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与治理

2022-03-18张素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公路交通农村公路公路

张素丽

(河南警察学院 交通管理工程系,河南 郑州 450046)

十一五规划曾明确提出构建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构建,通过加强农村公路构建与管理,推动农村公路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结合农村公路建设的内涵与意义,颁布了《农村公路构建标准意见》及《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将“通畅”“通达”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将百姓出行的舒适、安全及便捷作为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国在持续推进与加强农村公路构建工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完成了养护体制改革、危桥改造工作及改善安全技术等任务。然而在农村公路安全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导致农民的经济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和渠道。

1 农村公路的定义及其分类

农村公路主要指植根于公路技术条件、着眼乡村经济社会建设水平,是村庄与村庄、村庄与村庄群相互连接的公路类型。具体来讲就是除省道、国道之外衔接行政村、乡镇、县城及渔、牧、林、农等生产基地,用于机动车通行的道路系统[1]。根据农村公路的行政级别,可将其划分为村道、乡道及县道。但由于我国农村公路所处的地区,拥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的区域所采用的技术等级又存在明显的不同,通常来讲县道对应二级或三级、乡道对应三级或四级、村道对应四级及以下等技术等级。在农村公路分类上,我们可根据功能特征将其划分为田间道路、拖拉机道路及主干道路等类别。其中主干道路主要包括对内联系与对外联系两种。对外联系用于沟通农村经济组织及区域经营中心。对内联系用于方便拖拉机从生产单位往返田间。田间道路则能够满足劳动者田间管理的基本需求。其技术指标主要包括行车速度、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道路间距、红线宽度等内容,不同公路等级的技术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一级最高而四级最低。其中四级对行车速度与红线宽度并没有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要求。较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农村道路分类还不够细化,指标不够完善。譬如加拿大乡村公路指标包括服务功能、出入控制、车流量、通流特性、车速、驾驶速度、车辆类型、道路连续等。不同的技术指标所对应的公路分类相对清晰、相对全面,能够结合乡村经济建设的基本诉求,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因此在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上,我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公路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其交通安全,关乎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质量,影响着农村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成效。因此明确农村公路的定义及其分类,能够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更好地提升问题分析与隐患治理的针对性。

2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基本隐患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主要指参与交通的对象在活动中存在交通违法情形及周边环境中存在可能诱发交通事故的要素或因素。通常来讲交通安全事故的形态主要有交通事故、道路线形、路测事故等多种形态。其中公路线形的事故形态较为普遍,主要包括弯陡坡、坡急弯、急弯陡坡、连续下坡等基本形态。而道路等级越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越高,事故形态种类与类别也愈加丰富。至于路侧事故的形态主要包括撞行人、撞车辆、驾入边沟、侧翻、撞护栏、路桩、栏墙、岩壁、山石等。因此为切实降低农村交通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交通安全中的隐患。

2.1 安全意识薄弱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中,乘客、行人、驾驶员、自行车驾驶者的行为特征对公路交通受伤人数、死亡人数、事故总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行人与自行车驾驶者“我行我素”的心理特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相对明显。驾驶员通常是借助触觉、听觉、视觉来处理道路信息,并选择相应的驾驶决策。如果驾驶员信息接收受到影响或驾驶技能、安全意识欠缺,或者缺乏良好的架势习惯,都将导致驾驶决策出现偏差[2]。此外,通过深入探究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事故的形态分布及事故成因,能够发现诱发农村交通事故的成因主要包括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会车、超车等内容。至于乘客特征主要指车辆乘客未做好安全措施,从而发生被抛出、摔倒、被划伤等安全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公路交通的环境发生了转变,但道路交通中“人”的意识却没有发生深刻地改变,缺乏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依旧存在。根据哈顿矩阵模型能够发现,人在态度、情感及意识等层面上,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将导致公路交通安全事故持续上升,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速度。

2.2 农村道路与车辆

首先是农村车辆。通常来讲农村道路所运行的车辆,有摩托车、三轮车、载货车、小型客车等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有蓄力车、手推车、自行车及助力车等车辆。此外,还有报废或超限的车辆,这导致农村公路交通变得复杂多变。当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农村交通量会愈加饱和,复杂,进而提升了事故的发生几率。其次是道路条件。农村公路主要受复杂地形与资金的限制,导致坡度大、急转弯多,行车条件相对较差,并且交通标志与防护措施缺乏,致使公路桥涵、路面过早遭受损害。导致公路交通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最后是道路环境。道路环境与农村交通安全的关系较为密切,主要包括不良天气、路测环境,两部分内容。其中不良天气主要包括雾天、雪天、雨天、晴天等类别。当天气条件逐步恶化时,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将显著提升。而路测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防护设施、边坡、边沟等内容。由于技术及经济等层面的原因,导致路侧环境难以得到及时地改善,致使路面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譬如当驾驶员出现车辆故障或疲劳驾驶等问题时,极其容易与路测山石头或树木发生碰撞,威胁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2.3 农村道路安全管理

我国农村道路管理的职责缺位与交叉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基本隐患。通常来讲农村公路管理面宽、区域辽阔、交通部门人力有限,并且机动车与农用车通常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致使交通管理职责出现相互交叉、相对分散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公路使用者,包括行人、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不了解交通规则,导致交通管理秩序较为混乱,进而诱发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此外,在交通事故出现或发生后,会导致部分交通设施的损坏。然而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的修复周期较长,致使同类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由于农村道路不过规范,当道路出现事故后,驾驶者会选择其它道路,从而导致其它分支道路出现饱和度过高、安全隐患加大的现象[3]。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农村公路交通是较为复杂的管理问题,不仅要求公路使用者拥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还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切实破解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问题。

