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培育机制研究

2022-03-18华晓晓杨向黎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基层农业

华晓晓,杨向黎,王 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懂农业、知农情的新型农业人才。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全新的发展理念融入到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农业院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和前景较好的发展渠道。农业院校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1 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价值分析

1.1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主要有两方面价值

1.1.1 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有助于巩固我国农业产业的基础地位。农业产业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保障的同时也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是支撑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靠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来推进。农业院校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涉农专业知识素养、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善于总结创新。农业院校大学生投身农业农村发展有助于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巩固农业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1.1.2 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能够促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人才振兴。农业院校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专业课程、农业生产实践、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培育出热爱农业的情怀,掌握了系统化的涉农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农业院校大学生投身农业农村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现代化意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元素,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振兴,从智力供给、人力供给的角度来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才振兴问题,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2 从农业院校大学生自身层面来说,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调查显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满意度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较低导致个人发展空间较小。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涉农技术的专业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院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平台。农业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涉农领域教授、专家传授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进行一定的与农业科技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农业相关工作的优势明显,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在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2 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认可。虽然农业院校大学生对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认可,但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做就业方向和就业区域选择时,面向农业农村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但农业院校大学生也要清楚地意识到乡村振兴战略为自身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1 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的观念需要转变

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做工作地域的选择时,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城市就业,认为在城市就业发展空间大、福利待遇好。但大城市竞争压力大,人才供给充足,并且与专业对口的涉农方向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农业院校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专业特长对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与其在大城市找一份与专业关联度较低、发展潜力不足的工作,不如选择面向农村基层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充实农村的专业人才队伍。

2.2 农业院校对于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观念的引导仍有欠缺

农业院校在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对就业观念引导尤其是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引导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对于面向农业农村就业的重要意义的深刻认知。农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知农爱农情感的培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面向农业农村择业的观念。

2.3 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目前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就业方式相对单一,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为主,需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采用更灵活化的就业模式。如目前比较流行的直播带货模式可以很好的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民收入。农业院校大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开拓农村优质农产品直播业务,推动农产品直播经济发展。

2.4 支持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从大学生实际角度出发,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缺乏启动资金,目前支持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贷款政策要求条件较高、贷款额度较小,审批流程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其次,缺乏支持农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专项支持政策,并且政府部门制定的部分政策存在未有效落实或执行相对滞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热情。

2.5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院校大学生精准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院校大学生可以在农村基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突破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渠道狭窄的瓶颈。农业院校大学生经过四年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学习,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面向农业农村就业能将专业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在优质农业品培育、生态养殖、电子商务等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培育机制

目前农业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农业专业人才缺口大,并且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问题。而农业院校大学生则面临着对口就业渠道较窄、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懂农业技术的人才,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通过多方渠道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

3.1 农业院校要重视在专业课教育中注入课程思政元素,培育学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的观念

农业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通过在专业课教育中注入思政元素,大力培育农业院校大学生知农爱农、服务基层投身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荣誉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责任意识。学科专业教育贯穿大学四年整个教育过程,课程多并且施教时间长,可以在学科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培育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的观念。通过思政元素的有效植入,帮助学生准确认知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性,注重培育大学生热爱农业、热爱农村,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识,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积极渗透到农村基层就业的观念。并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农业科技、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中所蕴含的可观经济价值,以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来激发农业院校大学生投身农业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农业科技中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农科学生的合理物质需求。

3.2 农业院校在设计农科专业教育内容时要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诉求,提升农科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能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正面临着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附加值,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一是在农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在紧密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产业发展趋势、创新走向的基础上,调整并丰富授课内容,使专业教育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求。尤其要注重传授农业科技和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利用专业课所学培育优质农业产品、创新产销模式,拉动消费需求,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二是农科院校大学生实习实践要走进农村、接触农业,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农村的经济需求和产业需求,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深化服务农村农业发展的理念。三是要加强与涉农企业的合作,促进专业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农业发展实际需求。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授课,提升学生对农业市场需求的敏锐度,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也可以利用企业场地进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加符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

3.3 农业院校要加强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积极就业心理的培育

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会因为农村就业生态较差出现负面情绪,甚至打退堂鼓。除专业课教育外,农业院校要加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压力应对、自信心培育、抗挫能力提升等等。通过积极心态的培育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勇于克服农村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困难的勇气,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扎根基层,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3.4 社会舆论要加强正面宣传,构建支持大学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目前,个别地方对大学生从事涉农类工作仍有一些负面声音,认为涉农工作没有发展前景,甚至认为是人才浪费。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体现的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社会服务意识。社会舆论要注重对大学生返校就业的正面宣传,尤其是注重宣传大学生返校创业的成功案例和就业创业的实效,使社会各界充分意识到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可以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为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社会支持,构建全社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3.5 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配套政策

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完备支持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提高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积极性。第一,有关管理部门要倾听返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有针对性的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符合农科类大学生实际需求的专项支持政策,使相关政策更贴合农科大学生的特点,更加细致、规范、行之有效。并应重视解决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与大学生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二,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贷款机制,精简审批流程、加快发放速度,为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针对较多农业院校大学生倾向从事公务员或到事业单位就职的就业意向,政府部门在制定招聘计划时要适当向农村倾斜,扩大农村基层岗位的招聘规模。通过政策引领充实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引导农业院校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第四,针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经济价值的农业院校大学生涉农创业项目,政府部门需制定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政策、行政审批支持政策等,为大学生返乡涉农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政府部门可以牵头成立大学生涉农创业项目风险投资基金,大力支持发展潜力较好的创业项目,解决大学生资金短缺的问题。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成长机遇。作为系统接受涉农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农业院校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农业院校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填补了农村专业人才缺口大的问题。大学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科技在农村的应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针对农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我国政府部门要协同高校做好大学生的培养、服务保障工作,同时也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实效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基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