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马蹄形与宋半月形梳篦的形式美探究

2022-03-18

天工 2022年14期
关键词:马蹄形梳齿纹饰

李 颖 闫 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梳篦属于栉,是梳理头发的一种工具,也是古代女性装扮发髻的重要首饰之一。梳篦的产生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是探究美术发展过程的物化证明。

一、文化溯源

梳篦的发展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反映了时代的思想,体现了社会生活方式。“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考工记》)记录了梳篦最开始的制作方法。起初人类将天然材料作为原料,后来渐渐在劳动中掌握了运用石器的技术,能对石料、兽骨等进行简单的加工,随着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梳篦形态的艺术性也就慢慢提高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制作工艺制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梳篦。唐宋两个时期的梳篦从选材起就琳琅满目,从石、木、骨天然材料的选择到金、银、锡等金属材料的进阶,不同材料呈现出来的感觉截然不同,从朴素实用到金贵多彩。唐宋时期,梳篦的制作过程随着材料的不断变化也引入了相当多的加工手法,使得梳篦形制多种多样,看上去也更为精巧细致。

二、唐马蹄形和宋半月形梳篦的形式美探究

唐宋时期,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人们喜爱用梳与插梳的习俗也空前流行,各种形制的梳篦随着时代潮流被制作出来。“传统工艺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产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①闫彦:《承传与创变——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工艺的发展路径研究》,《美术大观》2021 年第4 期,第87 页。唐马蹄形梳篦和宋半月形梳篦就是典型的代表,它们在造型、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上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一)物境——形制特征

梳篦是人民生活的反映,既体现了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又体现了社会生产水平的变化。唐宋社会多元化导致梳篦造型特征的多元化和自由化,这种多元化和自由化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唐宋时期,梳篦作为装饰品,妇女会根据自己的脸型和发髻进行挑选,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1.唐马蹄形拱形见整

唐人盛行插梳之风,在流传至今的许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描述,例如杜牧《张好好诗》中说:“赠之天马锦,副似水犀梳。”水犀梳也是梳篦的一种。在唐代,金银梳篦的制作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其制作水平达到鼎盛。唐代的金银梳篦器物虽小,却采用了非常多的手法,工艺精巧的梳篦上各种纹饰交错布局又融为一体,令人赞叹不已。

金银梳篦作为一种发饰在唐代妇女的发髻上争奇斗艳,马蹄形就是其中的一种。从形制上来看,马蹄形梳篦在外形上呈现为马蹄状,也就是顶部呈现拱形的特征,给人一种上圆下方的感觉,因此马蹄形梳篦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来欣赏。上半部分梳背为圆拱形,拱形相对较高;下半部分为梳齿,梳齿整齐,呈梯形且分布较匀称。梳背和梳齿之间有一条较为清晰的分界线,使两个部分无明显的连接感。同时梳背并未将梳齿包裹,两个部分呈平行状态,在大小上分布均匀,远远看上去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唐代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造型方面看,唐代梳篦相较于前朝更偏向装饰化,将梳篦制作成马蹄形,使得其插在发髻间不易滑落。另外,皇帝的喜好容易成为一个国家的潮流,唐代统治者善于骑马,精于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尤爱收藏汗血宝马。在唐代,骑马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体现。因此,唐马蹄形梳篦独具匠心的外形是否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还需要更细致的考究。

2.宋半月形宽圆见朴

宋代半月形梳篦在造型上更具突破与创新。宋代梳篦一改唐代独特的马蹄形造型,在其基础上增大梳篦宽度,整体从宽箕形、高拱形慢慢演变成为更大的半月形。与唐代马蹄形梳篦不同,空间布局在宋代梳篦的梳背上更为合理。宋代半月形梳篦梳背的拱形角度没有那么高耸但显得更加圆润,弧度明显平缓许多,梳背和梳齿之间自然形成了一道边缘线。

