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英雄主义视阈下“快乐王子”的形象解读

2022-03-18李颖娟郑玲玲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王尔德英雄主义榜样

李颖娟,郑玲玲

(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广东韶关512005)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诗人。评论界对他的为人和作品历来众说纷纭、毁誉参半, 但他的两部优美的童话集, 却被视为佳作, 谢拉尔德在《王尔德传》中说,英国文学中,“找不出能够和他们相比的童话”。《快乐王子》又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作品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儿童英雄形象——快乐王子,他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情怀,催生着儿童对英雄主义的礼敬。

一、英雄与儿童英雄主义

“英雄”指的是“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具体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指具有英雄品德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勇敢斗争,令人敬佩的人。”[1]在我国古代,“英雄”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英”和“雄”原本仅是两个单独的词,“英”指花、物饰;“雄”指公鸟,后来均发展引申为特指杰出人物。[2]在西方,“英雄”的概念源于荷马史诗,“尤指杰出人物:出类拔萃、珍视果敢、忠诚等美德的超人。”[3]虽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下 ,“英雄”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蕴涵,但纵观古今中外,“英雄”一词都代表着富有才能、见识、英勇精神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智慧、勇气、能力和奉献精神,往往被作为提升社会群体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它还将在社会中逐渐形成英雄崇拜的意识形态,从而促进社会大众对“英雄主义”的渴望、崇拜甚至追求。

英雄主义指向一种精神品质。《辞海》中关于“英雄主义”的解释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和行为,是一个人凭直觉去完成一项任务,这项任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还展现了一个人的勇气、力量、良好的品质和乐于帮助他人的善心。”[4]“马克思主义认为,英雄主义是由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伟大任务引起的,每一新的社会形态在诞生时都必然会产生自己的英雄主义。”[5]美国思想家夏勒也曾指出:“英雄主义是对死亡恐惧的反映。”[6]因此,英雄主义便是英雄在逆境和困顿中,甚至在面对死亡的恐惧时,所呈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内在心理状态和崇高无畏精神。有史以来,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社会斗争都离不开勇猛果敢和舍己为人者。人类只要有矛盾和纷争,就会呼唤那些愿意发挥自己潜能、牺牲自己利益的高尚英雄,去拯救别人的苦难。换句话说,人类需要别人成为英雄。

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拥有天然的英雄需求。儿童的渴望成长的心理需要榜样。斑马认为,因为儿童自身的“小”“弱”,使他们向往“强”“大”,他们“总是把目光投向英雄式的、历险式的、以写人‘能力’为主的文学作品”,他们喜欢的“恰恰是对儿童状态的摆脱。”[7]因此,英雄主义在儿童文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体现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或者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所代表的正能量。这些儿童英雄用生命履行了对理想的责任,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信念。他们的精神实质具有亘古亘今的永恒魅力,成为孩子们长期的精神支柱。

二、“快乐王子”的儿童英雄形象来源

王尔德塑造了一个有魅力的儿童英雄——快乐王子,这与其心中的英雄主义情结息息相关。“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由荣格最早使用。荣格认为,影响情结的核心要素由两种成分所组成,“第一是由经验所决定,并同环境有因果关系的因素,第二是个人性格所固有,并由个人意向所决定的因素。”[8]因此,要寻找快乐王子英雄主义形象的来源,离不开研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自身独特的经历。

(一)时代背景下英雄主义的萌芽

王尔德生活在英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英国社会表面上看似繁荣鼎盛,而实则资产阶级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日益激进,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工业技术的迅速进步,以及工业资本主义的大力发展,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变得空前的兴旺发达。然而,整个社会没有因为国家经济的鼎盛繁华而欣欣向荣,反而形成了自私自利、以金钱为首要价值标准的社会风气。快乐王子说:“我能够看见自己城市中所有的丑恶和穷困。”[9]8快乐王子眼中的视角正是19世纪英国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对金钱狂热的崇拜,社会主流奢靡成风。同时,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引导下,维多利亚时代贫富社会差距也在拉大。19世纪的英国,统治者几乎掌控着所有的财富与权力,而底层人民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富人们在漂亮的屋子里作乐的时候,乞丐们坐在门边”乞讨求生。英国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曾把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贵族、中产阶级以及平民分别描述为“野蛮人”“非利士人”和“群氓”[10],以此批判等级森严的维多利亚时代。正是在这差距的影响下,作者的英雄主义思想开始萌芽,王尔德渴望通过笔下的快乐王子,用其纯粹的心灵、英雄的形象对人们腐朽的金钱价值观进行净化和救赎;王尔德也想要唤醒正经历着生活疾苦的底层人民,希望大家能够在贫困和苦难中觉醒,激发出勇敢反抗的英雄精神。

