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路径探讨

2022-03-18王军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

体育风尚 2022年3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小学生体育

王军 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表现在身体素质上,还需要通过精神品质、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加以呈现,并且要具备较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意志力、合作意识、良好体育道德,指导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正确方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奠定基础。因此,作为教授体育学科的教师,在面向小学生施教时,如何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则成为其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也被人们称之为个性,主要来自希腊语言当中一种舞台表演上演员所佩戴的面具,与中国京剧当中的脸谱类似。后来在心理学领域当中对专业术语进行借鉴,所谓的人格是指,在大舞台当中人需要借助于社会角色来对不同的面具进行更换,这些面具可以称为人格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在人日常成长与发展过程当中,人格主要就是指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显著特征,是态度、习惯、性格的一种整合,可以指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的综合,也通常指人个体的道德品质素养。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

(一)强化身心素质

在体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变得更加协调,让学生减缓在日常当中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放松身心,并且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带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不断的增强。在人格培养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整个环境是比较有趣和多彩的,而不是像数语外等学科一般枯燥。能够让学生体会更多体育锻炼的乐趣,积极地参与到分享交流当中。在无形当中带动学生人格的健全,让学生在身心素质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提高团队意识

通过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能够在无形中带动学生的团结意识得到良好的提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其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现阶段,通过健全人格的培养就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以及比赛当中和他人互相合作、对抗、交流、切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够让学生的生活态度更加积极,荣誉感得到增强,让学生不断地提高适应能力,带动学生获得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三)鼓励创新创造

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比较传统的,通常情况下只是引导学生听讲,自己讲解,学生再练习。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一味地处在被动状态。而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动的今天,通过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培养就能够改善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注重教学环境和细节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更多自我锻炼和自我展现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尽己所能,找到更多的方法和目标。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教师在面向小学生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倾向于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知识、传授体育运动技巧,很少有教师会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限制学生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提升的同时,还会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甚至会成为阻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因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立足于“学科育人”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透彻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对现有的教学理念加以转变,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观点。对于处于1-4年级的学生而言,作为教师,要利用体育学科,以体育锻炼为手段,不断增强其健康意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借助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锤炼学生意志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保持积极稳定、正面乐观的情绪,形成规则意识,并且可与同伴合作完成体育运动任务。

第二,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在面向小学生施教时,要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此种思想观念践行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环节当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确保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贴合其实际情况,靠近最近发展区,还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在自我发展中构建萌发美好品德。

第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促进其全面发展。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在身体素质,还是在体育运动爱好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体育项目中所蕴含的“德”因子加以透彻挖掘,面向班级内的学生,设计出难度适中的体育教学方案,确保每一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都有所收获和发展。

(二)遵循发展规律,优化教学计划

体育教材是教师设计体育教学方案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导向,对教材中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关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挖掘,考虑到学生在不同阶段时的身心发展现状,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优化制定教学计划,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融合点,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要以体育运动为切入点,利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田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跑”“跳”“投”等环节中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顽强拼搏精神等。在“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教学中,教师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精神的优秀品质,促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感知集体荣誉观,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同时,在体育课堂上,作为教师,要平等对待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等各方面的情况现状为依据,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在其中落实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任务。以一年级学生为例,对于处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具备爱玩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注意力集中持久度不高、自觉性和独立性较差的特点。针对此种情况,在“队列”教学时,教师可应用“记号码,排队列”的教学方案,每个队列的学生设置红色、黄色、绿色等相应的颜色,后面的学生从1 开始依次排号,要求每名学生记住排头颜色及自己的号码。随后,组织开展“聚聚散散”小游戏,学生听从教师的口令反复进行集合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具有良好作用。

此外,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考虑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进而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例如:班级内有一名学生上课经常调皮捣蛋,而且总是阻碍其他同学学习,在教师的教导劝止下此种情况依旧没有改善。经过了解后得知,这名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自制力较差,与班级内其他同学的关系并不和谐。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可设计“30米接力跑”“蚂蚁搬家”“快乐传球”等团体性的体育游戏活动,在体育课结束后,还可让这名学生帮助教师归纳回收体育用品及器材。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意识、规则意识及责任心,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大有裨益。

