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丙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2022-03-18许艳云黄朝炎刘尚友陈新兵熊元秀

湖北植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蛇床子扬花吡唑

许艳云 黄朝炎 石 磊 刘尚友 张 晋 陈新兵 熊元秀

(1.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湖北武汉 430070;2.襄阳市植物保护站 湖北襄阳 441022;3.襄城区欧庙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湖北襄城 441418)

小麦赤霉病是襄阳市常发性重大病害之一。2018年、2021年小麦赤霉病大发生。为明确15%丙唑·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收获时籽粒呕吐毒素含量的影响,组织实施了15%丙唑·戊唑醇SC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湖北襄阳市襄城区欧庙镇新街村。

1.2 试验药剂

15%丙唑·戊唑醇SC(麦田喜),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80g/L丙硫菌唑SC(田妃),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0%肟菌·戊唑醇SC(凌靓),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蛇床子素EW(植彧),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50g/L吡唑醚菌酯EC(升昇),上海绿业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常规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SC(黄龙鼎秀),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设计及田间分布图见表1和表2。表2中喷1次为只在小麦扬花始期(4月9日)喷施药剂,喷2次为小麦扬花始期(4月9日)和小麦灌浆初期(4月22日)均喷施了相同药剂。

表1 试验设计

表2 田间小区布置图

1.4 试验方法

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大面积小麦田进行,所有小区土壤类型、肥料、耕作、行距、墒情等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而且与当地的农事操作相一致。配药时,先将各药剂按设计剂量进行二次稀释,进行叶面喷雾喷药时力求均匀周到。选用常用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人工施药。

2020年10月28曰播种进行机械条播,品种为西铭318,播种量12.5kg/667m2试验区统一进行配方施肥,每667m2用底肥 54%复合肥(N28P12K10)40 kg,拔节孕穗期每667m2施5kg尿素做追肥。

1.5 调查、记录与测量方法

1.5.1 气象条件

试验期间,从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记录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严重或长期干旱、暴雨、冰雹、大风等恶劣气候因素。

1.5.2 试验结果调查

每小区随机3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以感病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分级标准如下。

0级:全穗无病;

1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25%及以下;

2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26%-50%;

3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51%-75%;

4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76%及以上。

1.5.3 药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

1.5.4 呕吐毒素检测

小麦成熟收获前每小区随机3点取样,每点收获100穗籽粒,晒干待检测用。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各处理对呕吐毒素的影响。

1.5.5 测产

小麦收获时,每个小区去除边行,各小区按照“Z”字型5点取样,每点1 m2,实割测产折合每hm2产量。同时对产量结构进行考察,以分析对产量影响的原因。

计算和空白对照相比的增产率。

1.6 统计分析

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公布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撰写试验报告,对施用剂量、方法、试验结果等作出综合分析、评价和定位。同时在报告中明确药剂对供试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田间赤霉病病穗率比较

5月20日田间小麦赤霉病定局后调查,三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结果为:喷两次各处理病穗率: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为9.70%,略高于丙硫菌唑30mL处理的8.83%、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的9.33%;低于丙硫菌唑20mL处理的10.0%、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的10.5%、戊唑醇20mL处理的22.67%、空白对照的36.33%。

喷一次各处理: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为15.70%,高于丙硫菌唑30mL处理的9.67% 、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的10.83%、丙硫菌唑20mL处理的11.5%;低于吡唑醚菌酯处理的16.0%、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的17.0%、蛇床子100mL处理的20.67%、戊唑醇20mL处理的20.67%、空白对照的36.33%。

2.2 不同处理田间赤霉病病情指数比较

喷两次各处理病情指数: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为3.58,高于丙硫菌唑30mL处理的2.96;低于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的3.75、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的3.88、丙硫菌唑20mL处理的4.04、戊唑醇20mL处理的10.25、空白对照的16.22。

喷一次各处理病情指数: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为5.50,高于丙硫菌唑30mL处理的3.71 、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的4.33、丙硫菌唑20mL处理的3.96;低于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的6.58、吡唑醚菌酯处理的6.92、蛇床子100mL处理的10.42、戊唑醇20mL处理的14.25、空白对照的16.22。

