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和大爱,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事业和大爱,国家的强盛、党和国家的重视和科学谋划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根本。特殊教育工作者既要大爱无言,为特殊儿童的学习、矫正、医治、康复做好服务,也要研究特殊儿童身心特点,研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及其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施建设等宏观政策,要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好咨询研究、舆情调研、宣介和舆论引导。受教育权首先是一种政治权利,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权利和城乡公民受教育权是人人平等。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和教育条件的差距,城乡儿童实际上很难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乡普及义务教育水平大约相差15年。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但城镇化使得乡村人口和学生、学校减少,使得乡村学校不仅存在好不好的差距,也存在有没有的差别。为了使城乡孩子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国家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合理农村学校布局、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解决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上学等作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现代化的重要问题。通过多年努力,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绝大多数城乡学校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农村学校教育条件明显改善,正在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少数地区正在积极推进以乡村小规模学校为主的少数城乡学校的基本均衡发展。

“普九”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任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也是特殊教育的目标、任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农村特殊教育不仅不同于城市特殊教育,也不同于普通基础教育及其义务教育,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乡村的特殊教育发展更是不同于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特殊教育。农村和贫困地区如何推进特殊教育发展都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农村特殊教育及其学校发展滞后,随班就读、普教融合和小规模学校特殊教育急需同时解决许多基本和现实问题。中小学普通教育自古就是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但特殊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农村特殊教育起步更晚,一些人口未达到30万的山区县市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如果上学就只能随班就读,或者在普通学校的特设班就读。随班就读、普教融合究竟是不得已,还是对特殊儿童成长是一种好办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它肯定与完全普通班和完全特教班的教育教学及其教师素质、学校生师比、教育教学设施有不同要求。对可以自理生活的特殊儿童主要是教育问题,但对重度残疾特殊儿童,就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有保育、保养和康复等问题。许多乡村小规模学校既没有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也没有特殊教育专业设施。学校及其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都存在,特殊教育学校更加突出和急需解决。但普通教育研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和建设及其教师编制和生师比、全科教师培养都有许多研究,学前教育研究对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及其教师素质、需求和培养供给,职业教育研究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都有许多研究,而特殊教育研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很少,或者基本没有。

第二,农村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短缺既有工资待遇等吸引力问题,也有学校培养数量不足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殊学校建设及其教师队伍、设备设施建设与普通中小学教育一样都已达到或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但经济欠发达农村无论是特殊学校还是随班就读、普特融合的专设班,专业教师都还严重不足。不仅盲聋哑专业教师短缺,而且康复医治教师更加短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现代化,根本条件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发展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乡村教育振兴和现代化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多年来,国家通过提高农村和乡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通过公费师范生教育、特岗教师、对口支援、城乡教师交流等措施,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显著成效。为了落实国家的这些重大措施,普通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对为何、如何推进这些重大措施的落实及其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都有许多研究。但特殊教育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很少,对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究竟需要多少专业教师,总量和专业结构、短缺现状的研究不多,甚至没有。《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的创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也没有相关研究。

第三,做好国家规定的对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工作有更多需要解决和研究的复杂问题。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原因可能有,儿童或成人重度残疾无法到学校上学;家长不愿让别人或社会知道孩子有残疾送孩子上学;就近入学没有学校,山区交通不便,小规模学校随班就读没有住宿照顾;家庭担心学校不能很好照顾孩子等原因。送教上门不仅对学校工作和教师的爱心、专业、编制等提出不同要求,而且规模性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做好这项工作的办法和困难又很不相同,只有一两个教师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做好这项工作有很大困难。特殊教育研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很少。

第四,公办、民办相结合推进普惠性特殊教育发展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但它在不同地区、学校的落实又有不同特点。在规模性专门特殊学校,国家为入学特殊儿童年人均投资多于普通中小学许多倍的经费能解决学校建设的许多问题,但在小规模专门特殊学校,在随班就读和专设特殊教育班、就学人数很少的规模性普通学校,特别是对小规模普通学校很难完全甚至基本不能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的普惠性、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区别,不仅对为国家提供咨询服务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为广大民众了解和支持特殊教育,解决一些民众由于不了解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而上学无门问题也有重要意义。但特殊教育研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不多。

