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培养路径研究

2022-03-18庄文玲徐芳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高职

庄文玲,徐芳芳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方式,加速农业转型、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乡村全方位协调发展中,科学技术与人才不仅能够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也能够为乡村企业发展创新提供原动力,高职院校人才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中也有其重要地位,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存在离职率较高的现象,薪酬、福利及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和个人自由度、职业发展愿景等主观因素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大乡村对全社会提出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从高校角度,乡村振兴恰好为保障毕业生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土壤,成为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最大机遇。习总书记于2018年6月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机会和使命,因此需要学校、企业、个人、家庭四个方面统筹协调,构建“多位一体”的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 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服务能力

首先,学校应尽其所能培养能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高素质、全方位人才。要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建立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一是从教材、师资、实践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专家队伍,增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的教学课时量,并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全流程。二是建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按年级、专业、层次,有针对性地梯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找到兴趣所在与能力专长方向,使学生在实习和就业中尽可能选择与自己更为对口、切实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工作。三是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订单班要结合实际,将学校育人要求同企业用人标准相互结合,邀请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在企业担任技术骨干的往届校友重返课堂,发挥榜样力量,言传身教,给订单班的学生形象、具体、深刻的职业引导教育。

其次,学校要强化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其具备精湛的技能和高超的技艺,而且要有严谨、专注、负责、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敬业守信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责任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使命感。高职院校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与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认知和动力,并依托互联网等线上平台,组织开展助农项目,孵化一定的农产品品牌,履行助农责任。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大国工匠的培养,激励广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打造技术技能拔尖人才高地;同时多途径、多渠道深入开展职业意向养成和诚信教育,利用社团活动、文化宣传坚定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理想信念,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不能遇到困难就草率放弃,轻言离职。

再次,要端正学生的求职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学校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充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准确定位自身能力和现实,客观地设定职业期望,统筹规划,系统安排,成功就业;全面客观地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并立志回报社会,这对高职毕业生求职择业、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应主动完善学校教育规划,主动对接企业,在企业需求指导下培养学生。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技能要素资源,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在各级政府指导下,通过平台赋能、服务融入、精准发力,主动与当地涉农企业提前对接,采取农校点对点对接方式,发挥专业服务能力,取得企业支持并建立起良性合作,预先开展孵化,通过高水平专业技能赋能乡村振兴项目。校方要结合就业实际,以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要求为就业引导目标,为学生在校期间设置多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校方要灵活调整专业课程,优化设计方案,加强高校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感受企业文化熏陶;校方还应对行业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信息、突出贡献人士事迹资料等多角度、多方位宣传,营造有情怀、有名家、有传承的校园氛围;培养训练其职业态度、规范和习惯,增强学生自身的紧迫感和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出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全方位人才。

2 企业要构建合理薪酬体系,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为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为全社会形成良好就业环境和发展前景助力,要学习中央会议和文件精神,将国家愿景与企业发展道路相结合;要自我完善,使职工发展与企业制度相适应;要积极拓展,将校企联合作为赋能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首先,企业要学习贯彻中央相关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对于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要求,将党的号召融入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能动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有共同的利益追求。结合乡村振兴,建设有特色、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企业要意识到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营造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民主氛围,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另一方面,将乡村振兴融入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强化员工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意识,使员工有信心有希望,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自觉自愿地工作、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正循环,以主人翁的态度尽职尽责,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总体目标达到统一。

其次,企业要以员工为本,完善员工职业规划引导、强化员工入职培训,加强对员工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系统指导,让其更好融入工作,开展工作。让新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范畴和标准规范,是使其尽快适应工作,从“学院人”转变为“企业人”的关键。企业一要协助新入职的大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了解其思想状态,让每个员工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方向和空间,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注和关心,坚定自身职业发展路径,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忠诚;二要综合考量毕业生的能力、特质、性格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健全培训效果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更新改进培训体系;三要大量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调查员工对于薪资、能力、发展前景等相关内容的真实看法,以帮助企业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和激励措施细则,以此帮助员工明晰未来规划,树立职业信心,坚定职业选择,在明确的方向感指导下不断前行。

