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的融入研究

2022-03-18谢雪琪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

谢雪琪

摘 要: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载体。随着教育的改革,感恩教育逐渐成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概述,对幼儿家庭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着重探讨融入的策略,希望给更多教育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感恩教育;感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2-0090-03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Family Education

XIE Xueqi  (Xinyuan Kindergarten, Huaqia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ity,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Gratitude is a kind of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a carrier conducive to its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gratitude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ot only cultivating children’s good living habits, but also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children’s moral quality.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gratitude education,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gratitude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family education, and focuses on discussing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hoping to bring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more educator.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family education; Thanksgiving education; Thanksgiving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向他人表达友好的过程,感恩教育是识恩、知恩、报恩的一种人文教育。当今社会幼儿家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淡薄,对感恩认识不足,对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家庭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认知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

1.感恩与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一种人为修养。通俗地讲,感恩是表达友好及回报的过程,是一个多维且内容丰富的范畴,其涉及面不仅包括对人的感恩,还包括对物的感恩,这就要求人们对周围的人和物必须时刻持有一颗感恩的心。

而感恩教育是在感恩的基础上进行质的升华,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及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以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将感恩教育分为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几个层面,通过感恩教育的几个层面,实现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性教育共生共存的局面,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幼儿家庭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因年龄因素,正处于身心发展塑造的重要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因年龄尚小,观念还未形成,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喜爱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因此必须及早施教,重视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家长、幼师以及身边所接触的人树立好榜样作用,为幼儿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专家研究,幼儿的感恩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外在环境所影响,因此必须在幼儿时期对其灌输正确的思想。幼儿道德品质养成的时期一般在5-6岁,是幼儿自我中心思维占主导的阶段,必须对其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纠正,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良好的观念,并且此时幼儿因处于特殊时期,意识比较薄弱,对感恩认识不足,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为保证感恩教育发挥最大化效果,必须在特定阶段实施感恩教育,在幼儿心灵最纯洁的时间段进行积累教育,减少不良因素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发挥教育效果

有专家表明,6岁以前是人格基础奠定的最重要时期,是幼儿观念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而后期的所有教育与外在塑造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升华,起到修正的作用。“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如果幼年时期没有树立下良好的观念,在成长阶段会将该观念无限放大,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幼儿成长后期,因人生观念、价值观念没有完善,成年后也不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基于此,必须在幼儿时期展开感恩教育,从根本上抓起,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后期感恩教育的实施及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

(3)有利于解決社会问题

当今社会,经过调查发现幼儿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认为父母、幼师以及其他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对社会造成了一种潜在的危机。最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溺爱,对幼儿的要求总是无限满足,在培养方面只重视学习情况,而忽视道德素质培养以及感恩教育的培养,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再加上网络的冲击,导致幼儿感恩意识缺失,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长时间下来,会对幼儿造成严重的影响,轻则出现感恩观念丧失,重则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发展,甚至威胁到幼儿的生命。感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幼儿时期展开感恩教育,对幼儿意识及行为缺失的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避免社会问题的发生。

3.幼儿家庭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的策略

(1)家庭环境中的融入

家庭为人生开启的第一站,而父母无疑是幼儿学习模仿的第一任对象,所以说,感恩教育中,需强调家庭方面的因素。日常家庭生活中,幼儿和父母之间的接触是多层面的,同时,幼儿的学习行为随时随地都会发生,需要使幼儿在家庭中逐渐懂得感恩,而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父母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第一,家长的言传身教。幼儿时期因属于特殊生长发育时期,主要以自我中心发展为主,思维方式比较形象化,经常会出现“小气”“霸道”等行为,在该阶段家长必须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其为出发点,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可以以形象的日常生活事件为主,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提高感恩意识。比如,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赏析关于感恩类的文章,观看感恩类的电影,通过文字的理念,对电影的深入,让幼儿体会到什么是感恩,感恩的意义,提高幼儿的观念;家长可以为幼儿制定家庭礼仪,要求幼儿在睡觉前与父母说晚安,每周为父母洗一次脚等,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感恩行为。另外,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必须言传身教,做好表率作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通过对他人感恩、施恩,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在幼儿做出感恩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第二,加大感恩培养力度。针对父母忽略幼儿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问题,父母必须加大感恩培养力度,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念。不能只将感恩教育停留在表面,要深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首先,为保证幼儿全方位发展,可以将感恩教育与其他发展相结合,一方面提高幼儿的知识文化和认知行为能力,另一方面保证幼儿人格健康成长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其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任何时候家长都要从感恩教育的角度出发,不能流于形式化,停留在生活表面,以促进幼儿爱心、责任心的形成,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搀扶老人、拾金不昧等行为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保证幼儿健康发展。最后,在幼儿认识感恩的过程中,家长必须协幼儿把握好感恩的度,避免出现教育异化的情况。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恩图报出现了“变质”,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因此,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让幼儿明确感恩是一种主动行为,不存在胁迫,必须明确认知。

