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野下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以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
2022-03-18李慧玲冯怀珍
李慧玲,冯怀珍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2020 年11 月3 日教育部在威海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是推动新时代高等文科教育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新文科建设就是要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这也为经济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1]。时代化、中国化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维度,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新文科视野下可探索其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新方法。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入探索经济学专业新文科建设的目标、路径、方法,把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融入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来,以更有效的方式培养适应新文科建设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成为当前各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建设改革面临的紧迫问题。
目前,有关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集中在对国外教学模式的借鉴上,在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转变和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上。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拔尖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但这些探索立足层次较高,集中在“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财经类院校,具体到边疆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新疆师范大学作为西部地区师范类院校,以培养爱国爱疆懂疆留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历史使命更多地体现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的经济学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因此本文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现实情况,着力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探索新文科视野下如何对接本科建设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更有效的路径培养经济学“双创”人才。
一、经济学专业建设培养定位和实践探索
(一)培养定位
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于2002 年开始招生,截至2020 年已累计有15 届本科生毕业;2020 年开始启动经济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围绕新疆师范大学“聚焦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师范”的办学定位,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作为非师范专业,瞄准“厚基础、重素质、强应用”的培养理念,体现了地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专业培养目标看,就是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熟悉现代技术手段,能够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从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研究,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类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实践探索
为加强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在本科培养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大一年级开设18 课时的专业导论课,授课内容主要围绕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发展演变、研究方法进行讲解,介绍各类课程的结构安排及其关系,帮助学生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有总体脉络的了解,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论有一定的认识,并尝试阅读和思考经济学文献和经典著作。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尽快熟悉经济学专业的学科背景、课程设置和就业去向,明确四年的专业学习目标和方向,形成系统性的专业认识和专业认同感。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提高培养质量,自大二年级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师生互选、方向相近、适当均衡为原则进行分配,导师指导持续至学生大四毕业;每位导师平均在每个年级指导2~4 名学生。导师制的目的主要是让老师在学业、生活、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就业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引和帮助。自大二年级起,着力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观和打牢专业基础;大三年级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创业活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大四年级着力给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考研、就业创业和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指导。
在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在大三、大四年级阶段强化实践教学的探索,形成了“课程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实践项目+双创育人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研究并尝试了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提高实验课时占比等路径;建立了全疆首个电子商务实验室,开设了“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成为全疆单证员指定考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多种形式的校外专业调研实践活动,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应用;与多家新疆本土龙头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依托双创课程、双创实践、双创基地协同的双创育人体系;大三学年第二学期安排十周时间进行专业实习,实施了经济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
二、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困境分析
由于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同质化倾向、就业质量低等问题凸显,教育部等部门发文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在此背景下,为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也开始探索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的途径,但总体改革的进程较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是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在以往的做法中,依然存在只重视书本理论的学习、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凸显的现象。一是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过程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还没形成一套规范的、严谨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师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评价,教学内容缺乏与新疆本土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二是整体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整体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类课程大多停留在理论讲授阶段,创新创业类项目落地和自主创业占比较低。同时,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激励和引导还不够,目前学校有关于理论教学的各类比赛和对应的表彰激励办法,但明显缺乏有关实践类课程的激励与引导机制。
(二)师资因素的制约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和改革的主体保障,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教师队伍目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生师比偏高,师资不足。按照教育部要求,一般来说财经类生师比应该在18∶1,而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为21.1∶1,数量上师资不足,加之部分教师兼任行政管理工作,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二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足。一方面一线教师接受行业培训、实践锻炼较为有限,缺乏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聘请的校外兼职行业人才还不足。