(三)探索教学方法,践行寓德于体

对于教授体育学科的教师而言,要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导向,在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遵循发展规律优化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加以创新改良,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高效整合与学生健全人格培育有关的教学资源,借助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德于体。

1.整合资源,践行传统文化美德

作为体育教师,在面向小学生施教时,要妥善科学的处理体育课程知识与德育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学设计,高效整合教学资源,不仅要帮助学生加深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课程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渗透融入其中,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起到培养学生优秀文化美德的作用,继而引导小学生自觉主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实现体育教学与德育培养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每一堂体育课上教师都会要求学生队列,此时,教师可借助手机、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播放《钢铁洪流进行曲》这一歌曲,在旋律的带动之下,以军人的标准开展队列训练活动,指导学生掌握齐步走、稍息、慢跑等基本动作的技巧方法。通过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小学生领会军人坚决服从指令的内涵,继而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创设情境,渗透自我保护教育

现实生活是体育学科课程知识来源的根本,如果学生脱离生活经验而学习体育知识,不仅会增加小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难度,还无法获得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极易缩减体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在面向小学生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处理好生活实际与体育学科之间的关系,在了解学生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体育教学情境,并且将德育知识寓于其中,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同身受。

例如:在“前滚翻运动”项目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小刺猬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刺猬吧,它浑身都是刺。但是,如果小刺猬受到外界伤害需要保护自己时,它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呢?”在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思考,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继而引出本课主题——前滚翻运动。随后,教师告诉学生:“对呀!小刺猬这样的方式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下面让我们尝试当小刺激,学会用前滚翻保护自己!”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前滚翻动作练习。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可激发学生学习前滚翻运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身体优势保护自己,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培育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3.融入游戏,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虽然自我意识萌发,但是对于趣味游戏依旧有极高的兴趣,很容易被游戏吸引注意力。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优化体育教学设计,将游戏活动融入体育课堂当中,打造和谐良好、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确保学生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下,逐步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来保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继而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

例如:教师可组织开展“迎面接力”的体育游戏活动,由男女混合接力完成任务,看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最先完成任务。在这一游戏中,女生与男生相比在速度上有所不足,还有的学生在接力棒交接时会出现没有接住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到小组的最终成绩,而有的学生则会借机埋怨有失误或者体力不好的学生。此时此刻,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作众人拾柴火焰高,教育学生在队友出现失误时要学会用包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切勿横加指责。

(四)立足教学过程,助力全面发展

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的环节和契机来让学生的人格发展更加健全[6]。在这其中,教师应该对体育学科的优势不断地进行发挥和利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这样就能够达到理想当中的健全人格的培养效果,让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收获[7]。

(1)素质培养。在现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仿佛是温室当中的花朵,身体素质较差。小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体育学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在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多元化的活动项目进行设置,可以在体育教学开展之前设置调查问卷,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回答,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项目进行引入,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良好的锻炼。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对项目进行引入,比如,可以按照性别进行有效的划分。对于男同学可以开展一些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竞争类的活动;对于女生则可以开展一些舞蹈、瑜伽等活动,在无形当中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2)学会合作。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和竞争兼并的氛围,让学生对体育竞技精神有更好地了解。如,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在对篮球战术传授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当中将学生划分为实力相当的两个小组,让学生参与到比赛当中。对于比赛过程可以进行拍摄,在比赛之后带领学生进行复盘。在此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传达“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胜利与失败,失败的学生也不要气馁,而是在后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最终一定会获取到胜利。

(3)敢于实践。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全,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改变自己身体和思想的惰性,使其可以积极地投入到创造当中。如,在一些游戏当中玩法是比较陈旧的,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创造当中,合作互助,对玩法进行创新,鼓励大家一起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和大家一起交流交互,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新创造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的品质和人格得到塑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体育学科占据一席之地,在引导学生理解体育健康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同时,还可促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精神品质的升华,有效锤炼学生意志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于教授体育学科的教师而言,要对体育学科中的“德”因子进行深入挖掘,立足于立德树人视角下,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遵循发展规律优化教学计划、探索教学方法践行寓德于体等措施的实施,实现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为小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小学生体育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2016体育年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