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分项教学的内涵与设计
2022-03-18周丽丽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小学
周丽丽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小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要在保障义务教育基本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加强课程的选择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长期以来,小学的体育教育多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基本的体育活动或让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们的锻炼进行有效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既消耗精力又不利于学生体能和运动水平的提升。基于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体育分项教育。体育分项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运动水平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他们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提升,这可以增强体育锻炼的效果并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思想落后
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起领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果多以成绩来评定,过多地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其次,体育教学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式依然沿用传统教学,只进行技能知识的教导,缺少创新性。并且体育课往往容易被其他的课程所占据,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
学校或教师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和体育爱好方面的兴趣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固定且单一的,只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或既往经验对学生进行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内容通常多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课前准备活动后便自由活动为主,内容单一乏味,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1]。长此以往,这种刻板、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并且体育成绩的考核多以体质健康达标项目为主,如跑步、投掷、跳绳等进行运动水平的测定,不具有针对性,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上了12年体育课,学生没有真正掌握1项运动技能,一个教案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能用,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基于上述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利于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随着国家对体育课程教学要“教会、勤练、常赛”的强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实施可选择性的专项体育教学是未来的教学趋势,是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痼疾,彻底打破体育课程教学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问题所设计的新方案。
二、体育分项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体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对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体育分项教学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让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和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体育分项教学的实施策略,同时小学体育分项教学也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身体素养,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进而帮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加速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实现。
(一)体育分项教学的内涵
“体育分项教学”也可称为“体育走班制教学”,是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具体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将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打破班级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在学校提供的运动选项中组成诸如篮球班、足球班、跳绳班、健美操班、乒乓球班等进行专项上课的方式。是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办学特色的要求等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体育分项教学旨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纵向联系的掌握,提高教师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并学会更好地协调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保证体育课的授课率,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带动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促使学校形成“一校多品”的教学特色。
(二)体育分项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体育分项教学,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满足班上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之中,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2]。体育分项教学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主性学习,并不断对此进行加强和巩固,做到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运动天赋,在参与的过程中寻找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逐步形成个人特色,树立终身体育观。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采用体育分项教学模式,可以将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性格特点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学生交到更多兴趣相近的伙伴。小学时期是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阶段,广泛地接触不同性格的人,有利于增长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好地了解社会。其次,分项教学更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相互配合、相互礼让。这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形成良好的拼搏精神及体育锻炼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4]。最后,体育分项教学是针对一项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这项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竞争意识,利用这种公平竞争的环境,潜在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3.小学体育分项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已然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提出:“改革课程要实行国家、学校、地方三级课程管理,快速提高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可,加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加快教育改革的速度”。小学体育教师掌管着不同的体育项目,传统的分年级教学不能够满足小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阻碍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浪费了体育课程的资源。小学体育分项教学,能够使每位教师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特点,在拓展课程资源的渠道,增强课程资源的价值的同时,也为全校师生共同打造体育教育事项,补齐传统分年级教学模式的短板,使学校真正地实现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充分地发挥出体育课堂的应用价值。
4.分项教学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就是将学生作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地考虑到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对学校提出了要求:“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每一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纠正学生对体育的看法,要在课下对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差异与身体素质的需求进行教学,进而确保体育课堂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目前,许多小学都十分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往往会出现一个老师带很多个班的情况,这就提高了体育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难度,也对体育老师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体育老师不可能对每项体育活动都充分的了解,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在体育项目上的发展与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5.有利于体育课教学和学校的体育工作
分项教学不仅仅对学生有利,对学校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都有好处,分项教学能够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水平,充分地发挥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特点和特长,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体育教师的应用价值,丰富体育教师的教学经历,加深他们的专业水平,进行分项教学时,体育教师只需要用心钻研一项体育教材即可,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打下一定的运动基础。目前,很多小学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多,但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数量较少,若是依旧使用传统的分年级教学方法,很有可能会导致场地器材的使用冲突,降低了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行分项教学,可以充分地避免场地器材闲置的情况和场地器材的使用冲突,进一步地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小学体育实施分项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确定教学重点
1.明确学生需求
当前,我们推出体育教学的分项教育,目的在于使小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激发小学生的运动潜能和兴趣。因此,在设计具体的课程教学方案之前,要了解清楚学生的真正需求,做好调查问卷,确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及教师应认真参考学生的意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根据学生需求,确定大致的教学方向。如,男生多喜欢足球、篮球等;女生多喜欢律动、健美操等,根据其不同的兴趣方向及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大致划分分项教学的项目与方式。
2.提高教师的专项能力
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体育分项教学要求教师有专门擅长的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这就要求学校将体育教师进行简单的划分,对其进行专门化培养,提高教师的专项能力。根据教师的特长和能力设计分项教育的项目,让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课程设计
1.借鉴高等教育中体育授课模式
体育分项教学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学校需要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验找出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分项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借鉴当下大学体育课的授课模式,学习其课程设置的方法和教学方法。其次,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和学习能力,设计适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体育分项教育方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2.采用“基础+选修”授课模式
根据李功在《“合班分项”走班教学模式下提升初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以足球专项课教学为例》一文中提到的观点[5],我们可以学习该学校采取的“基础课+选修课”的授课模式来进行体育教学。首先,体育基础课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最简单和都应掌握的体育内容,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基础的体育锻炼。其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体育技术,保证学生体育发展的需要、增强身体体魄、塑造身体形态。其次,在基础课上,不对学生进行成绩的划分,而以擅长与不擅长评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量力而为。其次,通过体育选修课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可以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运动特长项目。最后,在选修课程上,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进步情况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定。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课程成绩的评定,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相互公平竞争的心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3.利用新媒体教学
当今,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学。例如,除课堂上的教学外,可以自行录制或查找与其教授的体育项目相关的视频资料,供学生对其感兴趣的运动在课后进行复习。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加深对该体育项目的认知。此外,将新媒体资源与体育教学连接到一起,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效果。
4.举办体育专项运动会
除了以“基础+选修”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外,还可以在每学期期末举办各项体育项目为主的运动会。通过采用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尽情释放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使他们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在运动会上得到展示。由此也有助于学校及教师对一学期的分项教学成果的思考,对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改进,有利于接下来的学期的教学。同时,举办运动会既是分项教学的课外延伸,也是丰富学校体育和文化休闲活动的体现,符合“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
5.寓教于乐
在体育分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结交朋友能力、接受挫折的能力和相互礼让的品德。分项教育势必会将原来一个班的学生拆散开进而形成一个新的体育项目学习小组,这可以锻炼学生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并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彼此配合相互了解,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可以实现性格的互补。
相比较于低年级和中年级小学生,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能力,并且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为其安排篮球课、足球课、瑜伽课等。例如,篮球课可以训练学生的运球能力,组织障碍运球比赛等[6]。通过团队竞技,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瑜伽课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柔软度,塑造良好的体型。
四、结语
新时代条件下,社会、学校及个人都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新一轮改革方案的提出也更加明确了体育教学的大方向。想要让学生们更加重视体育技能的学习、提升体育素养,就应该科学合理的设计体育教学方案,有效运用分项教学的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7]。做到“因材施教”,更具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享受课堂、喜欢课堂,以提升课堂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专业化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