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洛阳组统一战线策略和宣传策略的运用探析

2022-03-18葳,吕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吴佩孚洛阳斗争

吕 葳,吕 斌

(1.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3; 2.洛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中共河南省委对河南早期党组织活动的历史定论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揭开了中国现代革命史新的一页。党成立后不久,就领导了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陇海铁路工人于1921年11月举行了震动全国的政治性大罢工,河南工人阶级以前所未有的气势登上政治舞台。陇海铁路工人罢工斗争胜利后,12月召开了全路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陇海铁路总工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在指导陇海铁路工人运动时,介绍洛阳车站员司游天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1年12月,河南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洛阳组成立,组长游天洋。同时,罗章龙还在商丘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1]

从这个定论中,我们可以提取三个明确而重要的信息:第一,陇海铁路工人罢工是影响巨大的政治性大罢工; 第二,中共洛阳组作为河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是在陇海铁路工人罢工的过程中成立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中共洛阳组在中共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领导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共洛阳组推动了河南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上述信息蕴含着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问题:中共洛阳组运用了哪些策略从而推动了陇海铁路工人罢工的最后胜利?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既是对百年前历史事件的考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在河南实践的探寻。

正式基于此,笔者拟对中共洛阳组所运用的统一战线策略和宣传策略进行探讨,以进一步丰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

一、中共洛阳组的统一战线策略运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反动统治阶级力量的强大,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革命的残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客观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带领进步力量向最主要的敌人展开斗争,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有一个广大的和巩固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广大,它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巩固,它具备了战胜任何敌人和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和源源不竭的能力。”[2]

陇海铁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四个多月就独立领导的并最终取得完全胜利的产业工人大罢工。陇海铁路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中共洛阳组采取了正确的统一战线策略。中共洛阳组在领导陇海铁路大罢工中,要面对并正确处理与大罢工利益相关的各个团体和各种势力之间的利益关系。因为只有建立并巩固罢工斗争统一战线,才能领导罢工取得胜利。建立和巩固罢工斗争统一战线,在当时面临四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陇海铁路工人内部的团结问题、陇海路工人和员司的团结问题、陇海铁路和其他路局工人相互支持的问题、弱化北洋政府和军阀反对罢工的意愿问题。中共洛阳组正确分析了四个问题,并提出和运用了正确的统一战线策略,由此巩固了罢工中的基本力量,争取了中间力量,分化瓦解了敌对力量,打击了最主要的敌人——盘踞在陇海铁路上的帝国主义势力,最终取得了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双重胜利,大大提高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威望。

陇海铁路罢工刚开始,游天洋等就发出了《陇海路罢工宣言》,指出:“现今我们陇海全路机务工人,被本路大总管若里苛虐已极,全体联络,群起反对,禀告本路督办,不知将来若何结果,吾工人等不得不预恳援助,以备后患。久闻各路同胞同业弟兄们,均早联络团体,彼此互助,足见知识开通之早,文明进化之先。敝路工人们,现被若里总管逼迫无法,苛虐无奈,乃互相联络,步武各路之后座,吾们工人既系同胞,又属同业,谚云:‘人不亲行亲,行不亲道亲’,弟兄们岂忍坐视他人残害同胞同(业)不顾哉!因此敬乞同胞同业大发慈悲,先赐教言,对待残虐吾们之人,然后再作声援,补助进行。倘得园(圆)满结果,敝工人等得蒙优待皆各路同胞同业所赐之孝福也。谨将苛虐情形备述以供国人之评判。”[3]

《陇海路罢工宣言》首先指出了罢工斗争的对象,就是陇海路大总管若里。工人为什么和若里斗争?因为若里自视来自经济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且为陇海铁路之股东,轻视中国工人,做事不权轻重,行事任意无度,不察工人苦难,专施强迫手段。从工人到员司,再到各厂的首领,都受过他的蛮横对待和冤枉责罚。因此工人的罢工斗争是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正义的政治斗争。同时,《陇海路罢工宣言》着重指出了全国铁路相互联络、团结互助的良好现状,同行之人亲近,同道之人亲近,同行同道之人受外国人欺凌,结成统一战线进行斗争是唯一正确的方法。《陇海路罢工宣言》还提出了同行同道支持陇海铁路大罢工的三种方法,即“赐教言”“声援”“补助”,也就是传授斗争经验和方法,道义上发声支持,经济上最好能提供一些资助。