唐宋梳篦从单纯的梳妆用具一跃成为妇女头部装饰的主要首饰之一,两种不同形制的梳篦外形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观赏体验。唐代马蹄形梳篦和宋代半月形梳篦在造型上各有时代特征,宋代半月形梳篦在唐代马蹄形梳篦高拱背的基础上往宽扁的方向发展,能够更有效地分配空间。梳背与梳齿的关系在宋代半月形梳篦中密切很多,已不再是两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呈现为一种梳背包裹梳齿的状态。梳背和梳齿所占面积也不像唐代梳篦那样均匀,梳齿占据更大的比例且多而密,这就使得宋代梳篦的握手都比较窄。宋代半月形梳篦流行包边工艺,整个梳篦在材料与颜色上相较于唐代的金银梳篦更倾向于选择银质镀金包边和锡包边。在造物的角度上,宋半月形梳篦删减了繁复的装饰纹饰,显得更简约大方。

(二)艺境——图造意趣

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谈道:“装饰纹样内容的演变,决定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反映人类社会经济生产的水平。”①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东方出版中心,2010,第165 页。鉴赏器物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器物的纹饰题材与图案风格,这也是判断一件器物价值的重要方面。不同时期器物纹饰的素材内容、艺术构思、创作方式以及所传达的思想也存在差别。

1.唐马蹄形求新求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唐代梳篦的纹饰相较于前朝有了不一样的变化。首先,唐代人民生活富足、安逸,更倾向于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就使得装饰纹样不再追求以神明为主,而是在取材上面向自然,大量采用花草等植物纹饰。其次,唐代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对外沟通的途径之一。唐代对外来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中外工艺美术进行碰撞与交流,使梳背上的纹饰既独特创新又贴近现实生活,带动了整个唐代审美的新风气。同时,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开放的政策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断改变。在唐代,不管是宫娥嫔妃还是平民妇女,各个阶层的女性都喜欢在发髻上插以梳篦来进行装饰打扮,从而客观引导了梳篦装饰艺术的进一步转变。唐代在前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在图案装饰上求新存异,将传统图案重新考量,将灵感来源与身边熟悉的事物相结合,增添了人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获得的温馨感与满足感。

如唐缠枝忍冬双鸟纹大栉就采用了植物类的忍冬纹与动物类的双鸟纹。为更好地突出主纹,唐代梳篦在梳背上还会选择用连珠纹、卷草纹、鱼子纹、菱形方格纹等纹样作辅助,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唐代梳篦的装饰一改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的传统特色,极为繁密复杂的植物纹在唐马蹄形梳篦中占有一席之地,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如各种常见的海棠花纹、牡丹花纹、宝相花纹等都被运用在梳篦纹饰上,且这些花叶丰硕宽大、花朵饱满喜人,在马蹄形有限的梳背上全部雕刻纹饰,不留空隙,使整体显得极尽奢华,呈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美感。

2.宋半月形井然有序

宋代半月形梳篦中装饰性最强的部分专属于梳背,极其细致。宋半月形梳篦包边常常饰有各种植物以及几何连续性纹样。这一时期的梳篦背部纹饰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花朵纹饰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沿着此前的装饰基础与样式发展,最终转型为纯粹意义的装饰图案,走入寻常百姓生活。

宋代梳篦很少有繁缛的装饰,给人一种清淡的美。宋代半月形梳篦以花卉图案为主要图形,选择的也是带有吉祥寓意的花朵,如牡丹、梅花、海棠等,体现出清新雅致的风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宋代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着梳篦的制作要求。人们不再追求浮华艳丽的艺术风格,提倡一种平淡之美。宋半月形梳篦容易用手握住来梳理头发,在选材上也偏向坚固的玉、木等,相比于唐代金银梳篦来说不容易变形且使用期限会变长。

唐宋以来,大量的植物花卉、祥禽瑞兽等成为图案纹饰装饰的主流,制作梳篦的匠师构思巧妙,追求纹饰外在与内在的联系,使梳背上的装饰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主题,仿佛在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自然美景。现存于扬州博物馆的唐代伎乐飞天纹金栉将唐代人们对金银梳篦的追求刻画得淋漓尽致。梳背中心为对称的如意纹,左右两边各有一名奏乐的仙子,身形向上且轻柔。以卷草纹为铺垫,周围的纹饰分不同层次,最外面一层是梅花与蝴蝶相绕,蝴蝶翩翩起舞,意境深远。整个梳篦背部层层包容、疏密有致,整体纹饰细密繁缛、布局丰满,呈现出雍容饱满、精巧繁丽的特征。这把金栉将不同种类的纹样相结合,体现出制作工匠丰富的想象力与高超的技艺。而现存于南京博物院的宋代描金骨梳篦所传达的感觉就截然不同了。它是典型的半月形梳篦,梳背上有遗留的描金部分,整个梳篦看上去细密有度、井然有序。梳背上的牡丹花纹饰呈中心对称,牡丹花周围均匀分布着镂空雕刻的花草,没有那么多纹饰的堆叠与包裹,宋代半月形梳篦精致、清秀的审美特点得以体现。

