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助力乡村发展研究

2022-03-18邝献有朱宇航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大学生

邝献有,朱宇航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现阶段全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高校而言,正是我国对于这类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环境。因此,就需要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思政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地提升我国的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队伍。

1 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现阶段在我国正在进入到经济转型期。因此相继出台了多个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与政策,以此为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做出了指导意见。但是从总体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当下对于一些乡村地区的建设工作,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并没有有效的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导致很多工作开展,都没有实现系统性的全面规划,并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与计划。这样就无法将学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进程。另一方面,某些部门的工作开展中,也缺乏对当下文化与经济方面的认知程度,因此,就导致很多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有着较为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1]。

1.2 缺乏文化自信与审美水平

相比较城镇居民而言,乡村地区的群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在生产活动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特别是文化知识水平并不充足,因此,就会导致当地在缺乏大学生等高校人才的情况下,建设与发展的观念较为的保守落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猛,因此,也改善了我国当下大部分地区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样就导致一些村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膨胀情况,导致在生活当中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同时并不重视文化生活。同时一些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地理环境以及位置的影响,使其与外界联系并不充分,长期处于封闭保守的环境中,这样便无法融入到新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让其乡村地区与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当下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更加需要利用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推广,将其积极的投身到乡村地区的建设中,以此推动乡村地区的未来高效率发展与进步。

2 思政教育助力乡村发展的基本原则

2.1 继承与革新

当下在诸多地区的发展中,都拥有着大量丰富优秀文化资源,这为思政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就需要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从继承与创新并行的原则出发,强调当下教育过程中的特色乡村文化体系。在乡村地区有着较为宝贵的民俗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历史文化。因此为了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为日后的旅游产业发展创造出有力条件,就要重视起这些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文化的价值[2]。其次,还要提升人们对于乡村地区文化的重视程度。只有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可以积极地投入到乡村地区的建设中,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应有的价值与力量。

2.2 系统性与层次性

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往往有着系统性与层次性的属性。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教育对象,进行各种教育措施与政策的改变,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以及传播载体的选择上,往往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项目。而层次性的属性,主要是基层领导干部,需要基于思政教育的难易程度,有效的对其工作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这样才可以明确出当下乡村地区的发展诉求。

3 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依据

3.1 政策扶持

我国在2004年就已经通过政府文件,明确指出要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地融入到大学教学体系当中,进行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进入到新时期之后,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发的凸显出了重要价值,对大学生在未来乡村地区的建设中,有着较强的创业创新的引导作用。

3.2 教育目标

思政教育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思政教育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在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工作开展中,全面地融合思政教育体系。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现阶段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因此,从教育目标来看,都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3 教育内容递进性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起对学生正视就业、正视创业,同时在社会中正视竞争的教育。同时,教育思想环节也需要塑造出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可以在未来进入到社会环境之后,可以掌握更多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起到的是基础性的作用,让学生梳理出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同时重视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培养出更多正确的创业观念。这样的教学工作开展背景下,使得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原则

4.1 导向性原则

思政教育本身就是我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重要体现,因此本身具备着较强的引导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中,则是一种站在社会发展未来的角度上,形成的素质教育工作,这样的教学工作价值导向性,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同时也需要能够在我国未来的乡村振兴发展中,培养出基础工作队伍,这样与我国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培养出的人才,可以在各行各业都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相应地推动了我国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将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体系进行深入融合,可以很好地为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可以利用思政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我国乡村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此引导学生投身到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领域当中[4]。这样的导向原则,可以有效的为当代大学生解决就业等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区的发展而言,也指出了一个前景较为光明的发展途径。

4.2 全面原则

这两方面工作开展往往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在过去长期的实践工作开展中,往往都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实践融合发展。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渗透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中,这样才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需要利用思政教育的形式,对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途径进行可靠性的分析,并将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思政体系中,以此让学生可以形成较强的创新与创业的意识。其次,还需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全面地融合现阶段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地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各种创新活动当中,以此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最后,还需要积极地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各种创新创业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这是保障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才可以有效地推动当下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为乡村地区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

4.3 合理性原则

虽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而言,其二者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育人目标与教育方法的相似之处,但是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两种在融合的过程中,不必考量任何的要求。现阶段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结合起当下学生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始终坚持适度、合理的教育方式,这样才可以进一步的融合时机有着良好的把控效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可以有效地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融合发展。

5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助力乡村发展路径

5.1 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模式融合衔接

我国在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发展中,始终秉承着对客观教育事实需要有着一个理性的认知过程,这样才可以保障教育事业可以稳定的发展下去。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往往对于教育工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路径[5]。教育理念始终都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推动我国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促进我国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就需要进一步的将其二者教育工作融合起来,并树立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教学工作开展中,需要始终基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以此保障在完成基本的教育工作之外,还需要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赋予建设国家的责任与义务。一方面,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思政教育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让学生可以在未来投入到社会的建设中,始终受到思政教育的影响,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帮助我国现阶段乡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其次,还需要在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开展中,不仅仅重视起对一些基础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要结合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观念,这样才可以培养出一个正确的创新创业动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合理性。因此,只有在这样的教学工作开展下,才可以有效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保障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进一步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5.2 加强顶层设计

进入到我国发展的新形势后,使得高校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顶层设计,这是保障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善的融合教育机制,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还需要让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融合到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有着更高的教育效果。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保障对其教学工作的细节,不断的开展完善与细化的操作,这是为了保障在未来的工作开展中,能够全面的提升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5.3 扩大教育供给

课程体系的教育工作开展中,其融合教育的形式,可以帮助高校梳理出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与目标,因此实现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制定。在这样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数量。但是我国由于这方面工作刚刚起步,使得学科体系并不完整。因此,就需要学校逐渐全面的符合时代方面的发展与需求,进一步的制定出更多符合现阶段创新创业工作实践的一些课程内容,这样才可以保障将这两个教育内容实现融合开展。其次,要构建出多层次下的教育体系,能够保障对学生开展的课程中,结合起二者的优势,让学生更加了解到社会上的实际发展,以及乡村地区在未来战略性发展的具体目标,吸引到更多学生参与到乡村地区的建设中。

5.4 凝聚育人合力

教师队伍一直都是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条件,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才可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中,可以发挥出更多的引导作用。在高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改善传统教师队伍并不完善的情况,要能够积极地整合教师资源,并进一步地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中,要能够积极打造出拥有着充足实践经验,以及拥有着较强理论基础能力的教师队伍,并在未来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也要不断地提升融合教育的水平[6]。在具体的发展中,要首先建立出一套“双师型”的队伍,并积极利用培训、讲座以及挂职的方式,进一步的提升学生融合教育水平。其次,教师队伍的构建中,也要积极的引入一些优秀教师加入,这样才可以保障融合入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形成更加鲜活立体的教育形式。最后,重视起融合教育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评价是一种激励的基础条件,也是在构建出融合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所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并在未来投身到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因素。因此,需要全面地提升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完善程度,将其综合素质进行细分,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5.5 强化实践能力

为了充分的保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让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有着较强的联系程度,就需要保障其学校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文化基地。在教育工作开展中,可以积极地利用一些先进的社交媒体,实现对教育工作的宣传与理论知识的传播。需要在校园中树立起典型,以此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教育的环节,一些学习能力较强,或者对创新创业有着较高能力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就可以在学生中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也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