为了罢工的最终胜利,中共洛阳组决定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和军阀吴佩孚达成默契。英、美帝国主义者扶持的军阀吴佩孚,惧怕陇海铁路工人罢工导致工人力量壮大威胁到军阀的反动统治,因而有镇压罢工的企图,但他又基于军阀间的争权夺利,想把铁路权从长期把持铁路的交通系手中夺过来,以铁路收入充作军费,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对工人采取表面笼络的政策,对陇海铁路罢工明里反对,暗中默认。大罢工开始后,中共洛阳组对吴佩孚采取的统战策略之一是,在陇海铁路所有客车和货车停运的情况下,吴佩孚运兵的列车还是照常开行,他的军事行动没有受到影响,这样就弱化了他对罢工的反对,从而保证了罢工的顺利进行。

罢工进行七八天时,洛阳道尹和吴佩孚的一个旅长通知工人们去道尹衙门开会。中共洛阳组把工人组织起来,排成整齐队伍,打着旗帜,喊着“打倒若里!”的口号走向洛阳道尹衙门。道尹和吴佩孚的旅长想以恐吓的手段对付工人,就威胁说打旗帜、喊口号就是造反,按国法造反就应该杀头。这时,工人明确告诉洛阳道尹和吴佩孚的官兵,说洋人欺压太甚,活不下去,宁可死在中国人手里,也不愿死在外国人手里[4]。“宁可死在中国人手里,也不愿死在外国人手里”就是一种凸显民族矛盾、对内示弱、分化敌人的统战策略。

在领导罢工斗争中,中共洛阳组还对破坏统一战线的人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揭露和打击。陇海西路警务段长杨少亭违反道义,陷害工人,企图用军警压服工人,破坏罢工。中共洛阳组联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所掌握的革命报刊《工人周刊》,把杨少亭的劣迹公之于众,声明 “此次陇海路工人,因不堪洋总管若里之苛虐,全体罢工。事前曾得陇海西路警务段长杨少亭之同意,不料罢工以后,彼为势力所诱惑,竟运动道尹第三师用强力压迫工人,不惜摧残同胞,献媚外人,以图其一己之升迁。似此险恶之人,凡我国人,其共弃之”[5]。

二、中共洛阳组的宣传策略运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就极为重视宣传工作,并以此作为领导人民大众进行革命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北京共产主义组织向大会作了长篇报告,把其主要进行的工作概括为“在工人中的宣传工作”和“在知识分子中的宣传工作”两个方面。在工人中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在铁路工人中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创办革命刊物,建立劳动补习学校,成立工会,宣传阶级斗争思想,培养工人运动积极分子,团结工人和雇主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在知识分子中的宣传工作,主要是译介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帮助知识分子建立唯物史观,激发他们的革命精神,促使他们投身并引领人民群众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党员超过十人的地方委员会应该设立宣传委员,同时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理论和纲领自始至终指导着革命运动的具体宣传策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阶级力量对比,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采取的最重要的、最正确的宣传策略之一就是在反革命力量强大的城市和农村中进行革命宣传工作,要坚决克服冒险主义和急躁情绪,必须采取隐蔽精干、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公开合法的法律、命令,在社会习惯所许可的范围内,有理、有利、有节,一步一步地和稳扎稳打地进行,逐步扩大斗争成果。