唐宋时期的梳篦纹饰贴近自然,动物纹样也逐渐摆脱神性向写实化转变。如唐代花鸟题材梳选用双鸟纹为主图案,佐以卷草纹、连珠纹等进行装饰,将不同的动植物设计穿插在一起,体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反映出人们当时对安定和谐社会的满足和对一些吉祥美好事物的追求。牡丹花纹饰在唐宋时期也广为运用,正因为这些图案纹样的巧妙选材与合理布局,创造了灿烂的唐宋梳篦文化,使这个小小的器物得到人们的青睐。

(三)情境——精神内涵

时代在发展,人们追寻美的步伐也不断前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审美能力也随之提升。唐宋时期,梳篦从单纯的工具转变成为人们审美追求的体现,突显了人们日渐丰富的精神世界。

1.唐马蹄形尚礼崇德

插梳篦习俗是唐代妇女头饰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统治者采取开放的政策,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女性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担当,使得其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各种思想与文化的冲击使她们敢于摆脱束缚,颠覆传统,对追求新鲜的东西有极大的好奇心。因此,将梳篦作为装饰物插入发髻间是她们追求创新、敢于挑战传统的结果。

梳篦样式的雍容华贵、娇艳夺目是其身份地位的有力证明。各个阶层的妇女在钟爱的发髻上争奇斗艳,皇室贵族尤甚,京城及周边出土的金银制梳篦最多。越是繁密复杂的梳篦,越是金银制作的梳篦,就越能够体现身份的尊贵。

在唐代,人们追求富丽堂皇、带有吉祥寓意的梳篦款式与纹样,工匠通过材料的选择与纹饰的搭配制作出雍容华贵的梳篦,将金银的华美璀璨发挥得淋漓尽致,来满足追求礼制、追崇吉祥福瑞的唐代人们的需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材料的特殊性,金银制梳篦很少被用于梳理头发。如唐鎏金花卉纹银梳的梳背上三朵大花占据视觉中心,加上其他纹饰的点缀,显得华丽丰满。

2.宋半月形追求雅致

宋代对于插梳的理解尤其深刻,与人们简约质朴的审美观念有关。一方面,宋代在政治上有些软弱且经济也不如唐代那样发达,因此在梳篦的制作上也没有唐代丰满华丽,材料大多选择玉或木头。

另一方面,文化的熏陶也影响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宋代强调理性,宋词区别于唐诗,在文人雅士的笔下,宋词中出现了许多其貌不扬但又被赋予了高洁品质的事物,借物喻人,体现出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文学思潮影响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宋代的人们不再像唐代那样喜爱张扬、自由的表达方式,而是追求平淡之美,追求一种淡泊而含蓄、言简而意繁的境界。宋代女性追求的梳篦纹样也受到宋词的影响,如宋辞那样词藻简约但寓意精简,在她们的眼里,美好的事物是和女性息息相关的,如梅花、兰花等,在梳篦的装饰纹样上也找寻一种自由之美。

三、结语

梳篦是历代劳动人民、工匠和手工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不同形制和纹饰的梳篦在历史发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或繁丽、或清秀的模样都是其属于每个朝代的密语,推动着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马蹄形梳齿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国产92 式9mm 手枪射击弹壳弹底窝马蹄形痕迹研究
雕漆纹饰的修复
一种梳齿平整器的分析方法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切开引流联合VSD 技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应用体会
渐开线齿廓链轮梳齿刀的设计
探讨中外大型剧院观众厅体型与音质
撕一撕 贴梳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