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考量与路径选择
2022-03-18赵岩
赵 岩
(辽宁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根据管党治党新形势,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文化,关乎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体现了党的建设向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和文化兴党的立体化格局迈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兼具学理性的前沿话题,近年来成为学界热议的学术课题。党内政治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积极的文化因素,这些先进的文化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蕴含着党的思想精华,萃取其健康的文化因子,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石。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考量进行厘析,会对促进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巨大的启示意义,从而探寻有效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明确提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总体呈现向好向上的发展态势,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仰更加坚定,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1]。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上还存在少数党员宗旨意识不足,权力观出现偏差,党内政治文化制度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一)个别党员宗旨意识较为薄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2]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道历史大考题。宗旨意识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坐标,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但是一定程度上个别党员还存在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
第一,个别党员精神懈怠。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3]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攻坚期,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前所未有,少数党员选择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规矩意识淡薄、缺乏敬畏之心,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从严治党不力,放松管党治党责任,甚至产生了及时行乐的思想,长此以往就会精神上“缺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定力都会出现问题。第二,个别党员行动力不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正是因为党始终践行这一宗旨,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赖。但是党内个别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随着思想的松懈和理想信念的动摇,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缺乏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公仆观念,不能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却是慢腾腾,忘记了初心和使命。第三,个别党员忽视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内还存在以业务工作代替党内理论学习,重业务、轻党务的情况时而有之。导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不够明确,定位还不明晰,从何发力、如何用力还找不到支撑点,对为何进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或多或少存在一种“盲从”的现象,对党内政治文化如何抓、抓什么感到无所适从,出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和能力恐慌。
(二)个别党员权力观出现偏差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个别党员权力观层面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特权意识严重,官僚习气、好人主义、潜规则思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价值观失位,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特权意识严重。个别党员、干部凡事喜欢用手中的权力去谋求不正当的利益,典型的特权思想作祟。把肩上的官职当成特权的砝码,各种捞好处、攫私利。久而久之,特权思想就会使思想观念染上不良的气息,凡事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打招呼、寻门道。中国共产党是紧紧依靠人民而不断发展壮大的,特权思想是把党和人民割裂开来,这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思想上是错误的。第二,官僚习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由于受陈腐思想的影响,做官是为了光宗耀祖,凡事打官腔,动不动耍官威,把官职当作政治资本而不是政治责任。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的三座大山中就有官僚资本主义,官僚是我们党最深恶痛绝的阶级存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警惕,防止官僚做派对党的事业产生影响。第三,好人主义盛行。好人主义在党内一定范围内存在,具有较为隐蔽的特点,表现为谁也不得罪,凡事和稀泥,崇尚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中庸之道”。好人主义实质上是不担当、不作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慢作为。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置于不闻不问的位置,揣着明白装糊涂。好人主义在圈子内看似是做了一回好人,实质上是官场权术的“不倒翁”。不讲党性讲私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一味充当好人,信奉锦上添花不出错,只栽花、不插刺,拿公共利益做交易,置制度、原则和规矩于不顾。好人主义是错误价值观中较为典型的一类,是不良政治文化的代表。
(三)党内政治文化制度约束力不强
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制度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断深化对党的制度建设的深刻认识,逐渐形成了文化与制度相互交融的建设理路,具有逻辑严密的一系列管党治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在党内生根发芽。党内政治文化制度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化形态和载体,但是随着管党治党的不断向纵深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协同性不强,还存在一定滞后性,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
第一,党内政治文化制度的协同性不强。随着党内政治文化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党内政治文化制度涉及党的领导制度、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监督制度和党的自我提升制度等方方面面[4]。逐渐形成了全方位、覆盖面广的制度体系,对全体党员的政治行为起到有力的约束作用。但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制度还存在衔接不畅,约束力不强的情况。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协同性不强还表现在系统治理方面不足,从全局的角度加强顶层设计还有待加强,各个层级的良性互动还需进一步增强。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治理格局还没形成。协同性不强还体现在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施策的“靶向治疗”不够,党内政治文化制度的制度优势与党内治理效能协同提升的作用还不够明显。第二,党内政治文化制度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党内政治文化制度能够真实反映党内政治实践和党员政治行为时,对党员的行为就有一定的规范功能,反之就会滞后于实践,影响党员的政治行为。随着改革发展等各项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也会愈加明显。如果一些突出的党内问题没有上升到党内法规制度层面,在实践中将会产生“宽松软”的情况。一些现有的制度内容如果不及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会消减效力。一些实行的党内政治文化制度也因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而落伍,最终制约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功能的发挥。第三,党内政治文化制度不够细化、落实不到位。党章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根本法”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发挥。在有关党内关系制度方面,着重解决制度内容不健全、法规层级不均衡的问题。在党的政治信仰方面,缺乏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统领的主导型、立体化制度体系,缺乏对党的全面政治领导制度的体系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制度执行力不够强,落实还不够到位,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和制度执行缺乏同频共振的节拍。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在规范党员行为方面不深不细,缺乏落地的制度运行体系。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溯其根源,本质是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内心价值需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要通过每名党员的一言一行来诠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是文化“乌托邦”,而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文化基石。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和谐的党内政治关系规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科学严密的党内法规制度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最终让党内政治文化这座“精神地标”成为引领全党各项事业继往开来的旗帜性建筑,成为党在新时代的文化高地和精神殿堂。
(一)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5]这一重要论断,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命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带来政治上的坚定,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不断壮大,在于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我们党始终重视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理论始终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源头活水,才能始终吸收源源不断的营养,沿着正确的政治道路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当前和今后长期坚持的政治理论学习的根本遵循。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把握其中的核心要义,在“学懂”上下足功夫。要深入持久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精神要义,通过新思想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政治情怀,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坚定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和科学的方法论。