最后,企业要与校方对接,改进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用事业心鼓舞人,用待遇留住人。调查显示,薪酬低依然是许多青年员工频繁跳槽的重要原因,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投身偏远乡村建设的毕业生既需要情怀和理想的鼓舞,更需要薪酬待遇和晋升机制的保障。因此,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构建绩效导向的、具有竞争力晋升机制十分关键。企业应与院校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在薪酬和晋升体系的设立方面适时改进,以保证能够通过有效的、完备的制度激励员工保持其良好工作状态,提升其工作效率和职业信心。有了完备的薪酬和晋升体系,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奖惩,才能激励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工作成绩换取待遇和前途,充分发挥员工潜力,做到人尽其才,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3 高职毕业生要做好职业定位,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高职毕业生要充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技术能力,为日后投身于乡村建设积蓄才华与能量。

首先,要尽早制订合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当前的就业环境和乡村建设所需人才进行充分了解后,随着对专业方向和对自身了解的深入,大学生要及早做好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领域和范围。要走稳求职的第一步,不要简单地攀比薪金、环境、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智地选择就业单位,结合自身的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工作中充实和提升自我,真正做到为社会和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避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其次,要端正职场心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综合品质,需要毕业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其所涵盖的个人品质、自我管理能力和忠诚度是用人单位更注重的。对员工来说,职业忠诚是职场中的金钥匙,是个人发展事业的前提,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具备一定的职业忠诚是前提。相对于企业而言,健康、向上发展的保障来源于员工良好的职业忠诚度,整个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忠诚”。高职学生上岗后,要谦虚谨慎,向老一辈学习技艺和本领,放低姿态和心态,全身心沉淀到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诚实守信,不轻言放弃,不轻易跳槽。对于初入职场的学生,频繁地跳槽不但影响自身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未来职业的发展。

最后,应及时调整心态,规划合理就业期望。高职毕业生要理性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对市场的判断能力,适时转变思想观念,由理想就业转向为务实就业。刚走出学校大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由于初出茅庐,受周围同学或大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过多偏重于物质价值取向忽略个人可持续发展,造成有业不就或盲目就业甚至于“慢就业”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应当调整就业心理,找准自己的方向,正确定位,客观认识自我,理性看待工作岗位,技能型学生就要树立在生产一线锻炼成长的理念,从基层小事做起,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素质能力,寻找与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力争做到自己的能力与理想的工作岗位相匹配。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职毕业生才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有规划地先就业后择业。

4 家长要强化教育引导,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

家长要树立平衡的择业观,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年轻人建设祖国、投身奉献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培养,家庭教育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适当地鼓励并培养其返回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的荣耀感等。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首要因素由就业地区、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一系列条件组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意识到乡村建设工作在以上几个方面的优越性,返乡就业不仅可以回到熟悉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在孩子就业过程中,家长应摒弃“望子成龙”等不切实际的高期待,避免在无形中给毕业生带来心理压力。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找到最好的工作,但是最好的工作总是相对的,家长良好的期望要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特别是目前毕业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返乡就业可以让孩子离家更近,方便实现“老有所养”,避免了在照顾老人上因时间与距离产生的额外负担。或是因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与节奏造成的观望状态,或是出现频繁地更换岗位、跳槽、闪离等现象,从而形成“慢就业”现象,继而出现“啃老族”。

由此,来源于家庭的就业观念、家庭正确指导学生就业十分必要。家长应该认清孩子的自身条件、个人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分析就业形势,提供有价值的、正确的参考意见和帮助;家庭和学校要相互配合,充分了解孩子在就业的大学生群体中的现实情况、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及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制度、时间进度、毕业生的签约程序等,避免在帮助学生就业时因为不了解政策而作出不切实际的设想而贻误时机,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联手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的就业选择。

结语

在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下,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帮助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高校方面要继续做到“抓指导、重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提高职业稳定性、职业忠诚度,降低离职率、减少慢就业”,为努力实现高职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综合施策,以帮助毕业生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最大价值,将自身发展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去,有了全体人民和广大青年的共同参与,才能够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