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探究与思考

2022-03-18王小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策略

王小丽

摘 要:促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教师创新施教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感受、合作与探究中形成良好量感,使其加深学科理解。因很多教师习惯以讲授法进行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造成课堂教学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到位,有的学生具有厌学情绪,还有的学生存在思维定式,他们虽然会解题,但是对计量知识的理解趋于浅表化。这便需要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感受,促进他们展开实践,使其具有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在此,本文着眼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在小学数学中对学生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2-0065-04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Sense of Mas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Accomplishment

WANG Xiaoli(The Eighth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in Quanzhou Taiwanese Investment Zone,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mathematics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need to innovate in teaching methods, 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a good sense of quantity in practice, feeling, cooperation and inquiry,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Because many teachers are accustomed to imparting knowledge through lectures,ignor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there are endless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Some students do not grasp knowledge well, some students are tired of learning, and some students have stereotypes.Although they can solve problems, the understanding of measurement knowledge tends to be superficial.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more respect the feelings of students, promote them to practice, and make them hav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He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re literacy perspective and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sense of quant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imary mathematics; Quantitative Sense Training; Strategy

新课标指出“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与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让他们拥有数学思维,具有应用意识”。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计量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有着独特的育人作用。因此,教师应具有教学拓展意识,加强对计量教学的关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以小学生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充实,使学生具有数学思维和眼光,助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在做中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形成量感,帮助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1.浅议小学数学中计量知识的教学育人价值

助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应使其具有良好的数感、符号感、计算能力、统计观念、空间观念与应用意识等。其中,计量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应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并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工具应用、切实感受中形成量感,让他们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学科特点,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但在现行教材中,计量并未被视为主线教学内容,教材中涉及计量的知识也略显有限。这便造成在数学授课中,部分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算理和算法、图形与位置知识等学习,对于质量、容量、货币单位换算等计量教学只是一带而过,亦或以知识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继而,造成小学生的记忆性学习,其较为缺乏数学理解。

鉴于小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他们的生活经历少、社会阅历更是有限,为使其形成良好量感,让小学生具有数感、符号感、应用意识、探究能力、合情推理与建模意识,应进行生动教学,彰显计量知识的育人价值,促进智育启蒙。进而,使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形成数学思维与眼光,能发现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计量知识,展开合理的推断,给出精准的结论。增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感,培养其深入探究意识,密切师生、生生、学生与辅助教学工具、人机之间的多边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从而使学生认识计量标准,知道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容积、用时、轻重需要借助怎样的工具,在温度、时间、长短后添加合适的单位。在实践学习、提出新问题、展开验证中,让小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认识不同的计量器具,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够进行初步估算与精确测量,为他们高段学习、未来发展、数学知识体系构建夯实基础。通过计量教学,让他们具有知识迁移能力、问题意识与转化思维,使学生获取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知识点,让其思维变得更活跃、敏捷,在具体感知与动手测量中,拥有创新能力与实践意识。

2.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意义

(1)有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助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促进他们认知结构升级,将使学生基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感性认识,进行深入探索,使其形成理性思维,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体系。在观察、应用与探索中,让小学生将计量知识与代数、几何联系起来,使他们认识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性。从点到面,进行知识积累,逐渐形成完善而立体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具有发现意识,面对不同的数学问题,选用适宜、快捷的问题解决方式。从而在促进小学生量感形成中,使他们具有逻辑思维。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但对于7-12岁的孩子来说,仍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以知识讲述、习题训练的方式教学,难以形成良好的施教效果。在培养学生量感中,教师可在情境创设、导学激趣、自主测量中,使学生进行问题的探思,让其历经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在类比、推导、估算、验证、实操中,使学生感受计量学习的多样性,掌握不同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秒表、米尺、量角器、量杯等测量不同物体。比如:在50米短跑计时、跳远测量、标出杯子刻度中,使学生具有数学思维,加深其数学理解。

(3)有助于学生认识学科特点

注重对小学生量感培养,使其认识精准测量与估算,让他们形成实践体验,将使其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与广泛的应用价值。从感性经验的积累着眼,进行智育启蒙,循序渐进地展开数学授课,使学生认识生活中、身边的数量关系,让他们拥有數学感知力与学科领悟。在教学渗透、巧妙引导中,使学生以量化的视角看待物质世界,知道1吨货物运输需要匹配什么样的车,从家到学校大约多久,同样的饮料1升装8元/瓶与500毫升装6元/瓶哪个更划算……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灵活运用计量知识,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人类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4)使小学生具有解决问题能力

