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要素与实践要求
2022-03-18谢美帆
谢美帆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与其他国家深入交流的同时,意识形态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日益复杂。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他强调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1],并对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为现阶段发展格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具体表现,以此为着力点,围绕思政育人核心要素,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进一步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要求,就显得十分必要。
1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思想政治育人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当代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要重视大学生爱国情怀、政治信仰的培养,更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以此武装学生头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方向、路径及目标上,又具体表现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三个方面。
1.1 培养什么样的人
不同阶级的教育都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展开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培养的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人,资产阶级培养的是维护资本利益的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人民服务的人。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方向。在革命与建设年代,要求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工人阶级,使其具有先进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意识等;在改革开放时期,当时的环境决定了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围绕解放思想为出发点,以更好服务经济大局,比如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的目标任务。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围绕新的历史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要意识到“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3],要将这支主力军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的“梦之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归要在青年一代的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1.2 如何培养人
“如何培养人”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路径,体现的是方法论原则。不同时代,对于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答案也不一样。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倡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思想上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实践上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时期,倡导通过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分层次性等分类培养人才的思路。新时代,根据思政教育发展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
“因事而化”要求将具体的社会事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比如一定时期内党和国家发生的大事、跟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等。“因时而进”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时代脉搏。从广义上讲,一方面要重视当下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群体本身的时代特征。从狭义上讲,要求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机与契机。要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解答困惑;要把握重大时机,比如在全社会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把国家“战疫”实践生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现疫情危机中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契机。“因势而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宏观讲,这里“势”指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对外,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体系深刻变革、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等国际性的不确定因素;对内,中华民族正在迈向复兴。从微观讲,这里的“势”也指那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比如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会直接受到网络舆论、网络风气的影响,对此须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净化网络风气,实现网络环境清朗,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活动环境;同时也要看到信息技术积极的一面,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教育新途径,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思政课程教学方式。
1.3 为谁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与目标。面对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4]。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就代表着拥护人民民主专政、拥护社会主义。其次,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尽管两极格局结束已久,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根本对立依然存在,在世界联系愈发紧密的今天,我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显著。最后,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志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建设者、合格的文化参与者和爱国者等目标而发力。
2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命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目标任务及核心要素体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好“三全育人”与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个方面。
2.1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高校,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是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其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第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是国之大计,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之争,说到底还是人才之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的政治性质关乎国家的人才资源安全和核心竞争力。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二,要求各级党委牢牢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里,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5]各级党委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优先位置、重要位置,要在政策方面显示各级党委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心,在行动方面积极落实;要在党委的领导下,让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积极的作用,共同致力于维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党委班子要经常深入大学校园,跟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并解决他们在理论与现实方面的困难与困惑,加强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要善于接纳他们给出的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功能;要加强高校内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比如党员的发展工作、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等。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地位。高校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让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与宣传的重要阵地,并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
2.2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方面,立德树人关乎国家兴盛与否。从古至今的实践证明,对民众道德的培养,关乎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兴盛与否。在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价值观冲突,其中有些冲突甚至动摇到我国的根本政治方向,在这种文化更加多元、思想更加活跃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对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大学生群体良好的道德水平有利于促进国家事业的发展;反之,如果不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放之任之,就会对国家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个体发展,还体现在其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得到的社会发展。大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处在首位,不先成“人”,便不能成“才”。
2.3 “三全育人”的格局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中国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发展趋势,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其中,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是关键。
第一,全员育人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全员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形成权责明晰、分工合作的格局。要求调动一切力量、发挥一切积极性,让各类带有积极因素的教育者都成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领路人。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尤其是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合度、协同性。其次,加深“学校-家庭”这一对关系的联系,建立成熟的家校联系机制,建立家校双向联动的良好模式;再次,寻求社会积极因素加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比如,多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增强与良好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以加强“学校-社会”这一对关系。
第二,全过程育人要求在时间维度上,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成才的全过程。首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合理安排大学时期的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覆盖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在校时间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是受教育者,所以不能只狭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局限为在校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为要为大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服务,更要着眼于他们未来工作和人生的长久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全方位育人要求在空间维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覆盖到教育的各个方面。首先,全方位育人要以实现大学生本身的全方位发展、全面发展为要求,不断拓展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其次,充分运用和开发各个学科的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从单一的“思政课程”转变到与“课程思政”双管齐下,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再次,除课堂教学外,要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的各类因素共同促进育人实效。比如:切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研究、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营造清朗积极的校园文化、保证安全有序的校园管理、建设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等。这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一起参与进来,为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添砖加瓦,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3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
要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目标,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依据、以创新为内生动力、以人本为中心,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3.1 以问题为导向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的一个优良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矛盾,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从社会历史发展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体现出矛盾的普遍性。当前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体现出矛盾的特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世界不断吸引着青年学生的目光,网络中充斥的黄、赌、毒甚至反动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能导致上课所接受的众多知识被互联网顷刻颠覆。另一方面,高校校园中功利化趋向愈加明显和严重,过度的校园周边商业化氛围,导致青年大学生将经济利益视作判断行为得失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以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及时调整政策和手段,以意识形态危机问题为依据,将思想政治教育摆放到党和国家工作中新的历史高度;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师资等问题为依据,制定鼓励和保障的政策;以社会风气问题为依据,倡导全社会协同助力保障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3.2 以实践为依据
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现实世界中还存在因大学生道德缺失甚至法治意识淡薄而产生的违法违纪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青年学子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唯物观,导致行为举止背离大学生身份;一些大学生缺少党史知识,在重大节日中做出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如在烈士陵墓前摆拍等现象。这强烈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出场,发挥其实践育人功能。第一,以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实践为背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民生动态。通过写社会调查报告、考察报告、心得体会,还可通过辩论会、座谈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认同。第二,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深刻领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诸多理论观点,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的能力。第三,注重借助自媒体、手机APP等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教育,在具体方法上,可通过混合教学、云端学习英雄、多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案例分析、实地参观英模故居等多种形式,增加大学生实践体验感;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有效地将他律转化为自律,让大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改善自己的言行、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思政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两手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的思政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程的有效性。
3.3 以创新为动力
新形势、新发展、新问题、新矛盾为教育增添了新内容,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6]教育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理念,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用大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和风格宣传和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当下社会,多变的技术、多元的观念营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舆论环境,如何把握时代的变化,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呈现出几何倍增,教师如果自身基础不足,不进行自我更新,就难免出现知识老化、能力僵化和思想钝化等问题。如果连自己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谈不上为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因此,教师必须要紧跟新形势,树立新观念,不断学习丰富充实自己,才能适时地教育好学生,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教育方法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于运用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教育资源,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在课堂之外,倡导通过互联网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与宣传,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
3.4 以人本为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要求紧扣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这个主体,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一是要充分关注并致力于满足大学生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需求,以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致力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坚持群众路线,用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和思想的方式,生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忽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引导教育对象提升自我反思、分析意识,提高其政治研判力、理论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做到有效避免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厌烦、抵制等消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