(二)自身经历下英雄主义的生成

王尔德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兼作家,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王尔德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观形成的基础。青年时期的王尔德离开爱尔兰,前往伦敦求学。在当时的英国人眼中,爱尔兰人还是没有教养的“低级公民”[11],而以“不纯正的英国人身份”生活在英国伦敦的王尔德,对自己人生价值产生了新的认识,心中升腾起一种做英雄人物的激情。他渴望融入英国主流文化,想在英国上层社会中有自己一定的价值与地位。他试图用自身的文学艺术去征服伦敦乃至整个世界,这种英雄激情便慢慢地浸入王尔德的文学作品中。同时,在伦敦求学也是王尔德人生的转折点,王尔德用其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英国上流社会中获得了不错的名声和地位。但在其到达事业巅峰之时,王尔德和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的亲密关系遭到道格拉斯父亲的坚决反对和言语上的污辱。结果王尔德以“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12]而被判刑2年。出狱后的王尔德孑然一身到处飘荡,最后在孤寂贫困中去世。从人上人沦落成阶下囚,从名誉的巅峰跌落到无止境的深渊,这段人生经历对王尔德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使得他的文学创作、童话作品中添加了他独特的英雄主义思想。王尔德不被时代中人们固有思想认识所禁锢,不惧怕流言蜚语而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他是时代的“牺牲品”,是勇于争取权力的英雄。

三、“快乐王子”中儿童英雄的形象塑造

在外部环境因素和作家的成长经历共同作用下,王尔德创作了快乐王子这个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的儿童英雄形象,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普世大众的英雄信仰

信仰是人们所追逐的终极目标,是某种理想精神上的升华与超越,表现在个体所坚持以及渴望实现的某种行为动作、心理活动、价值观上。[13]在《快乐王子》童话中,快乐王子便是普世大众的英雄信仰。故事里无论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将快乐王子当作其英雄。市参议员信仰快乐王子。“像优美的风信标”[9]5,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上的崇拜,他将快乐王子当作一种价值评判标准,以此来作为衡量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身份与地位的高低。普通百姓信仰快乐王子。人们以他作为快乐的榜样,甚至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为像他那样优秀的人物。孩子们也信仰快乐王子。孤儿院的孩子们觉得快乐王子是天使般的存在。小燕子更是被快乐王子深深吸引,成为快乐王子坚定的追随者。正是在这些栩栩如生地描写中,快乐王子的形象达到了一种升华。他就是真善美的化身,他就是人们心目中普世大众的英雄信仰,每个人都对他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二)心怀天下的英雄气概

心怀天下,悲悯苍生。快乐王子便拥有这种至善至纯的英雄气概。“他们把我安置在这么高的地方,以至于我看见了这城里的一切丑陋和苦难。”[9]8快乐王子用广阔的眼光和视角去观察世界。他以当下的世间百态为观察的基点,重新去发现、去体会真实的世界。跟随快乐王子的视角,我们可以看见,远远的街上,一个穷人的房子里,是疲惫辛劳的妇人和她生病受苦的孩子;远远的在城市的另一边,住在顶楼里的是头发脏乱、饿得发晕的戏剧作家;在快乐王子雕像下面的广场上,是正在哭泣、害怕回家要被挨打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有钱人的住宅门外是挨饿受冻的乞丐,阴暗的小巷里是饥饿无力的小孩。面对人间的悲惨凄苦,快乐王子企图去改变世界,并付出实际的行动。快乐王子广博的胸怀和内心崇高的人间正义,是无穷的源泉和强大的动力,并渐渐的凝聚成一股强大的英雄力量。这种英雄力量没有让快乐王子被吞噬从而迷失自我、毫无作为。相反,内心纯净、善良怜悯的快乐王子能够将这股英雄力量一点点转化成造福人类的一次次真实的行动。快乐王子身上散发出的善良、怜悯在儿童的心里,共同铸就了一个心怀天下的英雄主义形象。