2.3 不同处理对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比较

喷两次各处理病穗率防效: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为73.30%,略低于丙硫菌唑30mL处理的75.7% 、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的74.3%;高于丙硫菌唑20mL处理的72.5%、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的71.1%、戊唑醇20mL处理的37.6%。

表3 喷施一次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表4 喷施两次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喷一次各处理病情指数: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为56.8%,低于丙硫菌唑30mL处理的73.4%、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的70.1%、丙硫菌唑20mL处理的68.4%;高于吡唑醚菌酯处理的56.0%、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的53.2%、蛇床子100mL处理的43.1%、戊唑醇20mL处理的15.6%。

2.4 不同处理对赤霉病田间病指防效比较

喷两次各处理病指防效: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为77.93%,低于丙硫菌唑30mL处理的81.8%;高于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的76.9%、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的76.1%、丙硫菌唑20mL处理的75.1%、戊唑醇20mL处理的36.8%。

喷一次各处理病指防效: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为66.09%,低于丙硫菌唑30mL处理的77.1%、丙硫菌唑20mL处理的75.6%、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的73.3%;高于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的59.4%、吡唑醚菌酯处理的57.3%、蛇床子100mL处理的35.8%、戊唑醇20mL处理的12.2%。

2.5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喷两次各处理产量为: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667m2产量564kg最高,其余依次为丙硫菌唑30mL处理517.3kg、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501.5kg、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499.0kg、丙硫菌唑20mL处理494.8kg、戊唑醇20mL处理472.3kg、空白对照411.4kg最低。

喷一次各处理产量为:丙唑·戊唑醇25mL处理667m2产量537.9kg最高,其余依次为吡唑醚菌酯处理519.9kg、丙硫菌唑30mL处理508.6kg、丙硫菌唑20mL处理474.5kg、肟菌·戊唑醇45mL处理472.8kg、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各15mL处理466.3kg、戊唑醇20mL处理454.5kg、蛇床子100mL处理450.1kg、空白对照411.4kg最低。

表5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比较

2.6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呕吐毒素影响

经粮食质量检测站检测,各处理赤霉呕吐毒素浓度:空白对照4670.59ppb、蛇床子处理6290.3ppb为不合格,丙唑·戊唑醇25mL喷一次处理最低为0.17ppb、其次为丙硫菌唑20mL喷二次处理49.87ppb、吡唑醚菌酯处理喷一次处理71.48ppb、肟菌·戊唑醇45mL喷二次处理129.85ppb、丙硫菌唑30mL喷一次处理158.91ppb,均低于250 ppb的未检出标准。其余处理均达到低于1000ppb的合格标准。

3 结论与讨论

(1)今年为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田间防效试验表明在小麦扬花始期喷一次和小麦扬花始期、小麦灌浆初期每667m2喷施两次15%丙唑·戊唑醇SC 25mL对小麦赤霉病的穗防效分别为56.8%和73.30%、病指防效分别为66.09%和77.93%,与480g/L丙硫菌唑SC 30mL/667m2处理的防效相当。明显优于430g/L戊唑醇SC 20mL/667m2处理。

(2)施用15%丙唑·戊唑醇SC和480g/L丙硫菌唑SC及30%肟菌·戊唑醇SC均表现出延长小麦绿色防早衰的功能,促进小麦增产。以15%丙唑·戊唑醇25mL/667m2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每667m2喷两次15%丙唑·戊唑醇25mL比空白对照增产37.14%,比喷两次430g/L戊唑醇20mL增产19.46%。

(3)使用丙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均表现出降低赤霉呕吐毒素的效果。但由于抽样检测样本过少,未设重复,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检验验证。

(4)生产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份,在小麦扬花初期、灌浆初期分两次每667m2喷一次15%丙唑·戊唑醇SC 25mL、或丙硫菌唑20mL~30mL、或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30mL、或肟菌·戊唑醇45mL;在小麦赤霉病一般发生年份,在小麦扬花初期每667m2喷一次15%丙唑·戊唑醇SC 25mL、或丙硫菌唑20mL~30mL、或丙硫菌唑+肟菌·戊唑醇30mL。

猜你喜欢

蛇床子扬花吡唑
HPLC法测定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止痒良药蛇床子
桃花雪
吡唑类农药概述
经过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
蛇床子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谁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