注重对小学生量感的培养,还将使其具有综合实践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量知识教学中,教师应从多元化视角出发,使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掌握多种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鼓励教育,让学生自行尝试、创新思考,使其具备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对自身的解决思路进行清晰阐述。从而,使小学生具有分析、求解与验证意识,使其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形成学习成就感。

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未将计量作为主线教学内容,但其却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重视,在计量知识教学中,避免进行枯燥讲解或布置繁杂的计算任务,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滋生抵触感。只有重视对他们量感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沉浸式学习感受,使其在观察、发现、比较、分析与操作中理解数学,才能使其具有知识学习获得感,形成深度学习、广泛探究热情。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进率知识,为他们后续学习筑牢基础。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王彤独自到超市购买物品,面对不同计量方式的饼干,有的标价3元/包、5元/包、9元/包,有的则以散装称重的方式售卖;蔬菜则有的按斤卖,有的将香菇、油菜搭配在一起按盒出售;成品主食也是多种多样。可使学生认识不同的人民币面值,使其结合王彤妈妈给出的购物清单,化身为王彤“好友”,进入教学情境中。学生们依次根据购物清单列表中的物品,领取人民币,分别帮其购买3包花卷、1盒鱼香肉丝配菜、2袋酸菜、4盒巧克力等食品,并说说自己领到多少钱,商品售价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教师还应注重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发掘,当学生Z说“花卷2元/包,我按照阿姨的购物要求,买了3包,花了6元。本次我领取了20元人民币,还剩15元”时,教师可不要急于帮学生纠错,可利用这一错误资源,让其他同伴判断他说的是否正确,使小学生在计量知识学习中养成验算习惯。使学生在购物体验中,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使其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可以分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作为王彤好友、收银员、售货员等。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内容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给学生设置“摆一摆”感官游戏。教师为学生发放小棒,给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投影,共为12根小棒,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摆放能够让别人一看就是12根?请同学们分一下小棒,然后摆一摆,看哪位同学摆得不仅好,而且非常准确”,学生通过摆一摆,得出结果,一位同学表示,老师我用一根一根的方法摆出了12根,还有学生表示,我是两根两根地摆,然后摆出了12根;我将小棒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3根,一部分为9根。还有学生将10根小棒使用皮筋捆在一起,学生看到这捆在一起的小棒,就知道是10根,教师问同学,你们知道是几根吗?大家纷纷回答说10根。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单位和标准量,也能够在大脑中逐渐建立量的概念。所以,不管是数学学科的学习,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只有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更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量感,让学生逐渐构成量的概念和意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量的重要意义,进而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2)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形成表象产生“量感”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有效开展教学。小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对该阶段学生量感的培养,需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立体性数学,从感性方面深刻认识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际生活,在教学中渗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量感表象认知。如教师在给学生开展“公顷和平方千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通过教材“用‘鸟巢’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融入公顷,然而很多学生无法理解“鸟巢”,所以,对这个问题不能进行有效思考,无法用具体的面积单位去代替“鸟巢”。大多数学生使用公顷表示表象时是不正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状况,在教学中渗入学生较为熟悉的地方,然后引入公顷知识点,如“星月公园的大小为多少公顷?”“学校500米跑道围起来的区域大小是多少公顷?”等,这些问题的表象,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认知。

(3)关注创新引导,培养自学意识

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创新活力,培养学生量感,使其具有数学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教学引导意识。只有积极运用多元教学辅助工具,依据授课内容进行有效教学方式的选择,在思维导图、任务驱动教学、小课题研究、支架式教学理论与问题导学中,使学生具有预复习意识,让他们能够使用智能教学平台,进行自主探索。進而,让小学生适应新型数学教学方式,让他们逐渐形成量感,并具有自学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中,教师可将天平、电子秤、包装好的果蔬等带入教室。在正式授课前,使学生在家中运用电脑、手机或Ipad等进行自主预习,使其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质量知识。王奶奶作为番茄种植大户,既做批发生意,向外省按吨发货,批发价为6000元/吨;游客也可以到有机蔬菜基地进行西红柿采摘,其单价为8元/500克,你知道李叔叔购入2吨西红柿,15天卖完,能赚得多少钱吗?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他们会思考500克与1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李叔叔零售标价多少钱?”“我听妈妈经常说‘买了几斤××’,克和斤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问题。在课堂中,给学生包装好1斤土豆,使其用电子秤称重,或使用天平测量。在产生问题、实际操作中,使学生认识500(g)×2=1000(g)=1kg,1000kg=1t,知道如何进行克、千克与斤、公斤换算。在信息化教学中,使学生具有量感。

