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03-18文,胡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产教校企

林 文,胡 霞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24)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行业协会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合作质量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国家出台职业教育政策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无不强调了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就行业协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方法给出了参考意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以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与借鉴。

一、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校企合作相对松散,多方利益难以均衡,缺乏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命运共同体尚未真正形成;第二,校企合作缺乏平台和有效载体,企业以“点对点”的方式与职业院校合作,视野面不够宽,合作领域不够广,内容不够多;第三,校企合作过程中文化融合不足,学生缺乏行业文化内涵的熏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足。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职业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1]。职业教育的跨界性使得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尤为重要。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生以及教师等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利益主体,利益是利益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源泉[2]。行业协会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非盈利性的中介组织,可以有效平衡职业教育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疏解政府职能,弥补市场不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非政府组织理论认为,行业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具有社会性、协调性、专业性以及信息性的特征。行业协会的社会性表现在其作为社会组织,能够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供需情况、政策要求等丰富的社会资源,从而实现信息与政策共享,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行业协会的协调性表现在其作为产教融合各主体间的沟通桥梁,能够协调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缩小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增加各级政府政策与高职院校间的弹性,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行业协会的专业性表现在其大部分会员是来自相关领域中的专业型科技人员,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师队伍发展培训平台,从而使教师队伍日渐专业化、实践化,协助职业教育发展。行业协会的信息性源于其社会性,表现在其作为共建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通过信息互动帮助相关利益主体共同成长,并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新理念带入企业,服务职业教育发展。

因此,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社会性、协调性、专业性与信息性,大力促进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实践

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一种是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一种是行业产业学院[3]。学院自2019 年跻身国家“双高”职业院校行列以来,坚持产教融合,引入行业协会参与“双高”专业群建设,让行业企业以实际行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职责。

(一)组建航空行指委,发挥咨询服务功能,扣紧产教融合纽带

行指委是受教育部相关部门委托,由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的,为本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提供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专门组织。在“双高”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先后有机械、交通运输、民航、航空等15 个行指委主动联系学院,吸引学院成为行指委理事单位。其中,航空行指委与学院在“双高”专业群结构优化、协同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指导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等三个维度,加强校企合作,扣紧产教融合纽带,助推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1.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

优化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服务经济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航空行指委通过准确把握和科学分析航空装备制造、航空装备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整体掌握产业与行业的共同特征以及差异,引导企业深入参与学院的专业优化,形成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特色专业群,擦亮“航空”品牌。

2.组织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行指委针对学院的办学现状和办学特色,组织行业内专家与学院教师开展标准研制调研工作,部署并规范标准体例框架及编写要求,共同完成工学结合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开发工作,为学院及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实施依据。

3.参与承办、组织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行指委作为职业教育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专门组织,与职业院校共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塑造职业教育形象的重要抓手。赛前,行指委就专家库与裁判员库的遴选组建、赛项规程与实施方案的完善等开展咨询和指导。赛后,行指委协同学院进行大赛资源转化和赛事总结,推动比赛标准、评价办法及比赛成果进一步向专业教学转化。各项大赛的成功举办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还使“技能改变命运”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共建职教集团,发挥职教集团资源集聚功能,为校企合作提供优质资源

职教集团的“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的功能定位和“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建设目标,与“双高”专业群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基本任务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在“双高”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民航企业、通航企业、军队装备修理企业、科研院所及院校等多家单位与学院共同组建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并在参与专业建设、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校企共建专业

依托行业企业建设专业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行业协会、企业通过职教集团等合作平台,主动参与学院专业群建设,校企共同开发专业项目,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结构,开发工学结合教材等,促进了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

