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跆拳道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2022-03-18许全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许全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跆拳道以腿法和拳法作为攻防格斗的主要内容,是一项能够有效锻炼身心的体育运动。针对跆拳道而言,其以华丽的腿法和实用的技巧而为人们所喜爱,因此很多高校在体育课程中也开展了跆拳道的教学,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而高校在开展跆拳道的教学时,如何加强跆拳道的课程思政,是相关的体育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跆拳道作为高校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当跟紧时代脚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变,适应学生身体发育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推动跆拳道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人都喜爱的课程,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改善学习氛围,建设良好的价值观,避免学生思想上出现偏激。因此,高校和教师要对此引起重视,持续推进跆拳道的课程思政。
一、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种较为流行在朝鲜半岛运用身体技巧开展搏斗传统体育项目。跆拳道以腾空、旋风踢以及侧踢而传播在各个国家,其内容丰富适合青少年练习掌握,主要目的是提升练习人员身体素质,掌握格斗技术,从练习中提升坚定不移的意志[1]。
跆拳道虽然发明于朝鲜半岛,但是其整体动作结构借鉴中华武术,内在精神借鉴周礼,推崇礼让待人武道精神,将“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作为学习跆拳道宗旨,充分突出爱国主义,弘扬传播传统文化,寓教于乐,形式新颖,后流传至中国,刚刚出现就受到许多学习人员热爱。跆拳道,其核心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将他人优秀之处融入自身中,形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
二、跆拳道项目中的思政元素
(一)跆拳道精神
跆拳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涵,这主要体现在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等方面。对跆拳道开展学习,不仅能够使身体获得一定的锻炼,而且还能使精神也获得一定的历练,并且所形成的历练能够伴随人的一生[3]。例如在跆拳道的学习当中,必须要对跆拳道的礼仪及规范进行学习,其包括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为人正直等,在日常训练时,见到老师也要行鞠躬礼,同学之间也要相互敬礼,在传递物品时,应当双手接送,这些内容与课程思政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契合。
(二)规则意识
在跆拳道项目中,规则体系非常完备。例如在竞技比赛时,要严格按照选手的体重来划分竞技级别,体重位于相同区间的选手则可以进行跆拳道竞技。从级别的划分来看,其体现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即选手之间要势均力敌,不能以强欺弱,要确保所有运动员在体重相近的前提下开展跆拳道竞技。同时,在进行计分时,采用的是电子护具计分系统,其能够确保计分能够更加公平,促使运动员形成公平竞赛的意识[4]。而在比赛规则制定上,为了确保所有的比赛都能够确保公平,有十二种犯规行为及判罚规则,这充分体现了尊重对手、光明磊落的跆拳道精神。
另外,在对选手的技能进行评价时,则有相应的段位制度,跆拳道段位包括晋级和晋段两类,共有十级九段,选手在学习跆拳道时,要从初级的白带开始学习,通过不同颜色带的变化而最终获得黑带,在获得一段后,就可以开展后续的考段工作。因此,无论是实际的跆拳道竞赛还是管理制度,跆拳道都具有非常完备的体系,并能引导选手形成重要的规则意识。除了选手的学习之外,教师也要在选手考级考段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使选手能够克服困难,形成锲而不舍的精神,要让选手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得胜利,同时也要让选手学会有尊严地获得失败[5]。
(三)跆拳道品势内涵
跆拳道品势即将跆拳道的格挡、腿法等技术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对的每套品势都具有相对固定的起势与收势,而对于每套品势而言,其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就跆拳道品势来讲,其主要有两种品势,即太极型品势和段位品势,太极型品势包括一道八章,而段位品势则有九个。二者具有一定的区别,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即每套品势都有一套属于自身的内涵与移动路线。以太极型品势为例,其有《易经》的“太极八卦”演变而来,其中每一章都有自身独特的内涵,从而在品势的每个招式中体现出来,当练习者打完一套品势后,不仅让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还体现出了该品势所传达的文化修养与内涵。在高校开展跆拳道课程时,应当对品势中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充分挖掘,此类内容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在学生通过练习而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跆拳道技术以外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能够形成修身养性的作用,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意识与思维。
(四)跆拳道冠军故事
现阶段,跆拳道已经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诸多的爱好者,因此群众基础非常强大。我国于1992年正式开展跆拳道项目,从而使国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在跆拳道竞技中,我国获得奥运冠军的运动员有陈中、罗微、吴静钰、郑姝音和赵帅等,这些运动员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终于在世界最顶尖的赛场上拔得头筹。以奥运冠军吴静钰为例,其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获得女子跆拳道的金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又获得49 公斤级女子跆拳道的冠军。2017年,吴静钰产子,而吴静钰在一年后却后再次出现在训练场地,为东京奥运会而备战[6]。而吴静钰一旦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她就是会成为我国第一位四次参加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这种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高校开展跆拳道课程思政时能够成为重要的教学范本,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坚韧、奋进的优秀体育精神。
三、高校跆拳道课程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
现今高校跆拳道课程仍然选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前面讲解跆拳道动作要领,学生在下面聆听教师讲解,教师往往将动作示范完毕后就让学生开展练习活动,并没有传达跆拳道内涵,对于跆拳道课程,仅仅只是将自身所学会的动作,全部教授给学生,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只是对动作标准程度进行点评,对不标准的动作予以指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力道不受控制,很容易误伤到自己或者队友,教师在看完学生练习后也不会过多讲解,学生对跆拳道知识了解甚少,更不用提如何在跆拳道课内开展思政工作,由于学生间个体差异,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够按照指定标准完成规定动作,有时还会被教师批评,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跆拳道课程正常开展,部分教师未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法,同时长时间不注重学生心理状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内心出现问题,产生叛逆心理,影响跆拳道课程思政教育开展[7]。
(二)教师缺少思政意识
