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其路径

2022-03-18刘海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陈岛红色精神

■刘海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大陈岛垦荒精神发源于浙江台州,其核心内容“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是由胡耀邦、习近平两任党的总书记先后提炼概括和肯定的,具有非比寻常的政治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积极响应党在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主动作为,将大陈岛垦荒精神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对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与红船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继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承发展,不仅曾亲自登上大陈岛视察,还两次给垦荒队员以及后代回信,称老垦荒队员是最可敬的人。浙江台州作为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发祥地和实践地,积极弘扬新时代垦荒精神,不仅专门成立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还将其升华为台州城市精神,鼓励大家争做新时代的垦荒者,在各行各业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指引,以舍我其谁的态度,敢为人先,奋力拼搏,创造民营经济新辉煌。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正确把握大陈岛垦荒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明晰二者关系,既有助于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历史人文优势,又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第一,大陈岛垦荒史是一部心怀祖国的热血青年远离家乡、奉献荒岛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创业史,这些年轻的垦荒队员所铸就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不仅催人奋进、鼓舞斗志,垦荒故事也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因此,大陈岛垦荒精神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精神动力。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承起载体性作用,切实保障了垦荒精神的落地与践行。第三,大陈岛垦荒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目标一致,都将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因此,二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具有相互融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2]大陈岛垦荒精神正是千千万万红色精神中闪耀的一颗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纪念垦荒历史的红色价值、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现实价值,更有在新时期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垦荒者的育人价值。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红色价值

第一,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红色精神价值。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延续,与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共同构成了浙江的“红色根脉”,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红色精神价值。

第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红色历史价值。65年前,第一批垦荒队员自愿告别亲属、毅然登上荒岛,只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发挥价值,并未考虑海岛的荒凉、垦荒的艰辛以及具体收益,他们青春无悔的动人事迹不仅改变了荒岛,更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红色传播价值。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的努力,陆续解决了中国人民“挨打”“挨饿”的现实问题,在新的征程中,要着力解决“挨骂”的问题,这不仅需要人为的主观努力,还要客观存在的史料及各类具体数据予以支撑。大陈岛垦荒精神作为地方红色文化,值得被更多的人学习,是宣传形象的良好素材,具有很好的传播价值。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现实价值

第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加强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深入研究,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用垦荒精神凝神聚力、强化精神支撑,塑造充满正能量的精气神,更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性,为思政课程以及课程思政提供良好素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提升品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提升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效果。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不仅要入耳、入脑、入心,更要立心、强心,使其成为锤炼品格、激发斗志、永葆初心的重要法宝。作为这一精神的发源地,传承和发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高校的职责所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垦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使高校师生深入学习领会垦荒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精神实质,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也能推进大学生以垦荒精神为指引,锤炼品格、强化内心,使其成为激励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助推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新时代垦荒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三)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育人价值

第一,感念历史,致敬老一辈垦荒者。65年前,垦荒队员们告别朝夕相处的亲人,登上荒岛挥锄开垦,为祖国东海奉献了炽热青春,涌现出无数可敬可佩的垦荒楷模和感人至深的垦荒故事。这些楷模与故事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淹没,应被后人学习、纪念、缅怀。尽管现在的高校学生与垦荒队员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他们的爱国情怀、奋斗拼搏、青春热血却能跨越时间的界限,打破陌生的藩篱,深深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新一代的“垦荒者”。

第二,接续奋斗,争做新时代垦荒者。垦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与感念,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在新时期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发挥垦荒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使学生充分吸收垦荒精神蕴含的奋斗、奉献、创新精神,使之成为学生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强劲精神激励与披荆斩棘、战胜困难的有力精神支撑,不仅助推垦荒精神立心,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心。

三、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社会矛盾交织叠加,有许多领域亟需垦荒精神凝聚人心,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切实、高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二者融合的实现路径,使垦荒精神真正达到汇聚力量、强化内心的效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

(一)坚守第一阵地,融入思政教学

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学的第一阵地,推动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将其融入包含专业课在内的多种课程中,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其他专业课程为辅,一体两翼、两翼各有侧重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课程中形成连贯、缜密的逻辑体系,真正使学生心有所悟、融会贯通,进而身体力行、指导实践。

2021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垦荒队员登岛65周年。在这一极具纪念意义的年份,思政课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深入挖掘素材、加强宣传教育,将垦荒队员面对资源匮乏的劣势,开拓思路、勇于探索,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兴办乳品厂、水产品加工厂等加工业,极大增强了大陈岛生产力的事迹与精神进行研究,努力打造思政“金课”的同时,提升教育效果,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接受与内化的创新之路。

(二)增强文化浸润,融入校园文化

第一,将垦荒精神寓教于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校园,从学生视角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垦荒精神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性,突显学生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校园活动中了解垦荒的时代背景、感受垦荒队员的爱国热情,真正理解从震惊世人的“大陈浩劫”到闻名遐迩的“东海明珠”大陈岛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垦荒队员不畏艰险、不等不靠的艰苦创业,继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垦荒精神,塑造品格、强化内心。

第二,加强隐形教育,营造具有垦荒精神的校园环境。大陈岛垦荒精神既能反映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着人民的价值追求,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融入校园文化,对学生隐形教育有良好效果。如:在校园文化标语、展览海报以及雕塑建筑等物质载体中融入垦荒精神内容;在学校网站、公众号、微博中开辟红色专区展示垦荒历史及垦荒精神,打造极具垦荒精神的校园氛围,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受众认同

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教育。通过短视频APP、动图以及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大陈岛垦荒精神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认同感,强化垦荒精神影响力,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3]。当今时代,网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展开线上宣传,号召学生争当“垦荒宣传员”,在网络中点赞、评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垦荒历史、学习垦荒精神。

第二,区分学生群体,提高垦荒精神不同受众认同感。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地域、不同来源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可在新生入学时,利用调查问卷展开摸底调查,对于外省及省内不了解垦荒精神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入大陈岛垦荒精神相关社团;对于大一、大二学生,以普及教育、课堂教学为主,对于大三、大四学生以巩固内化、实践教学为主。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使学生认同大陈岛垦荒精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赓续垦荒传统,培育垦荒新人

第一,赓续垦荒传统,培育垦荒新人,要以艰苦创业为基。新时代大学生传承艰苦创业优良传统,用实干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坚持垦荒精神立心,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坚定道路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将垦荒精神学深悟透、力践笃行,努力走好新时代垦荒路。

第二,赓续垦荒传统,培育垦荒新人,要以奋发图强为桨。“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垦荒精神是垦荒队员几代人一鼓作气、接续奋斗的思想结晶。他们的奋发图强如同船之双桨,是向前行进的动力与底气,而这种攻坚克难、永不放弃的精神跨越时间和空间,指引高校师生完成属于自己光辉的垦荒使命。

第三,赓续垦荒传统,培育垦荒新人,要以无私奉献为舵。“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垦荒队员担负着垦荒戍边的责任与使命,在象征着垦荒精神的巨轮里,如同英勇顽强的舵手在大海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新时期大学生应永立垦荒之志、接续垦荒之力,以垦荒精神立心为引导,以无私奉献为初心,献身事业、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能量。

第四,赓续垦荒传统,培育垦荒新人,要以开拓创新为帆。船欲远航先扬帆,人欲成事重创新。新时期的垦荒人在防疫过程中率先向全国推出“健康码”、首创“五色疫情图”,充分利用无人机、“AI+云技术”的热成像体温检测为科学精准防控疫情贡献科技力量。

猜你喜欢

陈岛红色精神
全球首条35 kV 低频海底电缆入海
论大陈岛垦荒精神形象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