2.共培“双师型”教师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院采取与集团成员共建顶岗实践基地和成立兼职教师资源库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实施专业教师五年一轮回赴顶岗实践基地顶岗培训半年,提升教师实操技能和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敏感度;一方面,聘请集团成员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校兼职,建立“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增强人才适应性、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集团企业成员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特别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学生学徒双身份、教师师傅双导师、学校企业双考核,实现了人才培养校企“零距离”无缝对接。另外,航空类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通过营造企业文化现场,构建真实工作环境,促进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对于培育“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的航修精神和 “零缺陷、无差错”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具备职业道德修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以专业群或专业为载体,与地标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合作成立的实体性职业教育平台,其主要目的是打破校企之间零散的合作关系,形成专业群、专业与产业、企业之间紧密环绕的融合网络。在“双高”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学院先后与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利集团、湖南精飞智能科技公司共建航空发动机产业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通航产业学院三个“伙伴合作型”产业学院[4],形成了“双高”专业群与行业骨干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产业学院的功能发挥主要体现在参与课程与教学建设、促进技术研发与创新、协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个方面。

1.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也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产业学院设立的由企业专家和教学名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开发新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并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其中课程理论部分的相关工作主要由专业群教师完成,邀请企业专家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时等内容的确定进行指导;课程技能部分则主要由企业专家负责,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体现先进职教理念,课程内容体现行业先进水平。

2.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

技术研发不仅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学院与合作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室,共同申请课题,共同使用双方设备场地,共同研发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共享技术成果,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实施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一体化。同时对参与研发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荣誉嘉奖或资金补助,激发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创新发展与学院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内驱力。

3.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省级“蓝鹰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由企业人力资源专员、技术研发专员和学院创业助理、专业群教师共同组成创新创业指导团队,校企联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三、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效分析

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行指委、职教集团以及产业学院三种模式引领企业与高职院校跨区域“行业对话”,建立长效对话机制,并由此推动校企合作由“点-点”单向诉求转向“面-面”多元共生,将合作内涵拓展为包括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文化融合以及技术研发与创新等在内的全局性、系统性的深度合作。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学院“双高”专业群建设取得的成效

1.专业群建设成果丰硕

专业群现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2 门,校外实训基地11 个,生产性校内实训车间4 个。其中,飞机维修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全军装备修理实训基地、CCAR-66R3 民航维修人员执照培训基地;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被认定为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构建“3482”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生代航空大国工匠》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优秀案例集。专业群建设成果在中国教育报以《强化优势 彰显特色 创建一流航修专业群》为题公开报道。

2.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近三年,专业群培养的学生在参加省部级各种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2 个、省部级奖项56 个,其中国家一等奖18 人次,省部级一等奖42 人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6.5%,入选全国就业50 强。为航空装备制造、航空装备维修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3.专业群名师工匠荟萃

专业群教学团队被立项为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有省部级教学名师7 人、国家技术能手5 人。建成了15 个“大师工作室”,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95%。“三阶五段式”双师培养模式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专业群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一等奖3 人次,省级一等奖30 余人次。

4.专业群科研服务能力突出

专业群所在二级学院立项“飞行器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导弹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6 项,空军装备部科研项目和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10 项,开展横向技术服务42 项,获航空工业行指委教学成果特等奖1 项。

(二)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思考

1.完善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职业教育治理权与治理实施细则,导致行业协会往往被动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因此,在国家层面应制定专门的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法律,明确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性质、权利与义务等,确保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治理有法可依。在地方层面,应因地制宜,颁布若干地方行业组织的实施细则,增强法律法规对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提升行业协会自身能力建设

尽管当前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意愿和积极性逐渐提高,但由于很多行业才刚刚建立行业协会,自身发育并不成熟,知名度不够,美誉度较低,故而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对行业协会抱有质疑,并没有将其作为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依靠主体。因此,行业协会应从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力,全面发挥自身的功能与效用。

3.构建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利益驱动机制

经调查,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动力不足,激励措施缺失。因此,应建立以物质为导向的利益驱动机制和以精神需求为导向的名誉驱动机制。前者可以体现在资金链、资源链上,后者可以体现在荣誉证书的颁发上,双管齐下,促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