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背景下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传播策略思路
2022-03-18时丹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经济管理学院
时丹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经济管理学院
“健康促进”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并于20世纪末在全球形成共识。其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人与社会明白其对健康的责任,并不断提高人与社会健康水平的过程。根据《渥太华宪章》可知,健康促进包括政策支持、资源支持、环境支持、社区支持、卫生服务支持以及个人维护等方面。
为推进青少年健康促进各项工作,我国2014年、2016年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了要转变“重医轻防”的思路,把体育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年来,一系列指导意见释放出我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以青少年健康促进推动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信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与信息化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也变得更容易被当前青少年接受。因此,本文旨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从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困境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体育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健康传播,有效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困境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身体活动严重不足已成为全球趋势,80%以上的青少年没有达到建议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身体活动标准。身体活动未达标,意味着静态生活时长增加,“日渐肥胖”成为青少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残酷现实。然而,超重和肥胖不仅带来身材走样,还对身体健康有所损害,如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疾病已经不再是中年人专属。仅糖尿病一项,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发布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8)》显示,中国12~18岁的孩子中患有糖尿病的比例达到了1.9%,是美国同龄人的4倍。“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是中国青少年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再加上中国学校和家庭常见的补习“内卷”,长期将学习成绩置于青少年各项发展的绝对首位。因此,根据《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2018)》显示,小学四年级和中学八年级中,分别有44.3%和60.8%的体育周课时数少于3节。《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显示,青少年平均每年的校外身体运动时间仅有34.7分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矛盾。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高是多方原因导致的,包括政府社区和学校家庭,同时个人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虽然青少年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应指导意见。但政策缺乏有效执行和监管,缺少资金、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支撑,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青少年健康促进要取得实效,不但需要政府加大软硬件投入,还需要学校积极引导、社区层面严格、创新的推广和实施,以及家庭、个人层面真正意义上的意识转变和行为转变等。笔者认为,在当前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体育健康传播,将是实现青少年健康促进最有效的途径。
二、“体育+”健康传播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价值意蕴
健康传播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已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进行传播,使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态度、认知和行为,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随着青少年健康问题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与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身体活动成了改进生活方式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而在当前的互联网信息社会下,人们生活已然无法缺失媒介,其势必能成为促成人们关注并科学进行身体活动的桥梁。因此不难看到健康促进已离不开体育健康传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媒介的使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青少年更是被打上了“网络原住民”的烙印。据2019年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团队发布的《00后的媒体消费观》显示,“00后”对网络交流的价值认同感高于任何年龄层人群,数字媒体尤其是移动数字设备主导着“00后”生活中的主流娱乐活动,而书籍、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已经几乎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消失”。因此,当下的体育健康传播要对应青少年的媒介使用习惯,充分利用移动数字新媒体技术“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有效引导青少年群体进行身体活动。
发达国家就率先使用媒介影响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包括规范和监督青少年使用媒介,提高其媒介素养,鼓励和保障青少年通过媒介了解运动知识,学会运动技能等。如美国推出《大众媒介促进计划》《每日半小时体力活动的健康建议》(1996年)等,我国亦可效仿。在推动青少年健康促进时,一方面,通过运用移动数字媒介进行体育健康传播,扩充青少年体育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体育品德,形成运动意识和运动个性,并具备一定的体育习惯和运动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体育素养的提升,推动青少年对体育运动身体力行的热爱,使其在运动时长、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上不断提高,进而推动青少年健康促进获得实效。
三、“体育+”视域下青少年健康促进传播策略选择
通过体育健康传播影响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关键是使青少年在使用媒介或接受信息后,能对体育产生积极向上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转变,即:体育健康传播要以提高青少年接受度和认可度为目的,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信息决策。在当前,除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健康促进进行精准定位、量身定制、移动智能等方面的变革,如从APP、社交平台或移动穿戴设备切入,以人工智能作为依托,使青少年通过最常使用的手机、手表或其他智能运动装备就能获得个性、智慧、舒适、科学的服务需求,还要积极推动社会新媒体达人、青少年关注的流量人物等,通过媒介不断传播运动知识与技能,以形成浓厚的体育健康传播氛围。其可通过以下三个层面实现。
