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研究
2022-03-18谷金才阿坝职业学院
谷金才 阿坝职业学院
体育作为“五育”的内容之一,在思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体育之研究》中提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思政教育与课程政策》主要着眼于形成与高职教育等同的“全科教育、素质教育、全员教育”的“思政教育培训三大教育模式”。在职业培训课程框架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职业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体育”的教育价值,还具有“德育”的特殊含义,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机制,非常适合发挥高职课程思政改革的先锋作用。在“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该如何处置开明之砖;文化遗产如何与思政因素相结合;传统的国家体育课程应如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如何在传统的国家体育课程中实现知识与价值引导的共鸣等,都成了高等职业体育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进行研究的重要工作。
一、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目标与“思政教育”的理念契合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目标和思政教育理念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体系以学生为本,二者的教育目的十分一致。首先,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传统的民族体育课程强调“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这与“思政教育”中设立“全员培训、全过程培训、全过程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其次,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生道德行为是我国传统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目标的第二个一致点。最后,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提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无论体育民族传统课程,还是“思政教育”,其目的都是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拥有丰富的“思政”元素
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由具体的体育项目体育来承载实施的。课程不仅具有“健康”的功能,而且具有“德育”的价值。通过几千年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气质,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行动模式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传统高职体育课程中包含龙舟、舞狮、武术、跳水等教材,因此在建设“课程思政”中具有先天优势。在这之中,武术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项目公平竞争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龙舟项目艰苦奋斗和永不放弃精神的培养,舞狮项目爱国奉献情感的传承,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创造完美的个人人格,创造独立的自信,树立社会规范的自信,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进而更好地推进社会的正能量发展。
三、“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构建模式
从课程思想政治学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核心主旨意在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本身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依托。积极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和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科学整合以及推进。长期以来,高职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联合培养方式处于“分离”状态。2016年以来“课程思政”的建设为高职课程思政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抓手,从而使职业培训体系有了更加完善的机会。从“思政教育”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思政教育模式就是要把“思想政治”组成要素纳入课程之中,进而完善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培养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目标设置
民族传统体育和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培养学生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目标。其主要功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为本”,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重点是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在具体的传统体育融入思政中,教师还要思考关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发展不足的问题,积极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纠正其发展主次问题和融合问题,以此保证“思政教育”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科学实现。
(二)高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构建
职业学校是将体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领域,最终实现学生的精神教育。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仍然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教育,其思政教育只是适时地体现在教学中,使“思政教育”与传统民族体育教育本身的文化基因和教育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显著促进学科理念和思政价值共同育人。
(三)高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构建
从“思政教育”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思政教育”是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第二,将“思政教育”标准纳入学生体育评价体系,在职业教师评价标准中设置“思政教育”标尺,使得高职体育教师评价体系能有高效率的建立,能够促进教育评价的规范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符合教师本身需求;从长远看,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以教学质量为依据,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还对整个教师教育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进而达到监督体育教师实施思政教育、促进学生身体和精神双发展完美统一的根本目的。
四、课程思政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良好思政情境,增强思政效果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离不开最终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课程中的技能与知识才能真正地被学生掌握,进而被科学的应用到各种需要之中,思政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要想保证思政教学效果,保证学生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各类技能大赛,利用各种传统运动体育大赛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竞争与学习环境,从而使他们在这种比赛中,逐步加强自身对于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以及职业能力的认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在这种良好环境中,不断获得灵感,有效构建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教师还应积极利用这种大型比赛,积极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从而积极科学的利用各种设备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进行新思想新设备引领时,还要注重对于其背后的探究精神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新技术新思想的不易,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在比赛内容或者教学内容中,引入中国梦、工匠精神以及体育明星榜样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受到洗涤和启发,从而有效树立报效祖国的良好信念和思想意识,增强其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校园的环境条件,邀请一些优秀人物或者劳动模范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和优秀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意识。
