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级英语》教材局限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2-03-18邹其彦
■ 邹其彦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外贸学院,重庆 401520)
教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应该体现人类知识文化的精华;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应该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意味着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利用教材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机、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在课程和教学设计中把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是所有课程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级英语》教材作为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才能适应并服务外语课程思政的新要求。本研究着力探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级英语》教材所呈现的诸多局限,并给予应对策略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目标,让教材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有意识地承载起德育功能。
一、“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
课程思政离不开课程,课程离不开教材,课程思政教育的相关元素要与教材中的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等人文主题相结合才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传递有机结合。充分认知教材特点可以精准定位课程的思政目标,有效利用教材可以提升思政目标的达成度。
(一)《高级英语》教材的特点
高校本科外语专业的教材可以划分为语言类教材、专业课教材、语言与专业知识兼顾的教材三大类,其中语言类教材是指供语言基础课程使用的教材,侧重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并为发展专业能力打下基础[1]。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程,“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综合英语”的延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2]。基于课程特点,《高级英语》教材应该界定为语言类教材。
语言类教材的内容应然涉及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系统的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语言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多样性的文化知识和普遍性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教材作为国内资深的教材,因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几十年来一直为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所采用,教材课文题材多样、体裁广泛、语言艰深、内容难度大、课后练习形式多样,在选词、修辞、写作、文体风格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与《综合英语》教材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培养阅读、修辞、写作、翻译等方面的高水平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高阶思维能力和高层次文化解读能力。但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这套教材主要的缺陷在于没有形成以育人目标为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与价值塑造的合力。
(二)“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包括:“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纲要”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孙有中[3]从跨文化视角提出外语课程应该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价值取向、国际视野、文化自信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目标定位。肖维青教授将外语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总目标分解为“历史传承、时代精神、人文素养、全球视野、职业素养”等五个分目标[4]。文旭[5]对外语类课程提出“教单科、育全人”课程思政目标。学者们提出的外语类课程思政的各种目标尽管表述不同,实质都是一样的,即结合外语课程自身的特点,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语言类课程,承担了培养外语人才高阶知识、能力、素质的功能和任务,需要在解读与应用教材、创新教材与超越教材的过程之中不断发展作为“全人”的能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以教材所呈现的英美文化素材为依托,达成夯实高水平的英语语言知识、形成学科体系和积淀高层次英汉文化比较的知识目标;实现聚焦深化高阶思维、提升表述能力、提高交流互动的能力目标;在获得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语言能力基础上,实现人格的养成、对国家产生政治认同、对中华文化产生自信的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级英语》教材的局限
(一)结构编排的局限
《高级英语》教材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采用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分为第一、二册的那套教材,后来经过两次修订,现在绝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主要采用《高级英语》(第三版)[6-7]。第三版教材适当增加了新的课文,用更具时代感的新课文替代原教材的部分课文,并对第一、二册的内容做适当调整,但新教材的编排结构没有改变,每篇课文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每一册15个单元,两册共30个单元。该套教材一直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把英语看成是一个知识系统,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教材的显著特征是,以语言知识为编写逻辑,统领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语言知识以离散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8]。
以语言知识为逻辑编排的教材与以强调人文精神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因为人文精神元素的挖掘与理解“必然要求外语教学必须以意义为中心,强调基于内容的主题教学”[9]。为了适应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高级英语”课程必然要打破原有教材的单元安排,提炼单元主题,需要重构以“思政主题”为标准的单元教学,对教材单元进行重组。
(二)内容题材的局限
《高级英语》(第三版)保留原有教材的课文都是出自名人名家的经典篇章,用了更具有时代感的新课文替换原教材的部分课文,新选的课文题材新颖,涉及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且文章作者具有深远影响力。教材课文一方面提供了大量多样多渠道的语言知识输入,语言综合技能得到很高的体现,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语言技能体系,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教材本身语料充实,通过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化为学生的价值塑造提供了丰富内涵,如提倡生态发展观、科学观,提升审美观,弘扬优秀英美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等。
但是这些课文题材需要与最新时政素材相联系才能发挥育人的最佳效果,突显《高级英语》内容的时效性,彰显教材的经典性、前沿性和人文性,提升学生思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契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同时,教材缺失中国文化的现象淡化了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造成背离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为了适应课程思政的新需求,必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三)价值导向的局限