第五,农村特殊教育发展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短板和重点。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提高的城镇化率达到60%多,但全国还有9—10亿人口在农村。即便以后城镇化率达到70-80%,全国还有7—8亿人生活在县城和乡镇、乡村等农村教育覆盖地域。[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没有农村教育现代化也没有整个国家教育现代化。“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3]大力发展农村特殊教育,对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特殊儿童幸福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三、特殊教育研究对农村特殊教育政策研究缺失的实证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都是党和国家特别重视的同一层面的重要问题,与学前教育研究相比,特殊教育研究近5年在《教育研究》发表论文总量和政策研究数量明显较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都重视普惠性和农村教育,但特殊教育研究对普惠性和农村特殊教育的研究比学前教育研究对普惠性和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明显较少。2019—2015年5年在《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中,学前教育研究共23篇,其中政策研究19篇,明确为农村和乡镇、西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5篇。特殊教育共5篇;其中政策研究2篇,没有一篇有关普惠、农村、随班就读、普特结合的政策研究。2019年学前教育8篇,其中政策研究6篇;特殊教育1篇。2018年学前教育3篇,其中政策研究2篇; 特殊教育1篇为政策研究。2017年学前教育7篇,其中4篇政策研究;特殊教育没有。2016年学前教育4篇,其中政策研究4篇;特殊教育2篇。2015年学前教育3篇,其中政策研究3篇; 特殊教育1篇为教师胜任力研究。

近5年《教育研究》发表学前教育政策的17篇, 其中普惠性和农村学前教育7篇。幼儿园或学前教育质量评估11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3篇。教学和学术研究6篇。近5年《教育研究》发表特殊教育研究5篇。

《学前教育研究》设置学前教育管理和政策栏目,本栏目2017-2019年3年发表政策性论文共45篇,占本期刊3年发文总数约13%。2019年包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文章多篇,共计19篇,占发文总数约16%;其中普惠性和农村学前教育7篇,学前教育管理7篇。2018年12篇,2017年14篇。

关于特殊教育研究的专业学术刊物有《中国特殊教育》和《现代特殊教育》。《中国特殊教育》是特殊教育研究领域的综合性、权威性刊物,它发展的成果不仅表明特殊教育研究的水平,也表明特殊教育研究的倾向性和社会影响广泛度。《中国特殊教育》没有设置特殊教育政策栏目,2017-2019年3年发表政策性论文20篇,仅占3年发文总数的4.3%;其中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的5篇,研究涉及农村随班就读3篇,没有一篇明确研究农村特殊教育的。

采用标准检索的方法在中国期刊总库查找到与“特殊教育”主题有关的 1033 篇相关文献,对其中850 篇文章中的3636 个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发现,其中49 位高频关键词除特殊教育外,前10位排序是: 全纳教育、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特殊教育教师、美国 、教育公平、对策、残疾人,[4]也没有明确农村特殊教育的研究。

四、特殊教育研究更加关注农村特殊教育研究的几点建议

第一,特殊教育研究要处理好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大爱无言与大爱有言的关系

特殊教育工作者既要大爱无言、大爱无疆、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关爱、教育特殊儿童,为特殊儿童的学习、矫正、医治、康复做好服务,也要研究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要充分认识和研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及其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施建设等宏观政策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好咨询服务、舆情调研、宣介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为了扶贫帮困,更加关爱乡村特殊儿童,使天上人间大爱尽快温暖乡村特殊孩子,不仅要大爱有言,而且要大声疾呼,做好农村特殊教育发展宏观政策研究,使农村特殊教育事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特殊教育研究要深入农村做好全面系统调查研究

特殊教育事业是党和政府、广大基层特殊教育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实践,甚至是特殊孩子家庭的实践。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城市乡村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有不同特点。特殊教育要做好政策咨询服务和社会舆论引导就必须走出书斋、走出城市,深入农村及其乡村学校、社会做全面系统调查研究,使特殊教育政策和理论研究符合特殊教育实践需要,有效指导、引导和推进特殊教育实践发展。

第三,特殊教育研究要加强国内外特殊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阶段不同,特殊教育的制度、道路和阶段可能不同,但也有可以比较的层面和发展水平的共同特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中国特殊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特殊教育就既要研究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又要全面深入研究世界发达国家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过程、方式和经验,要开阔视野,了解差距,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最高水平、先进水平目标,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推进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

第四,做好特殊教育研究要加强特殊教育研究队伍建设

做全面深入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主要是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家学者的任务,但我国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家学者人员较少,并且都承担繁重教育教学及其研究任务,长期进行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有许多困难。为了加强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必须加强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和科研队伍建设,较大幅度扩大特殊教育教学研究队伍,把加强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和科研队伍建设也作为特殊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任务和目标。

猜你喜欢

残疾人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我骄傲
六一儿童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