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22-03-18李登科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运用情境

论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李登科  福建省平和县小溪中心小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与新课改下数学改革要求相符。为实现问题驱动下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系列化问题的设计,掌握问题设计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问题,以不断提高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情境;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2-0034-03

The Problem-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Effectively Used in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LI Dengke  (Xiaox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Pinghe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main goal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and solve problems. 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ethod, problem-driven teaching method can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in mathematics,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athematics reform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blem-driven curriculum teaching goals, teachers should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master the key points of the problem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think about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drive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combines its own teaching practice to explore how to effectively use problem-driven teaching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driven; Situation; Application

提出問题,是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关键,通过驱动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和内容时,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数学是一门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关注自己对于数字以及数字运算的感觉,有助于学习者数学素养的切实提高,增加自身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灵活性。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就是摸索。而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则是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由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握住小学阶段这一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利用结合日常生活、鼓励质疑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多感悟、多多体会,要注重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来实施课堂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1.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设置问题情景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所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可见,为数学教学带来更多生活化的元素,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除此之外,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还能降低理解难度。由于数学学科主要教学内容在数字与图像,抽象性较高、理解难度也较高。对于小学阶段知识储备较为不足的学生而言,学习这门学科时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而生活化元素的加入,能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分析,助力学生对陌生知识进行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更加顺利地完成数学学习,也能逐渐消除对数学学科的恐惧感、抵触感等。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有利。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构建基于生活资源的教学情境创设,能有效通过生活情境模拟,进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以便保障理论知识紧扣实际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比如,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购物场景,有效开展模拟超市的情景教学活动。在超市中,设置不同单价的卡片为商品,并能明确化相应商品的分类,有水果区、零食区、蔬菜区、饮料区等。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顾客”“超市服务员”等来模拟购物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学生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在基于生活资源的数学学习中,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借助模拟的方式来学习新知。通过上述有效教学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单位换算”的相应内容,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化地理解相应知识点内容,为后续的数学知识点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减法》时,教师可以先对计算方法进行介绍,而后创设一个购物生活情境:“同学们,大家都去逛过超市吗?假如大家现在每人有100块钱来购买超市内的物品,你知道如何计算找零吗?”教师可以在PPT上先展示出一张超市的照片,而后展示出几样常见的商品及其标价,如“笔记本3元”“矿泉水2元”等,再请学生“加入购物车”并计算最终应得到的找零金额。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获得100以内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力的锻炼,也能在这样的生活情境的帮助下,加深对100以内的加法减法的认识,提升数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购物情境时,学生能迅速想到学习过的计算知识并灵活应用,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2.发挥学生认知经验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往往生活经验匮乏,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立足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从具象到抽象,将数学课堂的核心知识逐步引出。如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点的讲解时,先将这三个图形分别在黑板上画出,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生活中的物品有哪些是这些图形?”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场景进行回顾,并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接着提问:“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下,这些图形分别有哪些特征呢?”学生继续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激烈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引出,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解决了学生上一个环节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往往具有更强的学习目的性,也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再如,教授《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先提出“谁来说一说自己在教室中的哪个位置”,让学生给予前、后、左、右的回答。为了进一步探讨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教师站在学生中间做出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将自己的位置准确描绘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初步感知。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提出问题:用这种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相比于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的描述,具有哪些明显的优势和特征?学生从数字信息的角度回答问题,能更深刻地理解位置确定的主要方法。同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对不同位置的描述方法进行对比,这样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纽带,就是“问题”,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有效启发和引导,能将各个数学难题逐步击破,并逐渐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对教材内容深入分析,通过反思掌握问题设计重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问题驱动模式前,教师应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立足于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设计,使问题对所学知识的难点和本质得到真正体现。只有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才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前,要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将本课教学重点列为“发现和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 180°”,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验证和探究问题,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应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问题探究的过程。问题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的结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线应始终围绕这个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亲身经历,并真正掌握数学探究方法,这样才能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要做到全面性,学生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反思,这样才不至于遗漏某些知识点。因此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对某一题进行反思,还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延伸,以此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通过这种反思性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在未知领域的知识积累,领悟能力也由此提高。例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表达出分数的具体效果。比如,在四个正方形中画出三个蓝色的正方形,在十二个骨头中挑选出九个骨头,在四个三角形中找出三个,并画出黄色。这些事物虽不同,但学生经过反思,发现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是四分之三。在课程进行一半时,教师通过“分饼”一课的学习,“学生怎样做到把五张饼平均分给四个人?”学生学过之前的一些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決。接下来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反思这些表示方法有哪些共同点,由此延伸,得到了分数表达这一表示方法。进而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知识点就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进行了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反思,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关键,发现了问题的着落点,学生的反思就有了目标和动力,进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就更加清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便得到了增长与提高。

4.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作为教育的奠基阶段,学生在此时依旧处于各种能力未定型的时刻,完整固定的理性思维仍未形成,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决定性阶段。学校和师资团队方面,具备非常重要的引导和启蒙作用。教师方面,亦需要时时革新手头的教案,以确保其即时性。例如,在向学生教授《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单元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如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等,让学生适应氛围,然后根据学习层次对学生进行分组,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三角形,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点的好奇心,在这一基础上,令其合作探索课题“如何利用角的关系将这些图形分类”。在引导学生了解等边、等腰等各种三角形后,发布针对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使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得到充分理解。最后做课堂小结,鼓励学生交流收获。

新课改业已明确规定,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确立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进程中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是重中之重。譬如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团体协作学习,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意识,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展开学习,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是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宗旨。为此,需要教师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将自身的角色及时转变,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从传统课堂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重点大都集中于解题的步骤及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大都是结合教师所讲的内容来开展照葫芦画瓢式的解答方式,并不理解题目背后的数学知识内容,自然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新课标改革、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教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从哪里来,怎么产生的,进而能深入思考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运用问题驱动方式,方能全面保障灵活应用知识内容。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出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能结合特定的题目总结归纳相应的知识点,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的基础上,能通过相似题型之间的本质联系,落实具体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落实有效的解题思路。借助上述训练,能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的积极性、主动性的习惯。

5.结语

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能够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重视生活化元素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掌握问题设计难点和重点。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洪秋玲.小学阶段几何直观概念的发展及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20(34).

[2]林代妹.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26).

[3]陈言萍.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01).

[4]侯晓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09).

[5]何兆万.论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J].文渊(中学版),2020(07).

[6]欧其鹏.问题驱动,启迪智慧 ——谈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2021(03).

[7]王春梅.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1(19).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ⅩB20一575)的研究成果。

3348501186512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运用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