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研究

2022-03-18何景师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耦合度双高

何景师 徐 兰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专业建设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命题,“双高”建设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足于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需求,紧跟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一直以来,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之间是否存在供需错配和结构失衡是教育管理部门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1]。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和教育强省,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应构建与大湾区和广东省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专业群体系,这是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使命和宗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也是学校激发办学活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优化专业教学资源配置的一次重大改革机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2020年12月,广东省公布立项了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这些专业群是否与产业、就业结构相适应,关系到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后劲[2]。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角度研究其与高水平专业群的耦合情况,以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群结构,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质培优的要求。因此,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和产业、就业结构的数据,对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度进行研究,为加快推进专业群结构优化和调整,推动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提供理论参考,有利于提升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建设水平,也为其他省市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前关于专业产业对接的研究受到学者关注,陈超群[3]提出一流专业群应与区域产业升级同步;乔毅[4]指出专业与产业链对接是一个自组织管理的过程。一些文献量化分析了专业和产业的吻合度、耦合度,但缺少对专业、产业、就业三者结合的分析。苏命峰等[1]研究了湖南新工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需耦合关系;陈基纯[2]分析了专业设置和产业的吻合及区域差异;唐树伶等[5]研究了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马建富等[6]分析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伍百军[7]研究了云浮市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姜璐等[8]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共变耦合。已有文献量化分析了专业、产业的吻合度、耦合度等,但专业、产业耦合还需考虑就业人员结构以及不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现有文献缺乏对专业、产业、就业三者结合的分析。本研究拟利用耦合度模型量化分析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度,为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其他省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一、广东省产业、就业结构特点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广东省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历年来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09—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从39 464.69亿元上升至107 671.07亿元。随着广东省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远超第二和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最主要的贡献部门。劳动力就业人员不断从农业、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吸纳了较多的就业人员。从2009—2019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了79.44%,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长了7.8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下降了14.1%。从三产业产值占比看,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93%、49.26%、45.81%,2019年占比为4.04%、40.45%、55.51%。从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看,2009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6.6%、40.3%、33.1%,2019年调整为18.2%、34.6%、47.2%。总体上看,广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就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增长明显,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员比重逐渐降低。

(二)高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

广东省一直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不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采掘业、水电煤气等行业。2019年工业产值占第二产业比重为90.47%,建筑业产值占第二产业比重为9.77%,工业产值中先进制造业占四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广东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广东省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产值不断增长。2015—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量由6 194个增加到9 542个,增长54.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由7 537.34亿元上升到10 222.97亿元,增长35.63%;从业人员数量在2015年有389.01万人,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14.97%,到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从业人员为381.11万人,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15.42%。2015—2019年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从14 102.48亿元增加到17 848.93亿元,增长26.57%;从业人员数量从609.93万人增加到651.95万人,增长6.89%。可见,先进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产值增长更明显,高技术、先进技术制造业以较少的从业人员比例取得较大的产出,人均产出能力增强,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总体减少的背景下,先进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增长不多,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内涵转型升级是高职教育的重点方向。

(三)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迅速

第三产业是广东省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的产业,也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推进,互联网和服务业各领域深入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生产性服务业,如保险、科技推广应用、咨询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物流等,成为新的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09—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45.81%上升到55.51%,就业占比从33.1%上升到47.32%。数据显示,2014—2019年金融业从业人员增长370.3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员增长284.29%,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237.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205%,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增长142.86%,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增长132.2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从业人员增长124.96%。

二、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广东省有14所学校19个专业群入选,入选数量仅次于江苏、浙江、山东。根据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12月公布的广东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第一批立项名单,拟立项185个专业群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此次申报专业群数量为442个,申报立项比例为41.86%。根据教育部高职专科专业目录,立项数量占比最多的专业群是财经商贸类(18.38%),其次是电子信息大类(17.30%)、装备制造大类(13.51%)、教育与体育大类(10.27%)、土木建筑大类(7.03%)、文化艺术大类(5.95%)、医药卫生大类(5.95%)、旅游大类(4.32%)。从数据可知,高水平专业群申报、立项的比例大致与全省专业的覆盖情况一致,其中立项的装备制造业比例比全省开设专业覆盖比例要高,这与广东打造先进制造业教育基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相符合。

将广东省申报、立项的高水平专业群及全省开设专业根据专业面向的一、二、三产业进行归纳,得到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对应的一、二、三产业分布(见表1)。从2016—2019年全省布点专业看,广东省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总体上是减少的,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布点逐年增多,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逐年减少。2019年全省开设专业布点面向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0.79∶48.81∶50.4,此次申报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面向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26∶55.43∶42.31,立项高水平专业群面向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62∶56.22∶42.16。从申报和立项情况来看,突出了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群建设,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导向。