一是学校层面。首先,做好体育教育工作是当前各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小学更要通过学校体育课加强学生体能教育,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为此,学校体育要打破原传统上课模式,引进信息化教学,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设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游泳或其他运动专项的教学课堂上,可让学生使用运动手环等穿戴设备,通过媒介监控学生在运动中的脉搏、心率、运动量、运动表现等,并通过屏幕展示出来。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不但能给教师更科学的教学安排参考,还能更好、更直观地判断出教学效果。青少年的好奇心和竞争心往往也会使其渴望展现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重视甚至热爱上这项运动。再如,设备除了在课堂上使用,还可导入青少年自己的手机APP中,在课间或校外时间使用,将课堂和课外的数据相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反馈建立起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活动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更好的评估不同年纪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情况,建立精确、高效的体质统计监测体系,更好的寻求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思路。另一方面,这些数据还能成为青少年在社交平台上“晒运动”“晒健康”的重要内容,提高他们的竞争心、兴趣度和参与度。其次,学校尤其是具有科研能力的高校,还可趁势在当前数字体育和智慧传媒新业态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发符合青少年特性的线上运动教育平台和网络赛事活动等,创新体育健康传播服务模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发自内心的热爱上体育运动。
二是社区与体育组织层面。随着我国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国内很多社区开始重视并增强体育功能,除了建设体育场馆和健身路径外,也在联合企业、体育组织、媒体等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群众可以在家门口进行身体活动。青少年体育只有依托社区,才能更好地延展校外时期的身体活动,提高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社区和体育组织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一方面,打造好人性化的运动环境,不但能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还能提升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如可以加强土地集约复合利用,整合文教体医设施资源,打造景观健身驿站、智慧体育公园、VR运动中心等。另一方面,还可以主动建立社区体育健康传播交流平台,通过在社区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上推出体育活动或赛事的预告、预约和展示平台,同时邀请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各类网络达人进行运动展示和社区网络赛事邀请,形成具有热度的话题,以搭建起社区青少年体育与健康的“新媒体圈层”,传播和引导“天天想运动”“运动即时尚”等理念,影响和转变家庭体育观念,提高体育在青少年中的地位,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身体活动当中,为社区青少年健康促进服务。
三是家庭和个人层面。家庭是家庭成员生理、心理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青少年人生中最早接触且对其影响巨大的正是家庭环境。家庭体育环境,家长对体育的热衷度以及对健康的重视度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当前,随着体育消费地位的不断提升,舍得在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上消费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如各种游泳、舞蹈、球类、击剑、研学旅行的课外兴趣班在青少年家长中颇受欢迎。但想获得更好的效果,仅靠带青少年参与运动还远远不够,家长也应该主动加入体育运动中,与孩子共同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能形成榜样力量,也能营造更好的家庭体育环境,促进青少年形成运动习惯。这可以充分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家庭体育活动达成,也可创造独立的家庭运动环境。如可充分利用专业的体育健康类APP,制定全家庭运动计划,接收和学习体育与健康的信息与技能,跟着运动明星进行全家运动,与家庭成员进行每日“消灭卡路里”大战等。再如,除了开展家庭旅行出游活动外,有条件的家庭还可利用热门的体感游戏这一媒介提高家庭的运动氛围。体感游戏结合了体感操控、3D和AR等多媒体技术,在使用时身体通常要活动起来,是游戏,更是在游戏中学习、探索、认知、运动。青少年生来好动,热爱游戏是其天性。体感游戏提供的沉浸式体验能使青少年边游戏边运动,从而在玩乐中提高兴趣,并促进其积极参与到更多的体育运动当中。
当然,除了学校、社区和家庭个人三个层面可对“体育+”下的新技术进行运用,还有必要建立联网学校、医院、社区和家庭的青少年健康大数据中心,包含青少年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疾病、运动喜好或特长、身体素质表现等,并供所有层面使用,将能更好地为青少年精准推介运动方案和健康生活建议。
四、“体育+”下健康传播的效果评估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体育健康传播,最终推动青少年健康促进,做好效果评估是关键。通过效果评估,一方面,可获得通过新技术进行健康传播后,青少年健康促进达成的系列数据,为传播内容的完善和设备技术的更新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还能在新技术设备下获得青少年身体活动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变量关系,并通过各项指标和数据不断加以修正,达成体育促健康的模式优化。
在进行效果评估中,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评估新技术设备,如手机可下载的各种运动软件和运动手环等智能移动运动设备等。评估青少年对媒介的使用习惯,如使用的时间段、频率、内容、强度等,以及青少年对设备的使用评价,以实现通过新技术不断改进推广健康运动生活方式的水平,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二是可以对整个青少年体育健康传播模式进行效果评估,包括模式中产生的数据、变量、指标及与之相应的各种因素和软硬件,如政策实施情况、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社区与家庭的培育效果、媒介的内容设置和使用促进等,特别是模式对青少年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的综合效果获得的数据,将不断地促进模式的调整、修正和完善,达到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健康促进效果。
五、结语
在“体育+”背景下通过健康传播推动青少年健康促进,就是要通过新媒介技术手段达到全社会联动,使青少年爱上体育,养成运动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养。同时,新媒介技术要不断构建起媒介传播支持网络,特别是推动青少年产生体育文化自信,在开展好体育文化宣传的同时,挖掘体育人文价值,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乐观、自强自立的生活态度。当然,在推动体育健康传播的同时,还要注意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跳出传统的“科普说教”模式,以幽默有趣和平易近人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他们的关注,进而获得他们的好评。最终,促进青少年通过他们最喜闻乐见的新媒介技术手段,实现健康促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