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视域下讲好党史故事的三重维度

2022-03-18齐永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党史中国共产党

■齐永佳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建设史,其中不乏饱含着革命精神的党史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教育,他特别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通过党史培育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1]高校思政课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必然应当深刻思考如何讲好党史故事,通过党史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价值观,切实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一、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价值旨归

讲好党史故事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目标与价值取向方面趋向一致,高校思政课由于是传播国家政策方针的主阵地,理论性较强,易形成枯燥乏味的气氛,缺乏吸引力,而利用党史故事则可以很好地填补这一空白之处。讲好党史故事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实现思政课新目标的现实需要。

(一)讲好党史故事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需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而高校是主渠道发挥积极作用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等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党史国史的探究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齐,牢固树立为党为国不懈奋斗的决心与担当,其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课程价值与时代价值。但一味简单地灌输党和国家的历史及各项政策方针使得理论性较强成为高校思政课的突出特征,高校思政课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却忽视了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当前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蜂拥而至,各类信息纷繁复杂,社交网络铺天盖地,仿佛无时无刻不被大众传媒包围着,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对比之下,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传统课堂知识讲授,学生很难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自然就成为了“低头族”,逐渐沉浸甚至迷失在虚拟世界里。如何使大学生从“低头族”成为“抬头族”乃至成为“点头族”,百年党史赓续着红色记忆,饱含的丰富故事或许能够给予答案。高校思政课中关于党史国史的内容偏向于抽象理论阐释,缺乏具体事例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选择不同的经典的党史人物事迹进行补充说明,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丰富教学方式,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继而结合事例提出问题引发大学生的思考,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二)讲好党史故事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教育职责,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团结带领伟大中国人民进行艰苦革命斗争进而建立新中国,实现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形成政治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层面上,高校思政课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特征,课堂内容以繁琐晦涩的理论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将理论知识与个人发展产生联系,如果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学生甚至可能会对个人与党和国家的关系产生疑问,这样的认知水平无法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党史故事,以精炼的党史故事为抓手,充分发掘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与高尚人格,与课堂内容高度契合,丰富学习素材,打破高校思政课抽象单一的理论学习局限。通过百年历史长河中生动鲜活、贴合实际的事例吸引学生产生同理心,拉近课堂与大学生的距离,消除大学生对历史的刻板印象,引领学生感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涅重生,发自肺腑地对于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日益趋近世界舞台中央感到骄傲与自豪。党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与力量,是高校思政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高校思政课上通过讲好党史故事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在讲述党史故事的过程中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大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逐渐提升政治信仰,从而坚定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健康良好的个人品质。

(三)讲好党史故事是实现思政课新目标的需要

讲政治是高校思政课的根本遵循,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化、弱化。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强调高校思政课课程目标重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这一课程目标是由思政课鲜明的政治性决定的。高校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抓手,引领学生了解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向着国家需要的方向发展个人综合素质。就目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效果来看,伴随着思政课严谨的学理分析以及真理力量的推进,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普遍提升,但实践参与意识较弱,尚未达到增强使命担当的课程目标。党史中涵括大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为百姓服务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承继了历史与现实、延续了过去及未来,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目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对党的领袖、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的介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拉近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以故事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模范英雄的优秀品质,自主思考、深刻体悟故事背后蕴含的精神意义。通过鲜活案例以及个人事迹的讲述增强高校思政课的生动趣味性,将践行使命担当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建立连接,引导学生形成情感认同,促进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从党、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多方面理解和践行新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二、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具体内核