(二)革新教评体系,提升教育实效
在高职民族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实践课程思政视阈下学生科学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学生能力素养以及思政学习评价中,可以看到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大多是围绕技能训练结果来开展,是一种基于数值量化的评价方法,与思政教育这种软培养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不能科学的测评出学生的实际培养效果。基于此,当代教师应打破原有的评价模式,积极秉承着生本教育观念,对当前的传统体育课程教评体系进行发展、完善以及革新,从而保证学生思政培养效果。在具体过程中,教师可对现有的思政评价标准进行发展,将学生日常课堂表现以及日常规则意识等内容归入到教评标准当中,让学生在美好环境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在师评的基础上,加强其他如组评、社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模式,从而有效性保证学生评价效果的科学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引导民族传统体育,提升文化反脆弱性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目前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学校体系中缺乏相应的生命力。从传统体育教育的角度观察,第一,其背离了文化与教育高度融合的原则,很难体现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优越性;第二,传统体育运动所学动作较多,难学、难启动等,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都有所减弱。第三,运动技能要求高。一些传统体育运动强调运动与静止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它们在体育方面的修心作用。从学校现状分析,其有着项目少、升学难、相关比赛少、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认识不足、学校政策领导不足等缺点。
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称为反脆弱性,从外部风险中获利的能力称为抗脆弱结构。学校传统体育文化脆弱性的研究是建立在自身基础之上的,反脆弱性传统体育项目重返学校和社会的强大活力。国家在2017年制定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回归校园和人民生活的有力政治保证,此外,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说明,国家在战略层面上明确提出了,学生要“学会生活”,“注重安全培训和终身学习”等,体现了国家对人民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是课程思政要素中政治认同的源泉。
(四)加强师资培养,促进课程思政开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思政视阈下,学校要加强民族体育师资建设,促进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入。具体师资建设工作实施中,可以从社会人才发掘与本校教育人才培养两条途径着手提升民族体育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民族体育活动方面的优秀人才到校执教,为体育师资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养,为喜欢民族体育并具有一定这方面教学基础体育教师构建自我提升途径。只有教师热爱传统体育,才能够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传递给学生,让民族体育活动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民族体育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倡导者,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终身锻炼意识。在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方面,要为学生提供项目多样的民族体育活动选修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吸引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民族体育教学中。传统民族体育之外壳和精髓,蕴含着丰富休闲养生、美学、哲学、娱乐表演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素养,教师对这些体育文化元素的挖掘,有利于体育课程育人作用的提升,可以促进思政教学在体育课程的有效融入。体育教师可利用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资源优势,找到体育活动与思政教学的交汇点,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五)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保障体育课程文化内涵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并重,通过理实合一的课堂构建模式,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优化学生对民族体育课程教学参与体验。在教学软件实力的提升中,教师不能对他人的成功经验生搬硬套,而是要基于实际学情对其进行变化之后,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民族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中体悟体育精神、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最后,学校要为民族体育活动以及相关社团活动的开展建设必要的互动场地,购买必需的体育器材,为民族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创造硬件条件。
(六)丰富课程内涵,提升教书育人价值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培养学生思想素质,也要突出民族体育活动的健身效应,让学生喜欢上这种运动方式。在课程内容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合理搭配衔接,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民族体育资源构建体育课堂。体育动作的难度要循序渐进,运动方式要多样,促使学生在不断提升的运动难度中培养坚强意志,在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中树立合作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单项组合的套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开展体育练习,从而满足体育课程对学生技术能力发展的要求。学生的每一招式的练习都要体现思政教育与体育能力发展的双重价值,使得民族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与教书价值得到显著改善。
(七)融入传统文化,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体育教师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发挥民族体育活动的独特素质教育价值,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目的的达成。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上对传统体育项目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与解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化上的熏陶,从而在情感上感染学生、在思想上启发学生,促使他们从文化层面认识民族体育项目。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太极拳项目时,利用课堂引导环节为学生讲解太极拳运动发展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带领学生了解它的文化历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运动技能与文化内涵。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的底蕴,进而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并提升对讨论过程的驾驭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学的进度与方式进行灵活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与启发性,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体现传统体育运动的教学魅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心态、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高校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摆正姿态,利用各种多元化的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当中,从而有效增强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效果,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道德水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优质思想道德意识和优秀综合品质的专业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