教师在开展跆拳道教学时,并未将体育、道德和品格上述三种相结合,使跆拳道思政教育未能完全发挥育人思想,教师缺少思政意识,使开展跆拳道教学时,仅仅将跆拳道技术教给学生,未将正确思想教授给学生,使学生空有力气,却没有正确方向将力气输送出去,教师也缺少对跆拳道思政课程理解,使跆拳道课程未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有效融合,教师根据自身经验认为跆拳道课程与思政课程是两种不相关联的课程,思政教育应由思政教师对学生开展,和自己毫无关系[8]。
(三)未重视跆拳道内涵
教师在开展跆拳道课程时,往往只是重视跆拳道动作传承,其课程设计一般也基本上是将动作传授给学生,其他方面一概不提,上述现象会导致学生只能学会跆拳道形而并不能学会跆拳道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含义,使得跆拳道教学徒有其表。并且在课程上,教师不对跆拳道内在含义开展讲解,等同于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任意使用跆拳道,学生如果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会为自己日后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威胁自身日后生活[8]。
(四)缺少评价体系
高校缺少对跆拳道思政课程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使教师无法通过现实授课观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状况,同时也不能综合学生在日常训练和竞赛中的表现,给予学生相关指导。对于学生是否严格遵守跆拳道的相关礼仪,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学生日常授课反馈无法及时交到授课教师手中,教师也无从了解自己开展跆拳道思政课程对学生会产生何种影响,学生又会通过何种方式将信息反馈给教师。
四、高校跆拳道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策略
(一)培养教师的思政意识及能力
相关的体育教师在开展跆拳道教学时,应当对体育、道德和品格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使得课程思政能够在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要确保课程在“立德”的同时还能做到“树人”[9]。而高校跆拳道教师想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加强对跆拳道课程思政的理解,同时提高思政教育的能力,以此确保教师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作用,使得相关的跆拳道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形成统一,以此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的觉悟,形成较高的政治素养,以此才开展跆拳道课程的教学时从思政的立场对课程汇中的元素进行发掘,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念。
(二)充分挖掘跆拳道思政元素
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跆拳道课程的教学时,应当充分探索跆拳道项目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深刻联系,要对跆拳道项目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同时进行有效地利用,以此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就跆拳道项目自身来看,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可以从跆拳道的精神、规则、品势内涵及跆拳道冠军故事四大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同时使得学生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学生具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体育精神[10]。
(三)将跆拳道思政要素融入课程设计
对于所有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应当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而高校的跆拳道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当对基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对跆拳道项目的思政要素进行深入地挖掘,从而使得思政教育能够融入跆拳道教学的所有环节当中,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跆拳道课程教学实现有机统一,进而达到跆拳道课程“立德树人”的目的。在对教学设计开展具体的规划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充分探究跆拳道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在对象分析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状况,从而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在教学目标方面,应当加强对情感目标的设计,从而更好地体现出立德树人的目的;在教学环节方面,要充分对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的隐性教育部分进行挖掘,从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对思政内容进行穿插,以此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情绪感受等形成科学合理的引导[11]。
(四)注重跆拳道课程礼仪教育
对于跆拳道项目而言,相关的礼仪是日常开展训练和比赛必须遵守的规范。因此,教师在开展跆拳道的教学时,应当将礼仪的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所有环节当中,包括礼貌、礼节、仪表等。由于跆拳道礼仪教育的内涵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在开展教学时将技术教学与礼仪教学进行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完善跆拳道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高校的跆拳道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有效融合,高校应当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对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明确。体育教师在对跆拳道课程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状况,另一方面也要综合学生在日常训练和竞赛中的表现,同时观察学生是否严格遵守跆拳道的相关礼仪,从而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要对各项评价的占比进行合理地安排,同时对课程思政部分的评价进行适当调整,以此对跆拳道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为后续加强跆拳道课程思政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12]。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跆拳道课程来讲,其内部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相关的体育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充分挖掘,要形成一定的思政意识与能力,在对跆拳道思政要素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设计,同时进行必要的礼仪教学。另外,学校和教师也应当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以此确保跆拳道课程思政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校跆拳道思政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善学习动机,使跆拳道日常学习不再显得枯燥无味,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使跆拳道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跆拳道课程日常练习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心理发育趋于健康水平,使学生获得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忍让谦恭的美德。同时,发挥跆拳道课程独特的运动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技术动作且极具趣味性、观赏性等特点,弥补课程中所不具备的活动趣味以及提升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跆拳道要领以及其内在思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