以高校思政课为载体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历史背景为抓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历史成就为重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一)以历史背景为抓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延续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民族精神的引领下已走过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地奋斗,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理应具备的教育内容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基础课程,也是最重要的课程。党史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讲好党史故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开展民族精神教育。高校思政课在理论授课方面,应在厘清党史故事背后的演变逻辑基础上讲述党史故事,不能忽视故事背后的理论逻辑,更要抓住故事背景如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因素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高校要把握党史故事教育资源,将抽象的思政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可感的党史故事中,使复杂的理论生动化、贴合实际。在讲述党史故事时,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和背景融入讲解,讲述创党历史故事背景中蕴含着的思想变革和社会使命的联结,引导学生在聆听故事过程中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结关系,感受到不同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历史特征的红色精神,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与中华民族艰辛历程,使学生在民族精神的灌溉下自觉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二)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1]。说明党史故事中的人物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清晰的历史框架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讲好党史故事一个关键节点就是要讲好党史人物。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史人物,形成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充分发挥党史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讲述这些党史人物具有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符合当下时代要求的价值观。一方面,要讲好党的历史上知名人物的事迹,无论是革命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牺牲的英雄亦或是新时代不懈奋斗的行业模范,都在党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延续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给枯燥的课堂知识讲授增添了独特的色彩。通过讲述党史人物的感人事迹,思考人物背后的历史因素,以光辉人物为节点串联起整个党史脉络,帮助学生清晰把握党的历史,深刻意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的汗水乃至生命换来的,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讲好党的历史上平凡人物的故事。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讲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默默奉献的平凡人物事迹,利用这些时代性强又比较贴合生活的人物进行优秀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意识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向他们学习,培养无私奉献、遵纪守法、正直善良的个人品格,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为学生在新时代如何为社会为国家添砖加瓦指明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他们道德品质的提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以历史成就为重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国家发展的不懈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历程,在国家危难时刻,外敌入侵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抵御在前,舍生忘死,拼死抵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安全幸福提供保障。此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誓死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爱国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因为无数的仁人志士坚持不懈的奋斗,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不可能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党史故事中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因此具有很强的优势。讲好党史故事,必须要讲好爱国主义,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探究历史成就背后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青年大学生必须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前提,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视角出发,在对国家和民族热爱的促进下自觉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奋力前行。

三、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创新路径

党史故事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素材,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党史故事应当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实践作用,提升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一)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加强思政任课教师的专业性

思政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党史故事的讲述效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必须发挥主力的作用,明确责任意识,在思想、理论、实践、教学等各方面不断探索突破,提升个人的专业性。首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责任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传播健康积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党史故事的关键力量。因此要从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刻认识到讲好党史故事的重要意义,为作为党史故事的讲述者而感到自豪。自觉肩负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全心全意教书育人。其次,在理论上扎实筑牢知识根基。社会不断发展,时代持续前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讲好党史故事的主要叙述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更新个人知识储备。自觉加强党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党史观,提升历史素养。做到常讲常新,始终保持讲好党史故事的吸引力。再次,在实践中树立典型榜样。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明德、树德和立德,持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知行合一,时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努力奋斗。最后,在教学上强化职业技能。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习惯直接给出结论,基本不融入情感,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令学生感到枯燥,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结合学生需求,强化教学技能,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党史故事的生动性以及情境性,全方位展示党史故事的内容精髓。

(二)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阵地仍在课堂,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者,应当在将党史故事融入思政课的同时创新教学形式,结合时代背景热点问题讲好党史故事。通过党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中国共产党历史本是鲜活的存在,党史故事具有灵活性,但如果现有的教学方法不更新,致使教师走进空谈道理的误区,对于讲好党史故事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讲党史故事,才能真正接近讲好党史故事的现实目标。一方面,要把党史故事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课前思政课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革命领导者的纪录片或影片创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历史阶段的具体情境,渲染红色革命气氛。再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经典歌曲作为音乐背景讲述党史故事,让学生都身临其境,真正认识到党史故事的现实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增强党史故事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应当丰富课堂形式,组织分组讨论或辩论,思政课教师可以课前给学生布置课题任务,课上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围绕当堂课的课时内容以及党史故事展开,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观点看法。学生在小组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对党史理论的学习,使党史故事与思政课教学相互促进,还可以在小组分工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的短板,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实践作用,提升高校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2]。这说明在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不能单纯停留在课本内容上,还需要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将理论知识不断地外化为实践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当前我国各类社会思潮摩擦碰撞,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迫切需要教育引导,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课堂上的教育引导和课下的实践参与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卓越贡献。高校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纪念馆或烈士陵园进行参观考察。与传统课堂相比,大学生们走进的不是教室而是循着先辈们的足迹,面对的不是黑板或幕布而是革命烈士们的点点滴滴。加深对革命先辈的了解,洗涤心灵,接受革命故事的洗礼,从而保证党史故事进入高校思政课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各类社团的作用,在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中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党史故事演绎、人物专题故事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党史故事中由倾听者转变为讲述者,寓教于乐,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爱党爱民的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可以以课后布置作业的方式组织学生了解调查自己家乡的革命英雄故事,使同学们在讲述革命英雄故事的过程中将个人与家乡、社会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