(2)幼儿园环境中的融入

第一,以节日种类为基础,组织多种多样的感恩活动。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针对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必须进行改善。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如母亲节、教师节、父亲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幼儿开展亲子实践活动,通过这类实践活动加深幼儿对感恩思维的理解,明确报恩的方式,以此逐渐养成懂得感恩的好习惯。另外,除幼儿园内的亲子活动外,在课下,幼师也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些爱心作业,如制作感恩卡片、帮父母扫地、给爷爷奶奶捶背等,以此将感恩行为渗入生活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帮助,并会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回报。

第二,以年龄特征为前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感恩理念。在具体实行时,幼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合理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并且在参与过程中,将活动内容与感恩相结合,让幼儿既能感到活动的乐趣,又能学会感恩。比如,对于刚刚入学的幼儿,因对幼儿园比较陌生,易思念家人,幼师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开展一些关于爸爸妈妈的感恩教学活动;对于中班的幼儿,因身心已经发展,有自己的认知与想法,幼师在开展活动时,就不能只单一地进行活动,而是要提出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加大幼儿对感恩的理解;对于大班的幼儿,因知识经验以及社会认知已经逐渐成熟,不能只是单一地在幼儿园内参加活动,为提高幼儿的兴趣以及认知,幼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入社区、街道,真正了解感恩。

第三,以感恩学习为基调,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为保证幼儿可以快速形成感恩心理,必须以感恩学习为基调,通过营造良好的感恩学习氛围,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会感恩。比如,在幼儿园内设置图书角,将关于感恩的儿童读物陈列其中,使幼儿可以随时进行观看,加深感恩的学习;在班级内组织幼儿布置关于感恩的主题墙饰,加深印象,使幼儿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另外,幼师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运用教育智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及教学材料对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感恩类图画或儿歌等素材,提高幼儿的共鸣,进一步为幼儿创造一个感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第四,以平日生活为依托,培育幼儿的感恩之心。以性本善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本质上都有善良的一面,仅是由于在成长的道路上,所处的生活与教育环境的差异,使得个人品行有所区别。幼儿阶段是培养个性与品质的关键时期,主要问题在于身边的成人如何引导。而从幼儿的心理角度来说,其是比较希望接受到爱的教育,并且此类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幼儿园是此年龄段幼儿参与集体活动、与同龄人接触的主要场所,园内环境氛围及教育行为,均会对幼儿产生影响。作为幼师应当注意平日生活方面的教育,从细节入手,积极捕捉幼儿在园内生活中,具备赞扬、鼓励、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片段,引导其他幼儿向其学习,以此让幼儿能够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持续开展教育。此种处理方式,也不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学习上的压力。

(3)家庭、幼儿园双方合作

在感恩教育融入幼儿家庭教育时,为发挥最大化效果,必须拉近家长与幼师之间的距离,进行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保证感恩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幼儿、家长的感恩“双赢”,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家长与幼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地位。首先,在进行感恩教育时,通过家长与幼师之间的沟通,家长不仅对感恩教育加深了了解,还学会了怎样培养幼儿懂得感恩。其次,在与幼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家长与幼师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幼师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德育发展情况。最后,针对幼儿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改变策略,对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家长也可以更加理解、宽容,使家庭、幼儿园呈现一种和谐的教育态势,二者相互渗透、相关促进,推动幼儿在更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目前大部分家长不懂得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即便有心参与幼兒园教育,也不知从何开始。对此,为推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共同落实感恩教育,幼儿园需对家长进行指导,以保障双方的有效配合。而幼儿园指导家长的方式有较多选择,一是家访,幼儿园需定期安排幼师家访,如果观察到幼儿的异常,也可额外增加家访次数,以掌握家庭环境,和家长之间有良好的交流,并让家长明确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指导其怎样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家长会,每个班级可成立家长会,通过家长会的契机,将感恩教育有效地传达给家长。并且幼儿园要实时开展问卷调查及面谈等,及时掌握家长在教育中的反馈。三是亲子活动,幼儿园可为家长与幼儿提供场地,借助该类活动形式,推动家长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并使家长在参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感恩教育的意义,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四是家园互动,幼师利用网站及手册等形式,构建双方互动的基础格局,保持教育步调一致。在此过程中,幼师会定期把幼儿的表现及进步、家长应当完成的教育任务及时传达,以协助完成感恩教育。

4.结语

总而言之,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幼师与家长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培养其爱心、责任心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孟宪红.探究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

[2]沙全文.“调动家庭教育力量固化幼儿感恩之情”的初步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S1).

3666501186538

猜你喜欢

感恩感恩教育
宽容 守信 感恩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