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原因及措施
2022-07-13徐晶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徐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近年来,响应国家政策倡导全面素质教育的口号,各地区学校都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但是实施起来还是较难,需要循序渐进。对于高职生来说,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关心只局限于学习成绩和毕业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对于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并不关心,但良好的体质是学习、生活的前提,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课,为学生身体健康着想,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锻炼身体,缓解压力,强健体魄。
一、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本次学校测试结果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主要体现在整体身体素质方面,随机抽取五个代表学生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由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体力、耐力、爆发力都处于下滑趋势,而学生身高发育状况良好,但是体重差距很大,有的超重,有的偏瘦,这些同学的肺活量也偏低,这就导致学生的体质有所下降。
二、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一)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
高职生年龄段大多在18岁以上,这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认知较为模糊的阶段,虽是学生的身份,但是自我定位是大人,其实际上心理发展并不成熟。这些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较弱,认知水平稍微低一些,对于社会的了解更浅,学习懒散,喜欢上网。现代信息化社会,学生接触的信息多,心理发展也很快,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所以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活动。在课堂上不积极回答问题,课间活动很少离开座位走动,学校组织课间做操活动,同学们也放不开,扭扭捏捏,甚至互相取笑。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念完全错误,不以“落落大方”为美,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学生体质也得不到提升,反而下降。
(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学生进入高职之后很容易自动代入大人身份,不喜欢被约束,对于常规的体育课并不感兴趣。学生上体育课只喜欢解散后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家扎堆坐着聊天、休闲,不喜欢完成锻炼任务。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比较重视,体育课如果运动太多容易磕碰,所以基本都是精简锻炼,根本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三)家长也不重视引导学生的锻炼
父母是接触学生时间最长的人,学生对于家长的依赖性更强,家长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管控性和引导性更强,学生进入高职之后,家长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管理都有所放松,不太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导致孩子们大多不能吃苦,缺乏耐力,抗挫能力差。仍然有些家长对于高职生的学习非常上心,希望孩子未来能有好的就业岗位,但是这些家长们大多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误差,认为学生在体育锻炼上耗费时间,就会无法安心学习,影响学习成绩。高职生家长更在乎的是学生技术的学习和未来就业,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并不关心,但是这种思想完全是本末倒置,良好的体质是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身体弱,则不利于实践训练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更不利于未来就业。
(四)传统教育观念“重文轻体”
学校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培育基地,但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碍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根深蒂固。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一直是国人在学海中挣扎的动力。
(五)课业负担占用课余时间
学生的家庭生活也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小太阳始终难以看到“阳光”。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职业学生学习时间和睡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过长,学校负担过重,几乎70%的职业学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这些学习压力长期积累,让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学生的体能下降,不分日夜地沉浸在学习中,也会导致学生视力下降。
(六)师资力量匮乏
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教师招聘要求上都存在重智轻体的现象。其他教师兼职体育教学的现象尤为普遍。
(七)政府管理缺位
社会管理职能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其内容包括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等方面。中国青少年体质近20年持续下降,严重反映了政府领导和政府管理的缺失。年轻人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被动管理,这种管理行为导致学校权力超限,无法保障学生权益,直接破坏学校教育的秩序和均衡发展。
(八)社会环境对体育教学影响
虽然体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体育课成为学校“五育”教学中所谓的附属学科。在人们的传统思想维度中,要想取得较高的成就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主要方法就是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因此,体育课在学校内的地位很低,不被重视。由于不考虑体育课程,一些学校管理人员认为从事体育教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甚至鄙视体育课,鄙视体育课教师的工作。在大部分学校,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不同,在对老师的职称评判、考核、奖励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的占比不同,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九)法规的落实难以保障
体育活动时间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生每天必须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全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永良在《降低学生体质的七大成因及五项对策》中表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每天享受一小时体育活动,一半的学生可以每天做半个小时的体育活动。随着学业课程的越来越多,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面对这些工作条例,此类调查数据显得微不足道。由于缺乏有效、严密的监督机制,责任不明确,这些规定并没有起到相应作用。
(十)体育活动开展力度不够
学生在校时间的体育锻炼活动还是很少,每周利用早晨和上下午大课间时间带学生组织多种活动,有的跑操、有的跳绳、有的做操,但是很多因素常常影响学生实际锻炼的时间,并且学生配合度不高,效果大减。学校运动会也很少举办,学校的技术培训活动或者技能大赛较多,所以学生基本不会长期锻炼,学生也不重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本身也没有什么兴趣,更没有锻炼的意识。平时课业压力大,偶有课余时间,学生们也会选择上网、看书、睡觉,并不喜欢外出参加体育活动。个别家长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坚持训练,常常偷懒,不规范的运动方式反而损害学生身体健康。
(十一)体育活动设施条件差
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上来自学校的重视和足够的投入保障。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全力支持和投入,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指数的重要前提。但实践发现,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相对来说较为薄弱,所以高职学生的校园体育往往被理论课所占据,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很难开展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反而会下降。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运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体育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学校的体育场地缺乏体育器材和设施,学校现有的器材也较为老旧,不足以支撑学校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体育器材大多老旧,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大大限制了学生们的参与范围和参与力度,学校必须认清现实,明白体育锻炼的基础需求,加大体育课程的投入,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好的体育训练环境,让师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三、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提升的措施