3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治理

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与群众生活品质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农用机动车的驾驶员量与保有量得到了迅猛地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路、车、人之间的矛盾,使农村交通安全问题日渐严峻,事故伤亡比例持续增加。根据卢婉婉(2021)等人的数据统计结果及实践研究,能够发现1998年农用拖拉机、蓄力车、运输车的交通事故次数为19791起、2004年则高达 36125起、2019年为41319起。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公路交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所存在的隐患,我们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机制,以此控制公路安全问题的出现和发生几率。

3.1 加强安全理念教育

强化农村居民的安全理念是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保障,是我国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条件。通常来讲,交通系统通常会因为人的错误,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频频出现与发生,进而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因此提高行人、乘客、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能够确保农村公路交通的安全,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首先,应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理念与意识。譬如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对道路流通的影响,阐述传统行车与出行理念的问题,从而帮助农村居民更有效、更全面地了解到交通安全意识提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借用新媒体、自媒体等技术,帮助农村居民深入地理解并认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严峻性,明确交通安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从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提升农村居民对交通安全的重视。最后,做好分类教育。即将交通安全教育划分为驾驶者教育与普通行人、非机动车教育。从安全培训、安全常识普及等角度出发,切实强化农村居民的道路交通安全理念。此外,村级干部应加强监督工作,通过日常监督与村民说教,循序渐进地深化村民对交通安全理念的理解。然而在安全教育形式上,必须以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要形象生动、丰富有趣,要通过广播、电视、张贴画的方式,激发农村居民参与交通安全教育的积极性[4]。

3.2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中所存在的环境与道路隐患,我们需要通过通过改善道路条件与路侧设施的方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时效性与有效性。首先是道路条件。道路条件相对复杂的乡村路段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所以我们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明确道路设计标准;选择有效的安全保障手段,提升农村道路的安全系数。(1)弯坡组合。弯坡组合需要考虑纵坡与平曲线半径的安全性与影响性。根据相关研究能够发现,在曲线半径降低及坡度增大的情况下,事故发生率会逐渐提升。因此我们应避免平曲线与纵坡的组合。(2)视距。通常来讲公路技术等级越低,越容易导致车辆视距不足,越容易诱发交通事故。所以为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系数,我们应在现有的乡村公路设计与建设中,重点检查暗弯,即边坡、房屋、树林等影响车辆驾驶者视线的因素。清除障碍物,提高行车视距。(3)设置震动警示带。震动警示带主要指公路中的凹槽或凸起。能够通过听觉与触觉的形式引导驾驶员放缓行车速度,帮助驾驶员注意当前的行车路段。在安全设施建设中,我们应重点在车行道、中线、路肩等位置,设置警示带,以此降低车辆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几率。其次是路测设施建设。路测设施设施是降低路侧对行驶车辆造成影响的重要保障,通常来讲公路等级越低,相应的路侧环境愈加复杂,譬如人造结构物、路侧植被、排水设施、边坡等。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应从如下角度出发,提高路侧治理质量。(1)加强边沟治理。即将传统的矩形边沟改造为能够使车辆重回公路的浅碟式边沟。(2)路肩处治。在路肩处治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路肩的宽度,并优化路肩与边坡、边沟的组合方式,降低车辆偏离道路的几率。(3)边坡处治。由于我国农村公路在设计与构建的过程中,缺乏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在技术处置力度上较为薄弱,致使路基边缘与道路衔接处出现“高坎”。所以在边坡处治上,需要放缓坡度,提高行车的安全系数。

3.3 加强交通管理与系统建设

首先是常规管理。(1)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交通管理职责缺位与交叉的问题,构建全新的管理机制,理清机动车辆与农用车辆之间的关系,规避职责交叉问题的出现和发生。(2)加强警力投入,解决农村公路管理面宽、区域广而警力不足的问题。(3)重构管理机制与工作体系,落实惩罚举措,确保交通事故出现后,被损坏的安全设施得以修复,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几率。(4)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对超年限、报废车的管制,降低交通系统的复杂程度,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的有效性。(5)加强速度管理,车辆较高的行驶速度,容易诱发公路安全事故,影响公路的高效运营与稳定运行。因此我国公路交通部门,应合理限制车速,确保骑行者或驾驶员的行驶速度在安全范围内。在此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道路等级,对不同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科学限制,使道路交通更加稳定、有序。其次是安全管理系统建设。(1)加强现代科技设备或手段的应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道路交通监督管理的实效性。(2)构建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即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出发,制定契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车辆管理体系,引导车主安全驾驶。(3)构建多主体的管理系统。即构建由村委会、交通、公安等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交通管理系统。使交通安全隐患得到科学、综合及有效地治理。从而通过加强农村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

4 结语

农村公路交通系统主要由环境、路、车、人等要素构成,人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但由于安全意识不够或客观原因,容易诱发各类交通事故,进而导致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行人、驾驶员安全意识是治理农村公路交通隐患的根本,而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注重安全管理优化,则是确保农村公路交通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是推动我国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能够确保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得到平稳、顺利地发展。

猜你喜欢

公路交通农村公路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西藏2020年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35亿余元
公路断想
大数据分析在公路交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数读2016年公路交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