第二,以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学习不断坚定信仰追求。政治信仰是共产党员精神层面矢志不渝的追求,能够最全面、最真实地表现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而理论自信作为信仰的基础,在党员的思想认知过程中不断被强化,最终确立崇高的政治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认为党内很多问题实质是政治方面出了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政治建设做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进行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专题学习,要把思想理论武装作为“头号工程”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充分学习认识政治立场事关党的政治建设基础。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是立场坚定的表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政治立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立场问题如果不明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会没有根基,政治立场是全党深刻认识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顺利进行建设的必要前提。
第三,以实际行动将政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产党员要立足岗位,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珍惜党员的名誉,不能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解难题[6]。共产党员要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永葆政治本色和政治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就深刻地指出了党和人民的关系,也为每一名党员的政治立场提出了政治要求。
(二)以健康的党内政治关系规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倡导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关系是文化的承载形式和表现方式,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衍生什么样的文化[7]。党内政治关系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就会积极向上。以健康的党内政治关系规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离不开政治纪律的规范作用,政治纪律对党内政治关系有指导和统领作用,政治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8]。
第一,以政治纪律建设构筑党内政治关系的和谐发展。党的政治纪律是对党员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综合要求,是党员政治忠诚度和党的政治主张一贯性的深度结合,严格的政治纪律不仅不会影响同志关系,反而会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在同志之间会形成强大的磁场感应,使得每名同志都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政治责任和义务,真切体会到党内政治纪律的重要性,体现了他律和自律的统一。党的纪律体现在对党员政治、组织、廉洁、工作、生活和处理同志关系等各方面的要求,其中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的纪律,是一切纪律的核心。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的基本性质所决定,也是由政治纪律的地位所决定,把政治纪律挺在前面,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严守政治纪律,作为营造正常党内关系的突破口,做到同志之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坚决不以利益相交。在坚持底线思维和制度思维的基础上,发挥党规党纪的作用,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第二,以风清气正的政治关系涵养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党内个别党员经不起诱惑,出现了腐败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相互之间的利益输送。构建清清爽爽同志关系,是涵养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的有效措施,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战斗力,一方面体现在数量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体现了同心同德的凝聚力。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有助于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对党内形成科学民主、相互尊重、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政治生态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党员干部之间互敬互信、平等相待,上级要注意听取下级意见,不搞独断专行,下级则要尊重上级、服从上级。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破除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问题,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三)以科学严密的党内法规制度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全党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党员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9]。党中央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制度自觉,特别是做党内法规制度的维护者和践行者,是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招。
第一,增强党内法规制度意识,要充分认识制度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从而尊崇制度和敬畏制度。“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重要经验,是国家运行的根本保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全体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制度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制度意识,在制度的轨道上实现各项事业的平稳有序发展。马克思曾强调制度作为社会交往关系稳定性结构,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人类一切文明活动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揭示了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作用。从“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可以看出,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甚至会走向反面。尊崇和敬畏制度就要从内心把制度作为行为处事的首要准则,坚决杜绝人情往来、“刷脸”办事的陋习,要使制度成为根植内心的道德规范,成为一种习惯和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破除在思想领域和体制机制的弊端,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逐渐成形,党内法规制度要发挥效能,就需要全党强化制度意识,从内心真正地敬畏和尊重制度,将其作为一切行动的准则。
第二,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落地落实,从而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行动力。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最终成效体现在落实落地。再好的党内法规制度如果不执行,将会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抓紧抓实,而是束之高阁,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建设必须依靠党内法规制度的落地落实,才能见真招、出实效。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不仅要“严”还要“全面”,在管党治党中要真严、敢严、长严,还要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只有全面从严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才能让党内法规制度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只有提升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度意识,严肃责任追究和监督检查,才能让制度发挥优势。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党内法规制度的维护者、践行者。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党内法规制度当作党性修养的政治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遵规守法的良好示范效应。
(四)以优秀文化传统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0]。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结晶,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表征,也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因。
第一,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法治文化的时代价值,融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法治理念。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经历了从“法寓于礼”到“礼法分离”再到“礼法结合”的漫长过程,管仲提出“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依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可以说是“依法治国”思想比较早的记载[11]。全体党员要筑牢法治思维,树立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观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法治精神落到实处,把法治精神内化为法治思维,形成法治文化。全体党员要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把法治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对法律要有敬畏和尊崇之心,摒除以个人为中心、以权力为中心的人治思维和落后思想,要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全体党员要积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主动地运用法治实践,培养自身运用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推动发展的能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破旧趋新的文化,法治文化的养成会推动党内政治文化达到新的高度,党的自身建设也会达到新的层次[12]。
第二,家风正则党风正,家教严则党性强,共产党员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家教传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细胞,党员具备特殊的政治属性,但也是回归家庭生活的社会成员,家庭生活对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具有巨大的影响。共产党员要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良好家风,周恩来同志制定了严格的家规,陈云为亲人定了“十不准”,这些看似对家人“无情的言行”,实质是对家人的博爱[13],让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家庭生活中生根发芽,激发家庭成员的潜能,不依附权贵,做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树立好的家风家教,体现了党员的政治风骨,也在党内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三,发扬革命文化中的革命精神,铸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精神高地。追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可以看见一条清晰而优秀的革命精神脉络,构筑了革命精神的精神谱系,发展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所创立的精神品格中。“红色基因不能变,不然就变了质。”[14]“对我们党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5]革命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有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守望初心的赤诚精神,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些在革命实践中沉淀的革命精神,是蕴藏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广大党员要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助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