(三)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

无私奉献是指把实物或意见等默默的赠送给他人或社会,是一种不求索取的无条件付出,是一种珍贵的美德。[14]快乐王子身上便展现出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这种英雄奉献精神是普世的、不求回报的、具有献身性的。快乐王子的奉献对象是普世的而非特定的人群。看见城市里处于困境与穷困中正需要帮助的人们,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施行帮助,伸出援手。他的无私奉献给陷入困难的人们带来了一份新的希望。快乐王子的奉献是无功利性、不求回报的。他委托燕子偷偷的将物品赠送给人们,不是用来建立丰功伟业,不用市民对他感恩戴德,亦不需要受到帮助的人对他感到亏欠,他仅仅是替百姓谋福利,希望受到帮助的人们能够摆脱困境而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正如燕子曾对快乐王子说的一样:“虽然天气这么寒冷,我却觉得很暖和”[9]11。快乐王子的奉献超越了物质层面,具有献身性。他不考虑自己的生活处境,将身上的奇珍异宝毫不犹豫的全部赠送给需要帮助的人。甚至,他将人们的幸福放在了自己的生命之前,为了帮助别人他毫不吝啬,奋不顾身。快乐王子的行为完美地诠释出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儿童内心映照出一位无私奉献、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四、“快乐王子”的儿童英雄形象启示

历史悠久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人类教育史上起着举足亲重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说,英雄的榜样力量是无限的。英雄主人公的高尚风范、嘉言善行往往会春风化雨般融于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王尔德在《快乐王子》中塑造了一个心系大众、无私奉献的英雄快乐王子,其言行和精神激发了儿童无尽的想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一)满足内心的英雄梦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个体满足了低级的需要时便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最终到达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从而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15]儿童内心的英雄梦,其实是其成长过程的一种需要。当儿童满足了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后,内心的英雄梦能够使其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英雄的梦想。当他们达到一定的阶段时,就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在一定的需要层次中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潜能的发挥,从而成为充满正义感的小英雄。同时,英雄主题迎合儿童内心的幻想世界。大多儿童在童年期会有想象中的朋友,他们带给孩子精神的满足。正如《快乐王子》中的快乐王子与想象中的朋友异曲同工,童话中的英雄主义也会与儿童产生共鸣。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激发并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以及观察与引导其英雄梦的行为表现。由于儿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即使是同样的英雄人物、英雄情节也能够在不同儿童的大脑中建构出不同的新意象,最终以美好、独特的英雄梦存在于儿童心里。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去了解每个孩子内心独一无二的英雄梦,满足孩子们心理情感上的需求。

(二)区分真英雄和假英雄

黑格尔曾说:“每个英雄人物都是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16]然而,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对英雄的书写却走向了一定的困境,甚至出现了假英雄、无英雄的“英雄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立足现实建构真英雄形象,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显然是当下教育所必须面对的一项艰巨挑战。

因此,将英雄主义融进儿童教育的时候,家长和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儿童明辨是非,区分真假英雄,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譬如在阅读《快乐王子》这篇童话时,家长和教师要给儿童留出适当的独立空间去表现其心中的英雄梦。当儿童表现出困惑及迷茫时,要适度的参与其英雄世界中,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使儿童不单停留在对英雄故事的欣赏层面,而是要帮助儿童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儿童理解英雄故事中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与儿童的交谈机会,或者帮助儿童去改编、续编英雄故事,让儿童表达出自己内心对英雄人物、故事情节的真实想法,从而实现让儿童学习真英雄的目的。

(三)利用“英雄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教育又叫榜样示范或典型示范,是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17]榜样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说,英雄就是旗帜, 英雄就是方向,英雄就是榜样。因此,当儿童能够分辨真英雄和假英雄之后,家长和教师就要合理地利用英雄榜样的示范作用。

首先,儿童爱模仿、好奇心强、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可塑性高,此时的他们正是个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英雄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儿童在观察和模仿英雄榜样的过程中学习其身上的优点,并借此引导儿童改正自身的缺点。这便需要家长尽可能的去减轻儿童自身与英雄的距离感。引导儿童选择贴近生活的英雄榜样,让儿童知道英雄人物不只是在童话中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也充满着许多平凡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当儿童有良好的表现时,家长要及时并适当的给予鼓励,支持儿童的英雄梦同时要让儿童知道英雄的存在其实并不遥远,甚至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小英雄。

其次,除了英雄榜样的示范,父母在与孩子的密切相处中更要以身作则,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在点滴生活中向英雄榜样看齐,助人为乐,邻里互助,孝敬长辈、勇于承担责任,学习英雄精神,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尽量不与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所违背。

最后,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儿童实现自身英雄梦的基础。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儿童才会与心中的英雄人物保持亲密和恰当的联结关系,英雄榜样的形象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并在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高大,散发出更亮眼的光芒,成为儿童精神上的力量和行为上的楷模。

猜你喜欢

王尔德英雄主义榜样
永恒的英雄主义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