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思政教育在兽医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8潘阳阳王立斌包世俊余四九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黄河兽医高质量

潘阳阳,王 萌,王立斌,包世俊,余四九

(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兽医生物技术》是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涵盖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胚胎学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学科。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技术的发展成果是兽医生物技术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推动力。当前,兽医生物技术被应用于动物健康保障、种质资源保护和动物的提质增效等诸多领域,对国计民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课程思政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课程的各知识单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1]。我国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入重点国家发展战略,黄河流域上游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第一产业的地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兽医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改革以黄河上游的特色生态为结合点,为我国西北地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1 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兽医生物技术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3]。随即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深入实施绿色生态产业培育等重大工程,着力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和黄河流域甘肃段发展动力格局。因此,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是目前西部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分布广,包括青藏高原东缘和祁连山山脉一带,涉及甘南、临夏和武威等,这些地区在国家生态保护和特色畜牧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4]。但这些农牧交错区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家畜生产效率低下,草场载畜量压力大、圈舍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多种家畜共同放牧和旅游产业快速开发造成的新发与再发家畜疫病出现风险等问题突出。因此,培养现代生物技术人才,着力改善和解决上述问题,以期推动我省农牧交错带特色家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从源头改善保障人畜健康安全,提升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发展,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助力黄河流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特色家畜产业生态化循环发展模式。《兽医生物技术》的课程思政是将黄河上游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思想融入到每个课程知识模块中,实现知识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2 课程思政深化《兽医生物技术》的课程目标

《兽医生物技术》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胚胎生物工程、动物抗病育种、单克隆抗体及抗体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在兽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成果,认识兽医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了解和掌握现代兽医生物技术的研究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或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基础。结合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是从兽医学角度将《兽医生物技术》课程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解决黄河上游的动物健康保障、种质资源保护和动物的提质增效等诸多问题,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结合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结合地域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更能使其深刻理解兽医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家国情怀。

3 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课程思政在《兽医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兽医生物技术》作为动物医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胚胎生物工程、动物抗病育种、单克隆抗体及抗体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在《兽医生物技术》课程中融入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思政教育不仅通过课堂讲授和课程实验的常规课程方式进行,而且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刻领悟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兽医生物技术主要表现在保障动物健康、保护种质资源和促进动物提质增效3个方面。

3.1 兽医生物技术对动物健康的保障

黄河上游地区在国家生态保护和特色畜牧产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以牦牛为例,自2017年开始甘肃省黄河流域牦牛存栏量逐年增加,但其生长在高寒牧区,草场依赖性强,饲草季节性匮乏导致牦牛生长受限和健康问题[5]。近年黄河上游的牦牛和其他家畜疾病感染频率增加,严重影响畜群结构和生命健康,且对很多人畜共患病公共卫生的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胁。除新发与再发传染性病原外,家畜不同发育阶段由于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造成的群发普通病也成为制约甘肃省黄河流域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农牧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实现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引入现代生物技术实现健康养殖和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要重视疫病的防控,保障动物健康。由于受高寒低氧环境的影响,加之牧区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制约,对疾病的防控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肠道寄生虫病、弓形虫病、巴贝斯虫病、衣原体感染、皮肤寄生虫病等侵染性疾病发病率很高,自然放牧的养殖方式也非常不利于疾病传播的控制。利用兽医生物技术课程中的分子诊断技术,建立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病原分子检测方法,掌握黄河上游家畜疫病的流行规律,制定出有效可靠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加强牦牛肉、奶、皮毛及其周边产品的深入开发,实现增效,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如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差异对肉奶品质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以提高牦牛奶制品的经济效益;利用结构观察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分析牦牛皮肤毛囊的特点,提高皮毛质量。因此,通过课堂讲授和课程实验的方式使学生从理论和实操掌握分子诊断技术,结合牦牛常见疫病的分子诊断技术和增效措施,深刻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动物健康养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2 兽医生物技术对种质资源的保护

随着甘肃省黄河流域特色畜牧产业的发展受到环境及资源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特色家畜资源的缺失,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潜在危险。同时动物遗传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战略资源,为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动物遗传基因、生殖细胞与体细胞库等多方面建立和完善家畜遗传资源库至关重要。结合以上需求将兽医生物技术中的卵母细胞、精子、家畜体细胞和胚胎冷冻技术中用于建立优化特色家畜优质资源种子库;通过将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关键技术应用于构建青藏高原特色家畜遗传资源库,旨在保护甘肃省黄河流域特色家畜种质资源。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掌握基本技术后,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将掌握的生物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在与当地牧民的沟通交流中体会科技兴农、振兴乡村的实际意义;在黄河上游农牧区将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服务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培养学生致力于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理想。

3.3 兽医生物技术促进动物提质增效

甘肃省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特色家畜饲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惜宰惜售”的现象,畜群结构很不合理,老龄牛、公牛比例严重过高。随着天然草场的季节性变化,家畜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了明显的“春乏、夏壮、秋肥、冬瘦”的周期性变化,个体生长发育缓慢,群体生产效益低下[6]。将兽医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促进牦牛品种改良和繁育,改进牦牛的生物学特征,培育期后代表现良好的乳、肉生产性能,提升牦牛群体生产效益。通过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具体案例结合黄河上游的畜牧业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认可兽医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实际价值,认识到通过学习的生物技术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和生态保护中。学生可以通过暑假跟随专业教师到甘肃省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特色家畜养殖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生态保护中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无缝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建设储备人才。

4 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兽医生物技术》的教学质量

4.1 使学生正确认识兽医生物技术的课程目标

兽医生物技术的课程目标包括课程专业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2个方面。专业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胚胎生物工程、动物抗病育种、单克隆抗体及抗体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在兽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成果,认识兽医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了解和掌握现代兽医生物技术的研究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或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德育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知识模块无缝融入思政主题,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想价值、人生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有力发挥专业课隐性思政,德育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积极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习与生活融入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发挥课程传道、授业解惑的德育与智育的引导作用。

4.2 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黄河上游草原地区的能源利用主要是依赖于自然环境。与农区的人均能耗相比牧区更高,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和人畜疾病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安全状态恶劣,生态安全测度为危险[7]。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组队进入黄河上游地区进行实地参观和调研,切身体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牧区接触牦牛的养殖,在带队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体会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了解牧民的生活和实际困难,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4.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极大关注,大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的认知不够清晰,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认知不够[8]。因此,培养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坚决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让大学生走进黄河上游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亲身经历农牧民的日常生活,了解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互利共赢。在专业教师带队的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指导学生应用兽医生物技术对黄河上游特色动物牦牛的疫病防控和疾病治疗,启发学生认识到自身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9]。新时代我国知识分子应该积极秉承爱国主义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0]。在兽医生物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以抗击疫情中的生物技术为载体,讲述先进典型、感人世界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推动大学生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民族团结是推动我国国内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的内在要求[11]。黄河上游是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牧民的帐篷,亲眼见、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亲耳听少数民族英雄的故事。在检验生物技术服务与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能够使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有利于大学生体会“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5 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课程思政在《兽医生物技术》教学中的思考

结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开展兽医生物技术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挖掘和利用课程中各章节的生物技术与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生物技术的社会应用和经济价值。因此,以兽医生物技术课程为纽带,培养大学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团结意识,为我国西部乡村振兴培养人才。

猜你喜欢

黄河兽医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我是兽医志愿者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黄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