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浅析

2022-03-18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培智学具生活

冷 艳

(大连市中山区培智学校,辽宁 大连 116001)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要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培智学校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弱,尤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具有明显差异,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选择和制作针对性强的支持性学具,将学习内容变难为易;寻求贴近生活的教学元素切入,以求让数学课堂更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逐步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一、多种方式激发兴趣帮学生走进课堂

1.通过益智游戏激发兴趣

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培智学校的学生也不例外。目前各App应用商店上许多益智游戏都生动活泼,趣味性和知识性极强。培智学校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引入益智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学习图形认识的时候,选择图形配对类小游戏。在进行数的认识和书写时,选择“宝宝巴士”中写数字的游戏,学生不但巩固了数的认识,也克服了因手部力量不足不能握笔书写的问题。这些益智小游戏,非常适合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上使用,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进行筛选,巧妙运用,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2.通过参与感受体验乐趣

多数培智学校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分散,对于事物的兴趣是直接兴趣,这种兴趣具有不稳定性,时常会因为外来刺激而发生变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课堂上通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亲身感受中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例如,在进行“宽、窄”的教学时,教师用桌子将教室中添加几个宽窄不同的“障碍”,请学生通过。学生在通过教师设置的“障碍”时,可以在情境中理解“宽”“窄”“最宽”“最窄”这些概念的意义。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能够使其在互动中感受学习乐趣,并提升学习能力。

3.通过时尚元素探索乐趣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到处都是工具,都是教育”。培智学校的学生虽然其智力水平发育迟缓,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正常学生并无差异。教师将生活中前沿的时尚元素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与时尚元素的相互碰撞中继续探索课堂的乐趣。例如,教师可将为学生准备的巩固练习内容藏在“盲盒”和“刮刮乐”中,让学生在抽取“盲盒”和刮“刮刮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练习内容,愉快完成书写、计算等相对枯燥的内容;可通过智能音箱和手机语音助手的唤醒,让人工智能和学生互动,例如帮学生验证答案“8月5日是星期几”“1200+5300=?”等问题时,当人工智能的回答和学生的答案一致的时候,会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可以将和语音助手互动作为奖励,让学生自主发问。

4.通过连续评价享受乐趣

教学评价是学习的重要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也是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评价的连贯性和持久性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教师可采用连贯性的评价方式:首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制作每节课的专属奖章,并且将每节课奖章进行累计,月末时候在学生的积分卡上记录累计的奖章总数,学科组内进行展评,然后用积分卡上的积分换取不同礼物。这样一来,学生每日课堂表现都和月底礼物兑换相关联,在这个长效连贯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点滴努力都有成效,这种连续性评价让学生持续着享受课堂带给他的乐趣。

二、提供支持性学具帮学生深入课堂

1.操作性学具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培智学校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只有直接看到、亲手接触过的东西,才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操作性学具,帮学生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例如,在进行10以内数的比较时,为学生设计比较卡片,每个数卡上都有对应数量的圆点作为提示,如果让学生比较3和6,就让学生拿出3和6这两张卡片放在比较板中,这样学生在比较板中看见了要比较的数和这个数相对应的数量,在对应数量圆点提示下,一目了然。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正确进行数的比较,也让学生在观察数和数量的过程中加深对数的理解。《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操作性学具的使用,规避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让学生可以调动多感官,很好地来完成这个学习内容。

2.提示性学具使复杂关系简单化

培智学校的学生,即使对于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也时常无从下手。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提示性的学具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通过图表或者思维导图的简单提示,帮助学生提取和梳理有效信息,让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将复杂的关系简单化。例如在进行商品总价计算这类问题的时候,单一的问题中年级的培智学校学生是可以较好完成的。但是结合日常生活的综合性提问,学生就会出现有效数学信息梳理的障碍,例如“牛奶9元一盒,酸奶12元一盒,购买1盒酸奶3盒牛奶多少元?如果买2盒牛奶3盒酸奶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可通过可视化的提示性的思维导图或者梳理数量关系的表格帮助学生先将有效数学信息对号入座。有了将信息对号入座的基础以后,学生再结合自己填写的数据分步计算,这样就可以先计算每一种商品的总价,再计算所购买商品的总价。

3.生活性学具使枯燥问题情景化

针对培智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应用直观性的课堂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用通俗易懂的生活性学具使枯燥的问题情景化,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例如在观察“购物小票”时,让学生找出购买的商品,商品的单价和数量,在购物小票上找到消费总金额和付款金额。观察“电影票”,让学生在电影票上找出影厅和座位号、找出观影时间;继而可以让学生思考衍生出来的问题:看完电影大约几点?需要提前半个小时到电影院,我们几点到电影院比较合适?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学生更感兴趣,也更加体现数学课堂的生活性。

生活性学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生活资源的出现,让学生觉得亲切的同时也会帮助他们在生活中重现课堂,自主强化课堂内容的学习。

三、创建生活性实践帮学生走出课堂

1.通过随机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变通

应用是数学知识的归宿。在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时常通过具体事例做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结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随机进行生活性生成问题的思考,用数学知识来支撑自己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变通。[2]例如,引导学生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时,提出“同款商品两件6折”这样常见的生活问题。并同时出示候选商品,如各种小食品、洗衣粉、口罩、衣服、袜子、鞋子、鲜肉、鲜豆腐、家用电器等。

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商品适合多买,哪些商品不适合多买。引导学生阐述原因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和思考。同时进行理性分析:经常使用的生活消耗品,容易保存的生活必需品,适合购买两件以上;家用电器等物品不适合购买两件以上。不需要的商品即使折扣再大也没有必要购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许多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应该结合实际进行变通,这些变通最根本的依据就是生活中的实际需求。

2.通过线上电商选购引导学生感受过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做”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更是需要学生即时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高年级的培智学校学生,有自主选购的意愿和需求,教师可在课堂上直接打开电脑,让学生在电商平台模拟选购商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选择进行相关生活问题的回答,这个过程中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自己购物的全过程,学生更愿意把这个过程延伸到生活中去继续探索。

3.通过学科整合活动引导学生模拟实践

多学科组的整合活动是指,让全校各个学科组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其中。活动中,多学科组的教师一同创设和学生相关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模仿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在“吉祥居开业”这个活动中,教师用学生在美术课上制作的手工作品布置现场,将音乐课堂学习的歌舞进行开场舞蹈的助兴,和学生一起制作烹饪课堂上学习的简易美食并定价准备出售,数学组教师带领学生准备相应数量的桌椅和餐具,结合食品的种类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结合个人喜好用自己手中不同金额的抵值券进行美食的购买。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让自己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有一个展示的机会,也在实践中收获了好评和信心。这种成就感会鼓励着他们继续前行。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打造有效课堂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培智学具生活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