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体现与大众化推进思考

2022-03-18阳素云

关键词:大众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阳素云

(邵阳学院 国际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经典的社会学理论,唯物地看待社会问题的总和,理解经济社会变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借助哲学原理来破解生活中的难题,只有在实践中得到科学运用,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谛[1]。在当代社会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实践中有着突出的作用。从世界观、方法论和目标论三方面出发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探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形成科学的推进理路提出针对性策略,可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繁荣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主要价值可通过世界观、方法论和目标论三方面得以体现。

(一)世界观价值

1.世界观价值的定义

作为理论思维的典型示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把经济关系视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并致力于通过研究物质经济形态与人的关系去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2]。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物质决定意识,坚持唯物论原则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其中,主观意志以客观实际为核心,客观实际具有动态性,且其动态波动具有一定规律。辩证法即在持续的运动过程中研究一切既定形式,基于普遍联系的观点研究问题是辩证法的主要特征。辩证法是探索世界的主要工具,以唯物论为基础可保障辩证法的科学性与现实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为观点的全面而整体性、发展而变化性、联系而系统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描述社会,使人类能够利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并完善世界。

2.世界观价值的现代性批判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世界观价值可通过现代性批判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可划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科学批判与价值批判。科学批判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思想文化结构的性质、矛盾与发展特性,通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本质。价值批判与科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彼此联系、融会贯通。价值批判的应用通常以某项基础价值标准或目标为标准判断实际社会某种事物的合理性。如马克思以实践为契机对黑格尔辩证法作了批判,由于有了实践作为媒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才从自然领域扩张到历史领域,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发展成完整的体系[3]。

(二)方法论价值

1.方法论价值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有着明确的指向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成果,其本身即实践活动的汇总与统一,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哲学理论的标志所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者,马克思本人既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革命理论家,他始终坚持将自己的哲学理念与现实社会革命实践相融合,利用社会实践行为验证并不断优化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其实践价值与对实践的引导性,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前进。

2.方法论价值的社会转型体现

社会转型是社会的经济、文化、价值在结构、形态、价值等方面发生的内在变化。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社会转型应是指社会类型的转换,即社会从一种类型转向另一种类型[4]。基于历史角度,大致说来,当前全球范围内已发生的社会转型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全球市场扩展与殖民主义扩张为主要特征: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典型西方国家经由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实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在资本主义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拓展本国领土、扩大自身势力为目的开展战争。第二阶段以殖民主义解体为主要特征。在非殖民化进程内,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由民族战争获取国家主权,开始自主发展,并至今仍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

正如通过改变人的社会特征和个性特征可以影响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一样[5],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具有个性特征的发展道路,并影响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针对发展中国家是否能依照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选择发展现代化的个性方式问题,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指导与方法启发。发展中国家参考现代资本主义积极致力于构建与优化社会主要市场体制,同样也是依照自身实际情况越过资本主义发展直接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尝试。

(三)目标论价值

1.目标论价值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目标论价值可定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理想与目标是改善工农大众物质生活条件,争取全球范围内的自主控制,令个体能够全方位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宗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6],将人民作为历史的真正主人,将人民视为社会财富与社会转型的主体力量,以人民群众为核心,联系人民、依靠人民,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将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使命。

2.目标论价值的全球化问题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目标论价值可通过全球化问题体现。资本的扩张使其在要求消除交换的全部限制、以全球范围为市场的同时,还要求通过时间消灭空间,即降低商品转移过程所需时间。全球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表明以相互依赖为特征的全球性经济体系的创建形成,并呈现出整体特征。这种特征一旦形成,即可用一种具有独立性的力量掌控全球经济。以全球市场产生过程与运行特征分析为基础,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世界历史性发展导致传统社会中需求所具备的地方性特征消失,在形成全球市场的同时创造世界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