表1 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对应一、二、三产业分布

三、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分析

(一)耦合度计算公式

对于给定的n≥2个系统,用Ui≥0表示子系统Xi的评价值。耦合度的一般计算公式为:

本次评价将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三个系统的耦合得分作为评价结果,即n=3,Ui表示专业群占比、产业占比、就业占比,耦合度越高表示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协同越好。

(二)面向三次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分析

通过耦合度模型得到全省开设专业、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见表2)。结果显示:全省开设专业与一、二、三产业的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分别为0.47、1、0.99,立项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一、二、三产业的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分别为0.58、0.97、0.99,可见,与第一产业的耦合度得分较低,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耦合度得分较高。从整体得分看,立项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整体耦合度得分(0.97)高于全省开设专业与产业、就业结构的整体耦合度得分(0.95),说明高水平专业群的立项情况比全省开设的专业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紧密程度更高。

表2 开设专业、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

(三)面向第二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分析

将第二产业细分为先进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建筑业、水电煤气采掘业,得到第二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见表3)。可知,总体上看先进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和建筑业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度较高,分别为0.95、0.99、0.98,而水电煤气采掘业的就业占比远低于专业占比和产业占比,耦合度值为0.85,是制造业中最低的。

表3 第二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

对先进制造业的6个子行业进行分类研究,得到先进制造业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值(见表4),可知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轻纺制造业的耦合度值都为0.99,石油化工产业的耦合度为0.97,说明这几个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较高。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耦合度为0.85、新材料制造业的耦合度为0.77,这两个行业的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还有待提升,其中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产值和就业占比低,但专业结构占比高,而新材料制造业的专业布点较少。

表4 先进制造业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

(四)面向第三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分析

从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的数量看,面向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的高水平专业群构成占比最多,占27.17%,其中教育类和艺术设计类各有9个专业群。其次是信息服务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占比26.09%,面向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类占比17.39%。高水平专业群占比最低的是金融类专业群和面向住宿、餐饮和旅游业的专业群,分别占比5.43%、8.70%。通过耦合度模型计算得到第三产业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值(见表5),可知耦合度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耦合度值为0.98。从立项的专业群数量看,交通运输大类有8个专业群,物流类有6个专业群,专业构成占比15.22%,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不大,耦合度较高。耦合度较高的是住宿、餐饮和旅游业,耦合度值为0.94。该行业主要是旅游类和餐饮酒店类专业,立项的专业群数量为8个,专业构成占比8.7%,其产业占比和就业占比也不高,偏离较少,耦合度较高。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立项的高水平专业群占比相对较少。耦合度最低的是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专业占比大,但是就业占比小,金融业的产值占比大,但就业占比和专业占比小,对金融类专业可以扩大专业布点,增加人才供给。

表5 第三产业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度值

四、建议

(一)加强产业链、就业链监测和跟踪,建立专业群动态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因此,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布置专业群。由于各学校在专业设置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人才供给信息具有滞后性,难以及时对市场信息进行持续监测从而做出判断。因此,应建立省校两级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发布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构建就业信息采集、评估、监测、发布和指导等信息机制。同时,做好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分析,做好人才需求数量和需求结构的预测,引领专业建设。建立省校两级人才培养动态预警机制,建立供需评估模型和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也可对市场和企业需求不足的专业进行预警和动态调整。

(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特色发展,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就业链有序对接

纯粹的市场化自主设置专业会丧失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作用,减少纯粹市场配置的无效性。各校专业设置应紧密结合区域产业行业的需求,按照产业、就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专业链、产业链和就业链的有效衔接,并且对老旧专业进行合并、改造和调整,将教育资源投入经济产业发展急需、就业人才紧缺的专业,以免造成教育资源浪费,阻碍教育发展。同时,根据区域产业链特色,集中力量打造部分特色专业,以特色专业促进专业群发展,扩大招生和就业影响力,实现错位发展。

(三)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融合,推动专业内涵升级

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中的新材料制造业、金融业、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耦合度相对较低,这些专业应加强资源统筹配置、深化专业培养内涵,切实做好产教融合。从广东省入选教育部高水平专业群情况看,缺少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广东省急需建立与产业链无缝衔接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及时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专业群建设应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业群设置和课程内容应紧跟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规划布局为产业链服务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四)重构专业群岗位能力体系和课程体系链,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产业渗透、产业融合、产业互通成为新的时代特点。学科交叉、复合型岗位技能人才培养成为新时代人才需求的特点。课程体系要与岗位能力体系相互映射,可根据专业群岗位能力体系建立“基础课程共享、核心课程分立、方向课程扩展、复合课程共选”的人才培养体系[9]。同时,深化信息技术对各专业的融合,加大传统工科和商科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下的创新发展,培养综合型复合技能人才。全面推进企业参与课程设计,以达到课程内容符合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要求。围绕工学结合设计课程体系,真正落实企业参与教学、实训等人才培养过程。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耦合度双高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