(4)鼓励生生交流,密切多边互动

让小学生升级自我认识,形成量感,生成核心素养,还需关注生生互动问题。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测量”教学中,可以分发给学生米尺,使其合作进行对班级门窗、教室桌椅、同伴身高的测量。并制作数据表格,认真进行填写,正确标注单位。还可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进行人机互动,展开小组赛,使组成成员轮番答题,在同样时间内,回答准确率高、答题数量多的一组获胜。使学生基于自身经验,在图形显示中,知道应在小明身高1.53( )、桌子宽50( )、书本厚20( )等括号中填入m、cm、mm等不同单位。

(5)组织实践活动,形成核心素养

使小学生具有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量感,还需组织多样性数学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索、计量器具使用中,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实践学习感受。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教学后,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让他们拥有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应结合圆柱、圆锥的特点,使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认识两者关系。运用硬纸板,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使大家结合班级中书架高度,思考如何才能摆下所有学生的笔筒,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了避免笔筒倾斜文具散落,还应为笔筒制作尖顶的盖。让学生进行合作测量、任务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彩纸,按照既定尺寸,进行笔筒制作。在加深小学生数量认识中,培养他们的量感,使其形成较为深刻的学习印象。如教师在进行“千克和克”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游戏,主题为“比比谁最准”,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构建千克和克的量感。教师先在课前准备好一袋大米、一个电子秤,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有抓大米的,有负责登记数值的,有负责对比差值的。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据能够准确地感知千克和克,也清楚地认识到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每个小组成员需要调换不同的负责内容,对比一下谁能够准确地掌握质量。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生活量感,逐渐形成数学量感。

可以说,数学活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身心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有效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身感受量的本质和改变,这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量的知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还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状态,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正面评价,如“测量小天才”“测量能手”等,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对量感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实践正面,“量”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量的经验,也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手段,因为在构建学生量感意识方面,材料资源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分享生活经验,构建估测参照

在对物体进行估测时,会包括物体形状大小、长和短、粗和细以及重和轻,这些估测需要借助标准单位量当作参照。教师在给学生教学概念知识时,需要学生对参照物进行选择,然后运用标准单位证明物体的量,很多学生会用日常生活中一些非标准量进行估测。所以,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选择恰当的参照物品。如教师在开展“升与毫升”的教学内容时,有一个学生分享了自己的量感经验,买的眼药水为1毫升装,能够滴好多次,这时学生们会开始猜想,这1毫升的水到底可以滴多少次,鉴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实验表演,将1毫升的水滴一滴,得出的结论是20滴,然后将20滴的水装在一起,体积与一枚一元硬币大小差不多。这样的分享和实验,能够让学生对水滴参照物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估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和认识1毫升的量感。再如教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过程中,教师对学校非常熟悉,告诉学生学校操场一圈是400米,体育教学中短跑直线测量跑道是100米,教师以此为依据,得出结论为操场两圈半就是100米,1000米等于1千米。通过分享让学生对千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将上述估量单位运用到估测学校附近公园的区域,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步数对公园进行估量,如让学生估测“公园大约有多少千米”“公园的小路有多少千米”“公园的草地有多少千米”“公园的娱乐区域有多少千米”等。可以说,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分享生活经验,能够让学生对计量单位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能够自行选对合适的参照物,加强学生的量感认知,让学生逐渐掌握量感规律,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结语

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量感与动手意识,应创新数学教学方式,使学生展开探究学习。为此,教师应掌握施教艺术,具有生本意识,在情境创设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让他们理解计量的本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拥有逻辑思维。在促使学生把握要点知识后,让其形成积累意识,助力其高阶思维发展,使其理解生活中常用的计量单位,具有精算、口算与估算等能力,形成量感。

参考文献

[1]王学忠.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分析与研究[J].新课程,2020(07).

[2]韩梅.培养数学“量感”提升数学素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04).

[3]倪彩凤.小学数学计量知识教学的育人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05).

[4]李文铿.直面测量本质深入长度学习——在长度测量中提升小学生量感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20(03).

336250118659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