中共洛阳组在中共北方党组织指导下,成立工会,宣传革命思想,培养工人运动积极分子,取得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成效,成为陇海工人罢工胜利的基础。同时,陇海工人罢工是一个具体的产业工人斗争事件,需要具体的特定的宣传策略来支持。中共洛阳组在领导陇海工人罢工中,以有理和有节开展陇海铁路工人罢工斗争为核心,针对不同的团体、集团和势力,采用不同的宣传策略。对罢工工人,重点宣传“利益一致,团结胜利”; 对同业工人,重点宣传“利益相关,相互支持”; 对全国民众,重点宣传“争取人格,争取国格”; 对北洋政府和军阀,重点宣传“受迫受虐,斗外护内”。核心观点、宣传重点和“示弱”“示强”“示弱加示强”的宣传方法相结合,鼓舞士气,引导舆论,争取同情和支持这一正确的罢工斗争总体宣传策略,从内外两方面为罢工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

对罢工工人进行“利益一致,团结胜利”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有一位吴姓的工人进行罢工斗争时,心存私利,以为别的工人不会觉察,做了一些不利于罢工斗争的事情,当即被严正警告:“以后应忏悔起来,遇着朦混的时候,稍加以道德的制裁,不要蔑视公益,甘作害群之马!更进一层:要知道众怒难犯,若只顾逆情干誉,引起团体的反对,那就后悔无及了。”[5]这种集体利益高于个人私利的宣传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罢工的关键时刻,游天洋、白眉珊等发表了《陇海路工人罢工第二次宣言》,指出中国工人的不幸非常严重,而陇海铁路工人的不幸是工人严重不幸中的最重,所受政治、经济和人格之压迫和摧残,不堪言语。但中国的某些集团、势力和个人,不但不在道义和经济上援助工人,还制造误解,误导舆论,欺内媚外,诬陷工人,如此行为应受到严厉的谴责。并且郑重声明:“工人亦人也,为人格计,为国体计,故出此罢工之下策,以为撤换若里之手段,其非工人欺负若里,无理瞎闹,已是昭然若揭,不待赘述,吾等罢工,已将旬日,今则欲哭无泪,欲号无声。然众志成城,不折不回,仍贯彻第一次宣言所载之宗旨,非达到要求之十条件,誓不上工,此心坚决,有若金石,今特具二宣言,略表区区之心,尚望全国父老兄弟姊妹,体恤下情,加以援助,同伸公理,雪此冤屈,出吾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则幸甚矣。”[5]

《陇海路工人罢工第二次宣言》,向社会各界表明了罢工的有理和有节,驳斥了一些助纣为虐、颠倒黑白的人所散布的谣言,说明了罢工的目的是争回人格和国体,表明了坚持罢工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同时呼吁全国民众声援,使道义得到伸张,冤屈得到昭雪。两次罢工宣言的发表和传播,就是中共洛阳组宣传策略的成功运用。

罢工完全胜利后,吴佩孚想以军阀力量制约工人,邀约罢工领导人到他在洛阳的官邸会谈。会谈中吴佩孚的秘书出言不逊,诬蔑工人和工人运动。而已经具有了相当革命觉悟和思想的陇海铁路罢工领导人,立即对吴佩孚的秘书进行了义正辞严的驳斥:“你们是扛大枪的,咱们是开火车的,挥榔头的。师长是属陆军部,咱家是属书记部!谁也管不了谁!咱工会权利条约是经北京政府交通部同意批准的,想大帅也知道,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如果礼尚往来,说公道话,那么你好,咱好,大家好,以和为贵。如果有人要逞强的话,那么就是破坏和平,文来文对,武来武打,咱们也不怕。书记部一声令下,全体铁路工友就行动起来,那时再见高低吧!”[6]这种敢于对军阀示强的态度,敢于公开宣传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指导机关的勇气,表现了工人阶级的凛然正气和斗争气概,有力地宣传了革命思想和革命道义。

中共洛阳组统一战线策略和宣传策略的运用,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到四个月所进行的一次革命斗争策略的实践。这一实践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因而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实践探索的意义。

猜你喜欢

吴佩孚洛阳斗争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从“三不主义”管窥吴佩孚的儒学情怀
吴佩孚鸡屁股“退敌”
低情商,易受伤
吴佩孚的批文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