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22-03-18于美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机制思政心理

■于美亚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0053)

一、心理疏导机制的价值内涵

心理疏导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从广义来看,心理疏导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状态的直观呈现,采取一定的心理沟通方式,结合专业的心理学学科知识进行剖析和解读,进而帮助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调试,达到舒缓心理、强化精神状态的重要目的。对于改变学生个体原有的思想意识和情感认识、缓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压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从这一层面来看,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从狭义来看,心理疏导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来帮助深化教育价值的。这一过程需要一些具有丰富心理学经验和知识的专业人员来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通过语言技术及交流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分析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方式消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进而达到激励学生不断发展、引导个体自我领悟的重要目的,狭义层面的心理疏导机制,主要是为了促使大学生朝着人格健全的方向发展的。综合来看,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价值意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大学生的具体心理状态,选择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活动,从而保障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疏导机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剖析

(一)心理疏导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相通性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将心理疏导机制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学习及就业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价值取向模糊等诸多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进而能够提高学生在面对和解决复杂困难时的技术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也能够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目的。这一目标恰好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相一致,大学思政工作是以教育为中心、以思想政治为指导对大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帮助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两者的教育客体都是大学生,教育主体则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疏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指导原则的一致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心理疏导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方式,既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原则,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各种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详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原则,将其作为基本出发点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实践原则。将心理疏导的理论知识与个体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从而逐步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以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为抓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原则。从这一层面来看,心理疏导与大学思政教育具有相同的指导原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变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教育原则应用于具体事件。

3.方式融合的一致性

心理疏导在大学生中开展主要是通过交流谈心及网络咨询等方式,这些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交流,倾听学生的烦恼,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问题,也能够在整个疏导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消极的思维模式。同时,在此过程中还会用到网络技术来拉近学生与心理老师之间的距离,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感悟、自我认知和自我矫正的最终目的。在大学思政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方法上有教学讲授、实践锻炼等。这些方式既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也能够促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面各种问题和挫折,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化解,从而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说,心理疏导与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有效融合,对于帮助大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疏导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差异性

1.教育方法的不同

教育方法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心理疏导的教育针对性和思政教育的普遍适应性两个方面。在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采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方法,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地疏导和帮助,面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需要教师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惑。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处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2.教育人员的不同

教育人员的不同着重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心理疏导机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思政理论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具备丰富的心理疏导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在面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时及时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合理地疏导心理问题。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则需要着重强化思想内容,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立场等方面,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国家的政治形式和精神思想,以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来开展教育工作,进而达到培育大学生健康思想的重要目的。

3.价值导向的不同

从价值导向这一层面来看,心理疏导机制的应用是以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导向,工作重点在于解决个别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普遍的心理困惑,在此过程中心理疏导工作者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教育工作者则需要坚定地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具有普遍适用性,与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两者的价值导向不同。

4.方式场景的不同

从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场景来看,心理疏导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只有当大学生上门求助的时候才会结合具体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地辅导,具有稳定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需要主动关心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思想价值观的转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场合和工作场景较为随机,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三)心理疏导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互补性

1.心理疏导具有内化巩固思政教育效果的功能

心理疏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思政教育效果来看能够通过心理疏导强化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在思政教育中开展心理疏导主要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学方式来开展的。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学科知识,不仅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分析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惑,也能够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上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大学生充分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教育和社会环境。这样一来,心理疏导既能够有效地内化和巩固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发挥专业价值,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特性,促进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健康发展。

2.思政教育在特定时机场合发挥心理疏导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的场合和背景下也能够发挥一定的心理疏导功能。其中,教育方式能够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困惑,发挥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和学习模式,也能够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强化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入,达到一举两得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政教育中应用心理疏导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提升、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建设、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三、心理疏导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分析

(一)提高主体意识,建立利益表达机制

1.满足多样化学习生活需求

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不尽相同,需要高校管理人员和心理疏导教师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实行一对一的针对化教育,加强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引导,让学生通过思政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心理疏导的强化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例如,针对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科学地规划学生的学业生涯,大三、大四阶段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注重引导作用,让大学生以更好的专业准备来应对未来的工作。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建立考研自习室和现代技术阅览室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规范学业评定及奖励机制

高校在思政课程体系开展中需要结合系统的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开展心理疏导机制,首要做到的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学业评定及奖励机制,在众多心理压力中,学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使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主要诱因,制定和规范学业评定及奖励制度,既能够激励大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3.构建公平合理竞争机制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调研以及科学实验的操作等都能够磨练大学生的心智。针对多样化的校园实践活动,需要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教育工作中为大学生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竞争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努力付出才有好的回报,这样才能够锻炼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修养,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心理健康,完善心理干预机制

1.构建心理帮扶机制缓解学生压力

在步入高校以后,大学生离开了家庭,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着如何快速融入集体的压力,以及在高校生活中涉及的学业、人际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学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波动,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会生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帮扶机制,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和心理咨询工作室等方式,主动宣传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咨询。这样一来,学生在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能够有选择性的去寻求心理帮助,从而缓解各方面的压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2.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强化心理辅导

心理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在校园学习中出现的许多消极情绪是可以预先感知和控制的,可以通过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例如,在学生面对学业压力时,教务处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校和学院的负责人,做好学业方面的心理预警工作;在情感人际交流等方面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通过一对一交流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结合学生的就业前景,教师可以在思政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中,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专业方向进行心理状态的调节,让学生充满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完成学习。

3.创新应急化解机制消除心理隐患

尽管近年来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逐渐加强,起到了一些成效,但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面对这些突发的心理危机事件,必须完善心理危机应急机制和化解机制,着重关注个别具有心理异常现象的学生。在出现异常的行为时,心理疏导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主动采取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化解。针对个别学生为了宣泄心中不满,在网络上发表不良言论的问题,也必须结合校园舆情防控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避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培养抗压能力,形成教育融合机制

1.以理论教育为基础构建融合教育机制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学生在个人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心理状态,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学生会积极克服困难,化解压力,为了人生的理想目标而奋斗,而有的学生在面对压力时无法正确地认识和调节自己的状态,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结合教育内容与心理疏导基础理论,建立有机地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结合心理学中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力培养等方式来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主动内化心理学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塑造健全的心理状态和完善的人格。

2.以应用实践为保障构建融合实训机制

在心理融合机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结合思政理论的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大学生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通过洞察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各种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将心理疏导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式应用到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中来,其次,还需要将心理疏导融入思政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例如通过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方式结合历史中一些人物事迹,以饱满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鼓励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拼搏的精神,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最后,在实践育人环节,还需要高校辅导员结合就业指导、党团建设等实践教育工作,将心理学相关理论融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难,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心向上的形态。

心理疏导机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观工作中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是促进思政教育理论内化、提升思政实践活动价值的重要路径,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营造健康心理状态的根本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推动国家未来长期发展的重要方式,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调整教育体系,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机制思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心理感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