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可分为世界观价值、方法论价值、目标论价值,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引导社会实践、实现终极目标的基础,目标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旨体现。价值的发挥在于传播与推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是实现其当代价值的基础。随着当代社会发展与客观条件的改变,要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需紧随时代步伐,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向导,由此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进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通过大众化才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我们之所以倡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解决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7]。作为持续进步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既可能包含已有问题,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其成因提出对策,方可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经院化趋势与关注度不足

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员利用较为生涩的语言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被过度修饰,不利于大众理解。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经院化趋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度不足,尚未关注到现实社会中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方向与内容与现实社会中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匹配。这是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度不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特征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固化,应用过程中未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化问题,着重描述其政治教化能力,缺少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联系实践不紧密;或者是缺乏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拘泥于较为固定单一的方式,造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产生同现实社会生活不匹配的问题。这些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易被大众理解接受。

3.受多元化思想的冲击和挤压

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不同国家与地域的不同社会思想可在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条件下进行交流。各国社会思想观念受到影响与冲击,多元化文化与价值观的交流导致不同个体的思维模式与观念产生复杂变化。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空间受到挤压的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空间受到挤压易使价值观念受到影响,使主流价值观受到压制,同时也容易带来“颜色革命”风险。

4.传播途径与方式不丰富

当前,互联网发展带来了思想观念多元、价值取向多样、行为习惯多维的社会环境[8],但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仍不够充分。当前主要传播途径为学校教育,这种传播途径的主要优势为资源丰富与知识理论成熟,但局限也较为显著,即只能在小范围内对部分人群进行传播。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方式集中在学术文章与相关书籍方面,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需要具备一定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

5.理论零散化、碎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显著系统性,但受不同因素影响,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易出现理论零散化、碎片化问题,即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多以单纯某一小点为主进行传播。理论零散化、碎片化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产生了消极影响,在民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性理解的情况下,易导致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接收片面或理解错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本意不相符。

(二)推进的理路

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与形成的原因,详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有效的推进理路,笔者相对应地提出以下推进对策。其中,单一对策可对多个问题及成因产生帮助,同样,某一问题也可通过多个策略进行改善。

1.不断提升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度

针对当代社会环境的现实状况,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客观现实社会的关联性,提升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与目标论价值,在当代社会发展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其世界观、方法论与目标论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推进,就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为基础,想大众所想、虑大众所虑。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融入当代社会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使其能够敏锐感知当代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与时代问题。对于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时代问题与难题,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真分析、寻找答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事件发展、结果与舆论进行引导,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关联当代社会人民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结合时代特性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导功能,辅助人民大众构建精神家园。

2.容纳不同群体理论接受方式的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可以理解为不同知识层面与社会阶层的人民群体的大众化。如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指出,要让成百万人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让广大群众和党内外干部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9]。这里的“广大群众和党内外干部”即知识层面与社会阶层均有所差异的人民群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过程中,要以容纳不同群体对理论的接受方式为基础实施大众化传播工作,以当代社会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方式逐渐提高传播影响力。要利用容纳不同群体的理论接受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有效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和广度,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要着重容纳不同群体理论接受方式的差异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人民大众生活相融合,降低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消极影响,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人民大众中的影响力,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途径,并使其传播途径具有多元化特征。

3.有效运用网络工具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已经普遍存在于整个当代社会生活中,使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传播成为当代社会中传递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够有效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进思路。要正视网络工具的发展,有效运用网络工具,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性宣传体系。要通过多样化形式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将系统性宣传体系与网络工具的小知识点宣传模式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处理网络传播过程中易出现的理论零散化、碎片化等问题。

4.完善评价制度与构建激励机制

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持下,有着十分深厚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需要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和构建激励机制给予保障。其中,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素质是当代社会成功实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决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大众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对研究者的心理素质与定力耐心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严肃工作制度,完善评价制度,构建好激励机制,激发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当代社会的顺利推进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

三、结论

马克思是属于全人类的思想家,其思想具有人类性价值,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当代社会中最先进最成熟的世界观、方法论与目标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明确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服务时代、指导实践、发挥价值。

猜你喜欢

大众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先进性别文化的凝练与大众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