教材内容对于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导向作用,《高级英语》(第三版)承袭西方文化一统教材的局面造成教学重西方价值渗透而轻中国价值传播。一方面由于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教材成为教学的主渠道,使学生通过习得原汁原味的高级英语知识、高阶思维能力和高层次文化解读能力,接受了教材对其进行的政治观、经济观、文化观以及历史观等方面的价值引导,促使学生对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从认可到认同,谙熟西方主流价值而易受西方价值观浸染;另一方面,缺乏显性的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入、输出以及对“四个自信”意识的培养,受西方主流价值取向的影响,淡化家国情怀,给学生造成思想的偏颇,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巨大挑战。
教材在西方价值导向下使学生认识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同时,应该加强中国文化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教学,即在中西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使其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中国立场,用世界能够接受的叙事方式讲好全球化时代中华古老文明传承、复兴、创新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向世界诠释当代中国精神,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和中国国家话语能力,从而强化对中国文化价值观从认可到认同,并在国际交往中自觉传播。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级英语》教材的利用策略
(一)提炼课文主题,重构单元结构
课程思政要求课程教学必须以意义即内容为中心,这种要求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倡导下的字词句教学或者语法翻译法教学相适应的传统《高级英语》教材编写结构是矛盾的。要解决教学与教材相互矛盾的问题,首先应该对教材依据单元内容重构,将内容相同的单元整合在一起,提炼单元思政主题,设置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按照整合之后的单元安排教学内容,以主题统领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突出《高级英语》教材基本的思政理念与取向。
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主要资源,教师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思政素材,同时紧跟时代脉搏,结合时政,选取与单元教学相关联的具有时政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素材,巧妙设置问题组织教学,使课程思政也能与时俱进,提升育人效果。我们将该套教材两册书共30个单元按照主题思想进行整合分类,提炼出“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个人信仰”“人性”“文化”“伟人”“民主、富强”7大主题,对每个主题之下的单元教学设置“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理想信念”[10]五个维度的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教材思政元素,拓展时政素材。
(二)整合教材内容,平衡英汉素养
1.知识层面强调英汉语言比较
在知识层面上,“高级英语”课程涉及的是高水平的语言知识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高水平的语言知识包括:高阶词汇的构词、词汇语义的隐喻、转喻延伸机制、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以及使用理据;复杂句法的构成,如频繁出现的名词化现象、There be句型的复杂结构、乏词义动词现象、英语长句现象,等等,这些高阶句法现象不仅要求找到它们形成的理据,更要理解英汉句法的异同;语篇构成的规律,语篇的情感态度、话语基调等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包括:隐喻转喻思维、分层阅读思维、用语言对现实进行范畴化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范畴化的能力、分析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对课程涉及的高水平的语言知识传授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只着眼于英语的视角,需要关注英汉语言比较,找到这些语言、思维现象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培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宽广情怀。
2.能力层面强调英汉语言能力并重
在技能层面,“高级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从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要求较高,本着充分挖掘教材潜力的思想,依托课文内容,设置融入英汉比较和国情意识的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教材思政元素,结合最新时政素材,从听、说、读、写、译等角度夯实语言技能,针对学生对高级英语语篇学习困难的实际促使他们提高语言技能,使学习效果更有成效。依据整体外语教学理念,设计了基于语篇文体类型记叙、描写、说明、论说等四类语类圈活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共同体小组,通过角色扮演再现课文内容,从听、说、读、写、译等不同角度盘活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升语言综合素质和实力[11-12]。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也促进了调节自身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通用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高级英语”授课对象是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对其要求是应该具有能胜任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接受、运用信息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岗位要求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强化价值导向,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一种教育资源,《高级英语》教材选取的是彰显英美文化精华的内容,折射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具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作用。这些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传承着“和”“仁”“道”等中华文化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理念。基于此,我们认为,《高级英语》教材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教材本身丰富的英美文化语料,挖掘现成的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元素,另一方面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中适时适度地补充中华优秀文化以契合教材中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使学生在充分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自身文化中的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价值传达与导向需要载体。教材中的价值传达并不是通过生硬的说教和灌输,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教材单元主题、英汉语言知识比较、中西文化对比等来升华教材的价值内涵,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彰显中华民族的政治理念、经济理念、文化理念、社会理念,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联系,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沉浸于深度阅读,在寓教于乐中收获文化知识,深刻认知文字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
《高级英语》教材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之下显现出自身的局限性,为了确保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主要选取英语国家的名家作品,导致教学中学生崇尚西方的语言文化价值观而弱化了对中华语言文化的兴趣,更期盼认识和了解西方世界,追逐所谓的国际视野,一定程度上造成与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相背离。但只要能充分认识教材的局限,基于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研究其利用策略,对教材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就能使教材很好地服务于课程思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