(三)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就是借助专业实验室,通过实验课程的开展,将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受整体对文科实验教学不重视的惯性影响,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矛盾:第一,经济学实验室建设不完善。经济学实验室还处于“机房”阶段,虽有独立的实验室场地,但受实验经费短缺的影响,硬件设施陈旧,更新换代慢。第二,实验师资队伍薄弱。要建设良好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才,而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正是制约实验教学的关键问题。人员不足、流动性大、兼任的实验教师都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教学考核方式的僵化
本科教学中,考核方式起着指挥棒一样的引导作用。目前经济学专业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闭卷考试为主,少部分课程以上机演练、小组讨论汇报、课程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查打分计入课程成绩。目前的这种考核方式还依然停留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学生创新实践的引导的阶段,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落实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网络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创建合理的网络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缓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有效提升网络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落实。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加大网络操作平台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餐饮部门的审核管理工作,实时监控网络餐饮行业的制作、配送等流程,如果发现违法行为或者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及时上报并给予严厉的惩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新文科视野下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涵,新文科建设也指出了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维度。新文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新文科建设下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要强化课程思政、加强实践、促进交叉、中国化教学[2]。在此过程中,要着力达成新文科视野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作为“经世济民”的学科,为谁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整个培养过程应贯穿通识教育,培育学生品德、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坚定学生爱国爱疆的立场,培养懂专业、懂自己、懂中国、懂世界的人才。经济全球化、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要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经济学学科发展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学习经济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经济问题分析中的能力,包括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触和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传统的经济学教育过于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新文科教育下应抓紧调整,才能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跨学科的交叉融通能力
新文科建设应有的新维度,尤其体现在学科间的交叉融通。学科间的交叉融通体现在文工交叉、文理交叉、文文交叉等,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科间的融通最为明显,这使得经济学成为理论(逻辑)、数据(量化)、方法(科学性)、人文(历史经验)的统一融合[3]。
(四)构建中国经济学课程体系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特殊的性质,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把深入分析上升为理论形成系统性的学说和范畴,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把本土化和时代化的特征融入到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中,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人才。
四、新文科视野下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针对目前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境,结合新文科视野下的培养目标,从现有的办学现状出发,充分认识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推进构建新文科视野下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
新文科视野下的经济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改革是新文科建设的主方向,实践教学是培养提升这些能力的重要路径。基于现有的培养模式,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活动并增加其比重,例如在金融类、会计财务类、计量统计类等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占比,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知所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的结合。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项目比赛,严格甄选校内、校外实践平台,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效果。依托产、学、研基地合作,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路径。
(二)着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充实教师队伍,通过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降低生师比。其次要优化教师结构,增加师资队伍中实践教师占比,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人员实行多种管理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进入实践师资队伍,并重视实践教学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4]。最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注重专职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等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一线懂实践、会管理的兼职人才充实实践教师队伍,使得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
(三)注重交叉学科的融合
新文科建设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交叉学科研究范式是新文科建设的方向,新文科视野下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知识。经济学作为社会学科和基础学科,新文科建设下其可以与其他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新文科的视野。经济学与传统文科学科相交叉,实现文、史、哲通晓,体现在经济思想史、经济学流派等课程;与其他社会学科相交叉,实现经济、政治、哲学的三位一体,体现在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哲学等课程;经济学与工科的交叉,体现在资源环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课程;经济学与数学分析的结合,体现在计量经济学、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等等。“新文科”学科融合不应局限于“小文科”思维,要构建“大文科”交叉融合视野。
(四)推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发展实验教学是新文科建设中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实验室建设不够、实验教学课程量不足的困境,一是在“十四五”实验室建设规划中,实现经济学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通过经济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模拟在市场环境下投资、数据分析、处理等行为,这都是动手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二是基于实验室建设实现一流实验课程的建设。经济学实验课程创设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库,设计以提高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案例,拓宽学生实践培养渠道。实验教学就是努力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懂理论、会实践的高层次人才。
(五)优化调整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不能适应新文科建设的内涵,新文科建设要求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打破原有以分数检验学习成效的做法,构建符合新文科建设的评价方式。对于理论加实践类课程,通过设置试卷成绩和实践成绩不同权重的方式,评定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对于纯实践类课程,不应仅从实践报告等文字材料来做评定,更应看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实践能力提升,使得考核结果更客观、更注重实践性的锻炼。
五、结束语
新文科建设应有新视野和新维度。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新文科视野下其建设的基本抓手就是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在新背景下,新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虽然开始了经济学向一流专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但建设还较为迟缓;新文科建设对传统的理论和应用型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提出的新理念,值得西部地方高校思考。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为更好地回应时代的需求,未来只有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