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训导师制的高职院校情感教育实践与探索

2022-03-18詹闽研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训导导师制辅导员

■詹闽研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城乡建筑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通过语言、行为等手段将思想情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施加给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感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情感教育涵盖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爱情教育、挫折教育等,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认知教育[2]。作为确保高校德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情感教育应在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加以体现,应伴随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高职院校情感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情感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高职院校往往过于重视认知教育,而忽略了教育所应具有的精神塑造和人文关怀的作用[3]。具体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传授学生课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只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健康情感情操的引导;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忽视了培养其情感的抗挫折能力等。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将情感教育融入了思政教育中,但思政教育的重点仍然是传授知识,在帮助学生掌握思政理论上下功夫,而不是对其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和培养。

(二)缺乏有效的情感教育机制和手段

由于情感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和我国高校通常采用的大班制授课方式,使其无法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大,且情感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使得很难找到一种标准通用又高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往往是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高层次的集体情感教育,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个人情感则缺乏引导,无法对学生各自的情感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4]。

(三)缺乏情感教育师资力量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课堂教学、指导实习实训等,负责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使是思政课教师,其工作内容也主要在于课堂教学。由于大班制授课的特性,使得教师无法细致地针对每个同学各自的情感特点进行引导,只能传授理论知识,属于认知教育的范畴。而处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一线的辅导员,虽然也承担着思政教育的职责,但由于一个辅导员往往要管理多个班级的学生,日常工作繁杂,也无法及时准确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

(四)师生难以建立情感教育所需的联系

高职院校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以课堂讲授、开班会的形式为主。教师与学生基本只有课堂上的接触,辅导员与大多数学生也只有在开会时才有沟通。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大多是属于一种单向的、面对集体的联系,缺少足够的互动[5]。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中小学时就对教师缺乏亲近感,这就使得师生之间关系疏离,难以形成情感纽带,阻碍了情感教育的开展。

二、训导师制的内涵与实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了全员育人训导师制方案。训导师制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践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的教育理念,每位符合要求的教职工结对若干位学生组成临时家庭。教职工作为临时家庭中的家长,在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中,以家长身份无微不至地关心家庭成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日常接触,言传身教,以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引领学生,以学识经验和人生阅历教导学生,做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学业成长的指导者、为人处世的辅导者[6]。

为确保全员育人训导师制的有效运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同时,还规定了训导师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新生入学期间训导师与学生组建临时家庭并见面认识、建立微信群与学生加强沟通、定期走访学生宿舍、每月组织一次家庭活动等。推行全员育人训导师制以来,专业教师改变了之前的只管教学不管德育的状态,立德树人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切实加强了教职工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训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提供了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

根据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全员育人训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规定,学校建立了训导师制的组织架构,明确了各部门职能分工。学生工作处下设“训导师制执行中心”,负责全校训导师制的落实与监督。院系一级设立“训导中心”,由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系训导师制的执行与协调,开展日常工作。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训导师制的实施、宣传、考核、方案制定、活动组织、经费保障等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二)弥补了情感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

根据全员育人训导师制的要求,训导师任职对象为全体在编在岗教职工(含行政人员),近三年内将退休的除外。组织人事处将训导师工作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奖励等体系。每届新生入学时,各院系都将提前做好训导师与学生分组配对工作,辅导员协助所带学生与训导师的对接。由于训导师制将行政人员与非思政教师也纳入了情感教育体系,并确保了制度的落实,极大地弥补了情感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

(三)推动建立师生情感纽带

在全员育人训导师制方案下,每名训导师所对接的学生数量在十名以内,训导师根据工作要求,和学生展开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座谈会、参观学习、户外郊游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这就给训导师与学生之间创造了足够的交往空间,使师生之间有条件进行深层次的沟通。训导师以校内家庭临时家长的身份,通过日常沟通交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等,并据此开展个性化的情感教育。

四、训导师制下的情感教育实践与探讨

(一)提高训导师素质,全方面引导学生

通过训导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训导师的人格信仰、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等会对学生的“三观”产生较大的影响。承担训导师职责的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和学生交往中注意言行举止,处处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具备了坚定的信念、足够的知识、崇高的道德,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具体来说,首先,训导师必须深入学习党中央精神,领会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强党史学习,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紧跟时代,关注时事新闻。这样才能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与训导师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训导师与学生的情感纽带作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思政教育融入训导师工作的情感教育之中,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

其次,训导师本身是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有着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学生常常会在相关专业领域向训导师寻求指导。因此,训导师必须坚持不断学习,通过参与集中培训、网络学习或是自学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挂职锻炼、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水平,以确保自己在专业领域上能够对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

最后,训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合格的训导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以德立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训导师要在日常言行中三省吾身,知行合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向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

(二)开展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根据训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要求,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沟通、下宿舍、家访和各类文娱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训导师工作的认可,促进师生情感纽带的形成。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增进了解的有效途径。训导师制的实施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手段,给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适合训导师带领学生开展或参与的活动有社会实践、参观学习、主题活动、各种比赛、户外郊游等。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的习惯[7]。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训导师带领学生走入社会、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1.组织参观学习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组织学生去周边的革命纪念馆、红色景点参观学习、了解党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组织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参观学习,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向学生介绍经验,树立榜样,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2.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重阳节时,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让学生体会老人的情感,培养敬老的传统美德。又如,在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时,开展缅怀先烈、不忘国耻主题活动,让学生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培养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提高爱国情感。

3.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如创新创业大赛、红歌比赛等。训导师参与学生的训练,增加与学生沟通接触的机会,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面貌,提升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

4.组织学生户外郊游,走进自然。当前,很多高职学生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影响专业学习和身体健康。训导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游玩学校周边的公园,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热爱自然等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

对于这些丰富的教育活动形式,训导师要勤组织、多实践,不断拓展,及时汇总经验,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人文氛围

校园里的人文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良好的人文氛围有利于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8]。校园人文氛围是多种因素的组合,例如班风学风的建设、文明寝室评比、文化艺术演出等。高职院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往往是辅导员起直接作用。辅导员根据学校规章制度进行班级管理,通过奖惩措施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寝室评比等评先评优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风气;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艺术演出,丰富课余生活,展示自我。由于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量大,其无法针对每位学生做出细致的工作,辅导员工作往往是把握方向性的问题,通过学生干部将工作任务和通知下发,由各班班干部负责本班同学的具体沟通和组织。实施全员育人训导师制后,训导师成了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第一人。由于每位训导师结对的学生数量较少,训导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这就弥补了辅导员工作的不足。

训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大多数是在校内进行,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例如,通过学校的花草树木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通过学校的建筑、雕塑、文化长廊等,让学生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的历史,提高认同感和归属感。

训导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学校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新生来校时,各院系的迎新晚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还能展示院系特色;鼓励学生积极报名运动会赛项,认真参与运动会方阵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组织学生参与或观看国庆时的主题演出,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热情。

训导师还应摆脱教师在学生面前保持威严、高高在上的陈旧思想。当前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个性,如果对学生只管教不谈心,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训导师应调整心态,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宽松的交往模式,尊重学生,真诚地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此外,训导师在班风学风建设、评先评优活动中也可充分发挥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优势,帮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情感教育环境。

五、结语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训导师制后,全体符合条件的教职工都须担任训导师,训导师结对对象覆盖所有在校学生。训导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引导,真正做到了全员育人,是对思政教育的有效完善。由于训导师数量充足,每位训导师结对的学生人数较少,使训导师能够做到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对高职院校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训导导师制辅导员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黑子,对不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守护春运路 每天工作12小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