(一)转变重智轻体的人才培育观念
当前社会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学校和老师也切实应用并推广素质教育法,不断为学生减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间很难完全转型,教师既要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又要保证学生的成绩,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这需要社会、家长及其他学校共同努力,共同转变重智轻体的老观念,通过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帮助学生合理发泄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所以学校要按照课程计划给学生足够的体育学习时间,老师不要拖课占课,让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晚上作业也要减负,让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有精力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在体育课时教师要进行训练规划,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多样化的技能,对于体育课可以设置选修,让老师们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们在兴趣的驱使下也会学的更好。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比赛或者团体活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自身的薄弱面入手,提高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落后观念,让家长也动员孩子进行运动,通过家长小组讨论、家长会教育等方式,为学生体育活动筑牢家庭堡垒。
(二)完善教学制度保障
学校要坚决落实体育教育,杜绝老师占用体育课的现象,让学生强身健体,良好的体质是学生后续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本。要想学生真正全面发展,就要提高体育学科的比重,将体育成绩纳入正式考核,加大比重,贯彻落实新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完善体育教学制度保障,不要怕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浪费时间,反而体育竞赛能够让学生借着自身的长处更为积极、更为努力。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体弱的读书人,教育系统要重视体育教学的时间分配,改变体育课和课间被占用的情况,开发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提升体育教师的水平,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加大对体育项目的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基础设备,保养维护以往的老旧器材,引入新的设备。
(三)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固定且单一,以竞技为主,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所以学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教学上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将体育纳入选修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的场地和条件,可以开设相关体育社团,计入学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将体育与传统文化课程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武术、太极等类目时可以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这样增加了体育运动的时间,还能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总之,学校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魅力和价值,使他们在科学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增强体育自信,提高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学校必须有专业的体育老师进行教学指导,学校要积极聘用高学历人才,为学校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力量,避免教师老龄化严重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发生,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支持并主动创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教师不断提高,不断发展,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质量,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五)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对于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
高职学校的领导要关注学生体育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影响,充分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他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这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要提高体育教育知识培养,积极组织体育培训,定期采取体测的形式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让师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对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性。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型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参与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六)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长期有效的体育教育是改善学生身体状况的核心。改进体育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过程。高职院校要十分注重体育教学效果,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利用,不断完善体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将困难的体育运动简化为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七)增加体育教学经费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体育课程的经费投入,购买全新和高质量的体育设施,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和安全保障。由于高职院校长期不重视体育教育,体育设施逐渐出现老化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面临体育人才短缺的问题,大部分资金用于建设实习基地,人才引进尚未解决,投资不足是导致体育设施落后的主要因素。
(八)推广阳光教育
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明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估学生运动效果,制定体测标准。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以及能力差距,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标准。在意识和习惯的影响下,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兴趣步入认知。将体育课程研究与活动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措施。阳光体育理念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锻炼。高职学校每周必须开设至少一节体育课,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理论知识上,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以满足每天一小时。因此,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高职院校要认真实施阳光运动,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把握学生的潜在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会让学生的体质有很大的提高。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学习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点,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完善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对学生体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